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自由基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自由基

他形容自由意志的感覺,就像「自我感覺良好的水」。水說:「我有時可以翻起巨浪,有時可以噴向天際,又或化身密麻麻的氣泡,或變成蒸氣消失,但現在我並沒有做這些,我自願選擇靜靜地流淌。」水並不知道,它的形態是由外在條件決定,並非自己可以作主選擇。
40
有很多地方在地圖上存在,也有很多地方在地圖外存在。就像蠻荒與廢墟,其圈限的疆線,是時間。作為一個自由行的旅客,隨機而行,是一種失去時間感的行動。這也像很多所謂的商務旅行,帶著「無目的性的合目的性」試探,幻想能由沒有概念的情境中長出的一條路徑。
没有人知道「EDEN」和「NEDE」在那裡。作為一個懷疑論者,我自然可能會抵達鰻魚之島,無論它是「EDEN」的遺址或是「NEDE」的再生地,我或許有機會看到它浮上,也或許有機會看到它沉下。就像看日出與日落,總還有雲霧氣候等因素。看不看得見,其實無損於它的存不存在。
許多的創世紀想像,都是由活性十足的自由基,形成了故事。傳說,鰻魚之島是經過時間浮出來的伊甸園區,也是「人類世」史詩中各種烏托邦想望的混搭實驗地。它四面環水,有一海岬如橋般接著一片大陸,像個勺狀的湯匙,也像懸線的甜甜圈,也像蜷睡的海鰻。傳說的古伊甸園區,是由四條河流匯集、灌溉出的洲陸。隨時間,有兩條河消失了,有兩條河位移了。傳說的古伊甸園區逐漸在地圖上消失,如沉淪的冰山,成為地圖外的海底漂島。在許多人造烏托邦的生產中,很多人相信,鰻魚之島是原生湯的遺址。它是由無機物合成小分子有機物的生態園區,所有的物種,是無秩序的電光石火,自由排列出有秩序的化學物質。因為這個信仰,失序與秩序的關係,也形成了兩條傳說的由來。
傳說,是製造神話的途徑。鰻魚之島正逐漸成為「後人類世」的傳說基地。它是進入失序與秩序的再撞擊後,重現的新生態。五族共和只是一個企圖保持和諧的生態制衡,更多挾帶自由基的自由行者,視鰻魚之島為混沌的朝聖地。諸眾好奇的是,生命的發生與延續,是自由的自然發生,還是被排序的發生。像古老傳說的「達爾文島」,曾是個魔幻般的物種集散地,這些新物種的互動關係,又是靠什麽物質條件而達到共和的狀態?
從「人類世」到「後人類世」,大園區的大氣、海洋、地質等物質組合已被改變。在適者生存下,新崛起的「後人類世」雖以五族共和為管理系統,但它還是需要一個「神話論述」。此「神話論述」的原型,過去的生命科學的說法是「生與死」的概念;藝術哲學的說法是「我們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的思考;天文物理的說法是「質量守恆」的證明;宗教信仰的說法是「靈魂依歸」的召喚。有別於「人類世」的神話論述,「後人類世」的神話論述則是重新簡化膜拜的對象,也就是混沌美學與秩序美學的能量詮釋。很明顯,我們需要的便是一種帶著傳奇色彩的詮䆁途徑。
「後人類世」的物種起源說,不能再建立於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爭奪戰,也不宜再建立於自然管理與神權管理的委他態度。它回到現行高等物種自生自滅的能量生涯規劃。既是神話,就要有一個信仰或仰慕的能量嚮往。依「後人類世」的信仰最大公約數,遂找到了一個稱為「Timshel」的自由基,一個有關自由意志的基因演繹與實踐能量。衪是雙面之神,是混沌與秩序的結晶,是具改變能量的造化之神。
41
在「混沌」與「秩序」的競爭上,「Timshel」意識是一個被研發的隱性植入基因。它能否因人工再造,取代信仰崇拜而成為一種新信仰?物種是否會因這個「Timshel」的認知,變得更具奴性,或變得更加難以管理?
這些問題,在園區從陸上蠻荒變成海底廢墟的故事中,已不斷以口述史詩的方式被傳誦。經過許多場物種大辯論,「Timshel」被轉譯成「物種的最大可能性」。意思是說,物種既不用被迫去追求想像的美好神性,也不用注定去完成被設定的命運,而是擁有自我選擇形成的能量。這個能量,必須經過自體的刺激,才能衍生、培植出某種競存的濃度。傳說,物種的「Timshel」意識濃度正在稀䆁中,以至於「Timshel」像是能量再生的精華液,成為「後人類世」的神祕昂貴品。
在「Timshel」意識成為神祕昂貴品之前,物種的腦邊緣系統原有一個自我增生機制。為了讓物種具有增強自我生存的能量,有關觸發愉悅的腦化學元素,便早早被安置在具有輪廻再生的物質體內。因為來自體內,這些名為多巴胺、內啡肽、催產素、血清素的化學成份,使愉悅的感覺變成是先天就該擁有的一種天賦人權,不會有選擇上的掙扎。相對於愉悅感,「Timshel」意識的增生刺激,來自非天生的罪感與恥感。它是面對自然混沌之神與社會秩序之神的種種恐懼中,演練出來的適應能量。來自罪感與恥感的愉悅感愈蔓生,「Timshel」自製與自治之衝突就愈大。
在記憶删除中,没有人知道「對錯」的概念始於那個狀態。相對於「神性」,人性的基因程式充滿「美麗的錯誤誘因」,這個「美麗的錯誤誘因」,被史詩朗誦成「包著糖衣的罪行」。作為「物種最大可能性」的「Timshel」,是原初狀態中一直存在的改變能量。過去人類世的史詩,曾經留下一個通關密碼:「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爾,爾要制伏它。」許多解碼人認為「Timshel」就是指這個「爾要」的應對態度,並試圖將命令句的「爾要」轉繹為祝福的「爾能」。因為有被祝福的心理安頓,物種會覺得造物原神還是慈祥的。
無論如何,「人類世」的歷史,還是留下了許多有關「Timshel」的自由意志論述。有一位嚮往「自造能力」的思考者B.S.,曾將自由意志比為一顆認為自己選擇了飛行路線與落點的石頭。他認為,心靈的決定若扣掉欲望,就不剩什麼了。心靈沒有絕對值也沒有自由意志,心靈的意願其實是由某個因素來決定,而這個因素則是由另一因素來決定。如此無限地因循下去,人還是會相信他們是自由的。他們只要了解個人的意志和欲望,可以無視於那些莫名的致成因素。
繪圖/厭世書寫
另一位試圖解䆁自由意志的思考者A.S.,則把行動的選擇,比喻為撞球檯上的人與球體關係。没有誘因線索,就沒有移動事件的選擇。他形容自由意志的感覺,就像「自我感覺良好的水」。水說:「我有時可以翻起巨浪,有時可以噴向天際,又或化身密麻麻的氣泡,或變成蒸氣消失,但現在我並沒有做這些,我自願選擇靜靜地流淌。」水並不知道,它的形態是由外在條件決定,並非自己可以作主選擇。
還有一位編號F.S.的思考者,把自由意志作為唯心美學的演練,建議人要在理性原則和身體欲望兩個極端中,找出一個可玩的平衡。當人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動機或衝動中移動,就可無拘束地發現道德的想像。對他而言,自由意志不是一種自然狀態,但可從自我反思和可玩意識中得到。還有一位R.S.,他遊走於神祕學、神智學、人智學之間,在一元論的秩序架構下,把自由神學化、標準化,最後產生了一種另類的指導法則。
S群組之外,還有以「H」作為命名的群組,把自由意志與先天決定論作了協調。主張「相容論者」的T.H.認為,人因決定而產生不同作法時,其選擇才算是一種自由意志的決定。另一位D.H.附議,這個假設上的自由,除了被鐵鍊鎖住的囚犯外,每個人都被允許擁有。所謂失去自由意志的囚犯,是受到蔑視他人自由意志的攻擊者所剝奪,成為無法決定個人未來的受害者。為此,逆天的「自殺」與逆他的「謀殺」,被爭辯許久。有位屬於隨機組合論的T.H.,則主張「自由意志」這個詞是一種「荒謬的語言」。自由只是一種由意志所定義出的力量,不是什麽自由或不自由的東西。人若將意志形容為自由,就是根本地進入了「範疇謬誤」。
42
S群組與H群組的辯證,由我們這些生態考獻者觀之,都是「雞生蛋」與「蛋生雞」的改編故事。在我們的年代,自由意志只是混沌律和秩序律的無目的性碰撞運動,是萬物生成,並足以構成自轉、自造的能量。但以前的故事還是有歷史性的貢獻,它們都涉及了烏托邦色彩的集體共處與管理方式。
「後人類世」的12G圖書館裡,曾記載「人類世」進入末法年代之前,已有《烏有之鄉》、《後倫敦》、《回溯》《子虛烏有之境的訊息》、《自由地》、《現代烏托邦》、《老年代的新世界》、《時間機器》、《莫勞醫生之島》、《當夢遊者醒來》、《人類眾神》、《我們》、《美麗新世界》、《桃源二村》、《失去的地平線》、《動物莊園》、《1984》、《烏合之眾》、《娛樂至死》、《神經漫遊者》、《使女的故事》、《飢餓遊戲》、《再生磚》等文本檔案。這些文本,都涉及生化科學法則、政治管理哲學,除了探討物種演化理論下,何謂優秀人種,何謂優質管理的可能性之外,也對「後人類世」作了預言的想像。
這些文本均指涉,個人一融入群體,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往往願意用智商去換取具有安全性的歸屬感。在「人類世」的末法年代,突顯地位的上智者已發明一種能夠操控人腦的儀器,用儀器干擾腦電波,讓人出現意識形態的選擇,甚至以「晶片」取代「激素」。物種被遙控,一旦出現困惑,便會被監控儀器偵察到,經微調作用而使困惑消失,覺得自己還是很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意欲行動。
這種「審查」和「修正」的功能,「後人類世」已作了調適。有關道德的愉悅感、罪感、恥感等意識牽制,可以因晶片的程式設計而消弭。傳說,冷漠的物種,比較適合自我管理的世界,但這種已具定律的世界,卻不會出現「歷史」的概念。「歷史感」需要來自混沌之神與秩序之神的爭戰,有了爭戰,才有變化,才有具時間流向的「歷史感」。所以,原人、真人與生化人必須存在;上智人與人工智人也必須存在。有了被約制又暗潮洶湧的五族共和,才會有「後人類世」的新神話。
過去「人類世」的神話,曾留下了秩序征服混沌的創世原型。人的生成根基方程式,似乎具有反對混亂、偏好秩序的傾向。人對於宇宙的最大想像,就是創造秩序者是誰?人對於美好的感覺,都是以秩序原則為依據,對於所有的關係,也都期待和諧。進入「後人類世」,我們允許製造混亂的熵世界存在。「Timshel」成為根基方程式,即是提供一種自我修護的途徑。它的設定或開發,使人相信自己可以管理自己,或以為這個意志力是通往超人或具一點神性的自我奮鬥。它可以選擇秩序,也可以選擇混亂。
對我們而言,人性與自然性,就是一種同質異形的物質生成體。古現代人視「萬物有靈論」為蒙昧的原始信仰,我們則把「萬物有靈論」視為一種「質量守恆」的原始科學。不管「Timshel」是神祕能量或珍貴生化產品,我的啟程,已證明我的「Timshel」激素或晶片,都還在有效期內。

繪圖者介紹
厭世書寫
喜歡用毛筆書寫,用毛筆字裝正經,也用毛筆字不正經。人生就是不停加油喊累,讓厭世書寫陪你入世出世。全國美展書法組居然入選過,臺灣真的充滿各種機會,不要相信民主自由,也不要放棄民主自由。
回應
沒有水槽的洗手臺,可以洗手,也可以洗腳,無論是不小心,還是有意為之,得先裝鎮定,才有機會冷靜取景創作;從自我感覺良好的「水」到自我感覺良好的「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是逃離自我感覺良好與否的定義,進入Be Water or not的自我挑戰,哎呀,陷入迴圈again。從「人類世」到「從–人類世」,是人類反思本質的進程折射,還是流行思潮下的資源分配?畢竟可以滿足達爾文島物種的條件才是真的魔幻。
高千惠(Kao Chien-Hui)( 90篇 )

藝術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 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百年世界美術圖象》、《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藝術,以XX之名》、《發燒的雙年展-政治、美學、機制的代言》、《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