第21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今(30)日於淡水雲門劇場舉行,七位得獎者:小說家黃娟、藝術家莊普、音樂家陳中申、舞蹈家古名伸、劇場創作者王墨林、建築師王秋華、紀錄片導演柯金源,以及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李永得,以及藝文界、駐台機構等逾兩百位藝文界人士均出席贈獎典禮。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表示,今年我們以「用藝術向藝術致敬」為本屆頒獎典禮的主軸,邀請台灣中生代/新生代藝術創作者,創作七段演出,分別獻給七位得主。創作,是一個自我探尋的歷程,走過孤獨、掙扎,最後成就了壯麗動人的作品,透過這幾段演出,我們將一同向得主獻上藝術的禮讚。
總統蔡英文也在典禮當中向每位得獎者致上贈禮,推崇他們的藝術成就,也表達政府對藝術文化領域的支持。蔡總統特別指出台灣的藝文創作之所以能夠蓬勃多元發展,不只是仰賴於自由的環境,更仰賴於諸位前輩藝文工作者長期的耕耘。
第21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現場,左起為:文化部部長李永得、王墨林、古名伸、莊普、總統蔡英文、王秋華、陳中申、柯金源、黃惠信(代領人:黃娟三妹)、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用藝術向藝術致敬,得獎者感動受獎
贈獎儀式一:建築類得主王秋華、頒獎人阮慶岳
首先上場接受贈獎的是王秋華。建築師王秋華具社會關懷,在教育、文化的推廣傳播上不遺餘力,更強調美學與工藝必須建立在環境與人性關懷的基礎上來從事設計,其中以圖書館建築對台灣貢獻最大。在探究建築的價值上,增加了現代意義的「公共」觀念。典禮邀請建築師阮慶岳先生擔任頒獎人,阮慶岳協助介紹王秋華出版其恩師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書籍而認識,從此成為好友,經常分享彼此的讀書心得,以及對建築的看法。
贈獎儀式二:舞蹈類得主古名伸、頒獎人林麗珍
第二位得獎人是舞蹈家古名伸。古名伸是將「接觸即興」引進亞洲的第一人,其身體觀與技巧應用,改變當代台灣舞蹈創作語彙和風格,奠定了台灣在亞洲地區「接觸即興」的重要地位。以開創、突破的觀念持續發表新作及演出,作品豐富且具實驗性,拓展台灣當代舞蹈創作面向。用舞蹈串連國際,建構交流、發表、展演平台,啟發年輕世代多元的舞蹈探索。頒獎人林麗珍是無垢舞蹈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同時曾獲第9屆國家文藝獎,林麗珍是挖掘古名伸舞蹈天分的恩師,從古名伸就讀長安國中到大學義務教學,是其藝術舞台最重要的推手。
贈獎儀式三:文學類得主黃娟、頒獎人李魁賢
第三位接受贈獎的是小說家黃娟。黃娟原籍桃園楊梅,1934年出生於日治時期的新竹市,是戰後第二代小說家中少數的女作家。自1961年開始發表作品,初試啼聲便備受矚目,1968年赴美定居後,將重心寄予家庭而沉潛多時,1980年代重執創作之筆,以「台美人」的獨特觀照,再度被台灣文壇所憶起。其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報導文學等,從日治時代到移民經驗,從女性的自覺到民族的歷史,黃娟一直默默耕耘,堅持自己的路,展現了純粹深刻的藝術特質。典禮邀請曾獲頒第20屆國家文藝獎的詩人李魁賢來頒發文學類獎項,兩人是多年好友。黃娟因長期旅居美國,不克回台參與典禮,本日由黃娟三妹黃惠信女士代表受獎。
贈獎儀式四:視覺藝術類得主莊普、頒獎人侯玉書
第四位接受贈獎的是藝術家莊普。莊普1973年進入馬德里大學藝術學院就讀,旅居西班牙八年。1981年回台後,陸續參與了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和伊通公園等台灣當代藝術重要據點的創立。其創作持續實踐低限主義的藝術理念,在平面與立體作品中,徹底回歸媒材的物質層面,探索極簡思維的可能性,並帶動了相關風潮與運動,為台灣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頒獎人邀請到藝術家、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侯玉書,莊普1981年回台後於侯王淑昭女士創辦的「春之藝廊」舉辦首次個展,今日邀請侯玉書代表離世的母親前來頒獎,也是想對侯王淑昭這位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表達感謝與致敬。
贈獎儀式五:音樂類得主陳中申、頒獎人賴德和
第五位接受贈獎的是音樂家陳中申。陳中申先生精擅傳統吹管樂器之演奏技藝,於笛簫樂器屢有創新技法,對當代音樂創作語彙之拓展有實質貢獻。作品質量俱豐,傳統、本土與現代元素相互融合與創新,獨具一格。於演奏、作曲、指揮、教學皆有卓越貢獻,影響力擴及台灣社會各個層面。頒獎人邀請到曾獲第14屆國家文藝獎的作曲家賴德和,陳中申表示賴德和在許多方面都是他的啟蒙恩師,包括肯定他深具創作的潛力,也讓他在演奏之外,一直保有作曲的熱情與投入。
贈獎儀式六: 戲劇類得主王墨林、頒獎人鄭志忠
第六位接受贈獎的是劇場創作者王墨林,王墨林的創作結合社會運動與劇場行動,挑戰主流論述,持續對抗體制對自我、身體的宰制。透過創作與論述,對台灣當代劇場研究,從劇場作為社會實踐、文化運動的立足點,建構其獨特的美學架構與辯證史觀。長年的劇場實踐,持續一以貫之的批判精神,展現不妥協的時代意義。王墨林的頒獎人為柳春春劇社前任駐團導演鄭志忠,兩人為劇場界同事。
贈獎儀式七: 電影類得主柯金源、頒獎人馮賢賢
最後一位接受獎的是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柯金源長期以紀實攝影記錄臺灣的自然風貌、環境公害與社會運動,堅守獨立精神,保有關懷底層弱勢與批判政府財團的勇猛力道。創作能量豐沛,影像充滿對臺灣土地的情感,敘事技巧多元,內容鞭辟入裡,持續以影像和社會對話,努力摸索出另一種藝術高度。頒獎人邀請到前公視總經理馮賢賢,她與柯金源在公視共事多年,柯金源許多重要的作品都是在公視完成,柯金源於現場也向馮賢賢與眾多同事所給予的支持與協助表達感謝。
以藝術向藝術致敬
本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採「以藝術向藝術致敬」為概念,以七位藝術家及創作團隊,製作七段演出向本屆七位得主致敬。
表演一:《秋.華》
由舞者黃珮華演出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編舞的作品《秋.華》,藉瑪莎格蘭姆富滿結構與力量的肢體技法,及其女性舞蹈家所成就之舞蹈經典,向同為女性建築師的王秋華女士致意,彰顯王秋華在建築藝術多年的耕耘,開創並豎立經典。
表演二:《LLAP》
藝術家姚仲涵所創作的聲響作品《LLAP》,是向古名伸接觸即興舞蹈致敬。接觸即興不只是一種舞蹈形式,更是一種身體實踐、一種思想、一種生命態度,牽動著全球各地的接觸即興者。
表演三:《歸根》
由許哲彬編導、姚坤君演出,以楊梅三部曲的女主角為主軸,由姚坤君進行「故事敘述」和「角色獨白」兩種表演方法,表現一個「閱讀者」在閱讀楊梅三部曲的體驗中掉進故事成為「角色」,藉此帶出楊梅三部曲的三段台灣時代背景與當下台灣的對照與對話,藉以向小說家黃娟致意。
表演四:《無涯》
由王奕盛擔任影像創作,影像元素取自莊普創作元素,以點線面最基礎的方式向莊普的低限幾何所產生的幻覺致敬。
表演五:《草螟弄雞公》
野孩子劇團從陳中申所演奏深富童趣的「草螟弄雞公」一曲發展現場演出,在活潑的音樂中,由姚尚德飾所飾演的公雞,和另兩位演員所飾演的蚱蜢,在舞台上與觀眾席之間,演出一場十分生動的「草螟弄雞公」。
。
表演六:《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
由瓦旦塢瑪演出,藉以行為藝術為現下藝術發展中最為反抗資本主義的語言,從王墨林與瓦旦塢瑪的「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中「士兵」片段,向這位身體的藝術家致敬。
表演七:《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
由布拉瑞揚舞團全體舞者共同演出,作為長期關注台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的代表人物,柯金源的影像充滿對台灣土地的情感。用大地的吟唱與舞蹈向柯金源多年的絕不停歇致意,也向其他六位得主在其各自領域多年耕耘積累非凡的藝術高度致敬。布拉瑞揚舞團,透過反覆的吟唱與舞蹈,唱出土地,唱出大海,穿透時空,穿透文化,唱出不放棄的頑固意志。
這七段演出也彰顯出國家文藝獎得獎者於藝術領域的成就、漫長不懈的藝術之路與人格修為。本屆贈獎典禮分別贈予七位得獎者每位獎金100萬元以及獎座乙座。
ARTouch編輯部( 167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