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臺灣玉如何成為名揚國際的文創產業?又如何會在1970年代末期漸趨蕭條?1980年代臺灣考古學家如何揭開4000年前臺灣玉文化的鼎盛風華?21世紀初,考古學家又如何發現史前臺灣玉與東南亞的交流關係?位於台東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2017年度大展「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觀眾即可透過此展,一窺臺灣玉的前世今生。
策展人之一黃國恩解說特展。圖╱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該展由文化部所屬史前館主辦,並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暨人類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經濟部礦務局、天星寶石礦場、山益寶石礦場、旭華石業、鴻佑寶石、周素雲、林盛火、莊慶成、黃義雄合辦,已於2016年12月14日正式開展,展期至2017年12月14日止。
展覽中701件館方典藏玉器同時展出。圖╱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史前館張善楠館長表示:「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是史前館首度從典藏庫大規模移出701件卑南遺址出土玉器公開展示,若包含館外借展的玉器共有734件,展品有許多難得一見的玉器文物,例如鋸齒邊緣環狀玦形玉耳飾。展示提及由菲律賓博物館典藏,使用臺灣玉製成的三突起耳飾、雙頭獸形耳飾與臺灣舊香蘭遺址、蘭嶼出土的三脊突飾形制相似,可推論臺灣史前時代與東南亞已有海上貿易網絡。
貴賓參與開幕式。圖╱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策展人盧梅芬則說明,臺灣玉的故事橫跨數千年,歷經不同的年代。特展講述島嶼上的人們,如何發現價值、創造歷史或點燃契機並帶動臺灣的轉變。千年來透過臺灣玉,可見臺灣的歷史深度與文化厚度;而透過文創行旅,則亦可延續史前的創意,再造美感高度。
Tags
古美術編輯部( 23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