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來自潛意識的超現實抽象繪畫:亞洲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

來自潛意識的超現實抽象繪畫:亞洲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

「20世紀繪畫思想已不是傳統法蘭西時期的拉丁民族思想,自後期印象派以後,繪畫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它可包容每一民族…
「20世紀繪畫思想已不是傳統法蘭西時期的拉丁民族思想,自後期印象派以後,繪畫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它可包容每一民族的藝術精神。」
——李仲生
藝術家李仲生被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先驅」,求學期間曾在上海及東京駐足,醞釀其日後對現代藝術的追求;1931年李仲生加入中國最早提倡現代藝術的決瀾社,赴日深造期間,也加入東京前衛美術研究所,當時頻繁出入研究所的同儕亦有韓國單色畫始祖金煥基(Kim Whan-Ki)及日本具體派的創辦人吉原治良(Jiro Yoshihara)。李仲生受教於巴黎畫派的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及日本前衛藝術先驅東鄉青兒(Seiji Togo)等名師;藤田嗣治強調繪畫的精神性及獨創性,反學院主義及制式化的教學,李仲生深受啟發,也將此精神深化成為他自己日後教學的原則。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後,李仲生開始大力宣揚現代藝術,於台北安東街開設畫室,培養出許多戰後前衛藝術先鋒。他以「精神傳精神」的方式代替單純傳授技巧,著重在激發個人的創造力,傳達現代繪畫精神,成為戰後亞洲藝術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一環,使亞洲的藝術家於1960年代與西方接軌,發展出亞洲特有的戰後藝術美學,如「龐圖國際藝術運動」發起人之中的蕭勤與李元佳最早都是其畫室的成員,以歷史角度來看,李仲生不僅是抽象繪畫大師,更是推動戰後亞洲藝術的重要推手。
李仲生《040》,油彩、畫布,90×64.5cm,1973。(香港蘇富比提供)
李仲生曾說自己的作品是非主題性、非敘述性、非文學性、非眼所見的心象世界,也因其作品沒有特定的主題,通常是在繪畫完成後給予一個編號,如將在9月底舉行的香港蘇富比夜拍所呈現的《作品040》有如一場深邃的夢境,整體構圖並非由物象分解成變形抽象,而是來自藝術家本身潛意識的抽象創作,這也是源自於李仲生在日本進修時展開的超現實畫風的延續,李仲生深受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潛意識理論的影響,以抽象的手法結合超現實的精神,創造出獨具個人特色的超現實抽象繪畫。
李仲生《108》,彩墨、紙本,27.3x39cm。(香港蘇富比提供)
《作品040》以形、色、線、面來構成一個純粹的視覺空間,除了呈現西方超現實主義精神,亦富含著東方的陰陽哲理;顏色方面李仲生使用黑、白、紅、藍的對比色為主體,以大面積的黑色鋪底,白色顏料再於上方覆蓋著黑色顏料,兩者對立又互相交融;作品上半部冷色調的藍亦與下半部暖色調的紅,在顏色、線條與肌理形成強烈對比,上半部以藍色色塊為核心,大量的塗抹有著旋轉及向外爆發的力量,下方紅色的線條不經畫筆直接用軟管將顏料擠上畫布,給予畫面強烈的衝擊與層次感,兩者不同的技法也呈現凹、凸的陰陽面,多樣性與緊密的節奏在在呈現出一種旺盛生命力與強烈的自信心。整體構圖暗示一個由近推向無限遠方空間的可能,李仲生的作品,不需刻意進行文學性的聯想,藝術家提供的是一種詩質的、純粹的視覺空間。
李仲生一生致力於推廣戰後亞洲藝術現代化,並寄託希望在新一代的藝術家身上,1984年辭世後,後人為其成立「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延續李仲生的遺志,基金會在1998年將李仲生作品及手稿全數捐贈國立台灣美術館,如今在市場流通的作品非常珍罕。
李仲生《104》,彩墨、紙本,26.8x39cm。(香港蘇富比提供)
李仲生《157》,水彩、紙本,39×27.5cm。(香港蘇富比提供)
師道:華人抽象系譜
20世紀屬東西藝術交流最緊密的時代,中國現代藝術發展在1920年代開始快速茁壯,深入剖析華人抽象藝術的發展及傳承關係可以發現,二戰前同樣執教於國立藝專的吳大羽及李仲生是帶動華人抽象藝術的主要推手,戰後兩人分居上海及台灣推廣中國現代藝術;吳大羽1922年赴法留學,歸國後於1928年受林風眠之邀共組中國國立藝術院(現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並擔任西畫主任,提攜無數後輩,當中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都是吳大羽的學生,除了吳冠中,其他學生多數留在海外發展成為海外華人藝術家代表;李仲生於1930年代初期留學日本,師從藤田嗣治並參與日本現代藝術運動,回國後在1937-1946年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原國立藝術院改名)授課,因為抗戰,1949年隨國民政府東渡到台灣,並在台北安東街開設畫室,其學生多數同為當時隨國民政府東渡台灣的年輕華人,並在日後組成「東方畫會」。由此我們可以清楚梳理中國、台灣與海外華人抽象藝術一體三面的發展脈絡。承接夜拍部分的「亞洲藝魂:全球啟動」專場,現代亞洲藝術日拍第一部分「師道:華人抽象系譜」將一同呈現李仲生、吳大羽與其得意門生的作品,得以一覽亞洲現代與戰後藝術之間的傳承脈絡。
1956年李仲生(左)與霍剛(右)。(霍剛與朱為白提供)
李仲生教學手稿。(霍剛與朱為白提供)
李仲生的超寫實抽象繪畫作品與西方藝術家相較,他強調「精神性空間」的重要,六件水彩呈現著各自獨立的精神空間,畫面充滿著創造力及破壞力,構圖中看不出開始及結束,此精神空間很像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作品帶來未完成的形象,這種未完成的技法也使畫面充滿著能量及挑戰。從繪畫表現形式來看,李仲生的抽象表現形式與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的自動性書寫技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喜愛用色彩填滿背景形成空間的留白,大部分的空間有如爆炸性的色塊及線條交纏揮灑在畫面上,充滿著即興與速度感。抽象藝術發展在20世紀中期達到巔峰,李仲生為華人抽象繪畫代表人物之一,不僅是與西方齊頭並進的華人抽象藝術家,更不遺餘力的啟發後進,是為亞洲戰後藝術先鋒的精神導師。
李仲生《386》,水彩、紙本,27.3x39cm。(香港蘇富比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56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