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藝術行政系列】開幕前與開幕後:「京都國際攝影祭」工作觀察日誌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藝術行政系列】開幕前與開幕後:「京都國際攝影祭」工作觀察日誌

在今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中,筆者擔任沃森個展「Wild」的專案經理(PM)和書店策畫二職。本篇透過筆者個人的工作模式與經驗,分享執行過程中面臨到的種種挑戰。
延伸閱讀: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藝術行政系列】有機的組織如何準確執行:「京都國際攝影祭」工作觀察日誌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藝術行政系列】在古都執行攝影節:「京都國際攝影祭」工作觀察日誌
繼上回兩篇介紹「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的團隊組成,並以艾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個展「Wild」為觀察案例,概述規劃一個展覽所需考量的各種環節。本篇透過筆者個人的工作模式與經驗,分享執行過程中面臨到的種種挑戰。
「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現場一景。(©️ Yoshikazu Inoue – KYOTOGRAPHIE2019)
開幕前 
「京都國際攝影祭」每年的執行委員隨其有機的營運模式,因應實際需求增減替補相對應的職稱及業務項目,也會透過實地考察或借鏡海外藝術活動、攝影博覽會,如法國「阿爾勒攝影祭」(The Rencontres d'Arles)、「巴黎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Unseen攝影博覽會」(Unseen Photo Fair)等組織的營運方式。而如同上篇所提到的,「尊重專業」、「上下/橫向/對外溝通」與「共享」是筆者認為此次參與過程中的關鍵工作態度。
在今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中,筆者擔任沃森個展「Wild」的專案經理(PM)和書店策畫二職。開幕前的籌備時間長,團隊成員的工作形態和時間不一,並且有著許多來自不同文化和國籍背景的同事。剛加入團隊時,需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每個成員分別負責的項目,以釐清問題發生時該洽詢哪個窗口,這當中也有灰色管轄區域,在顧及不干預同事的工作範疇的前提下,又多有需共同分擔的部分。譬如在書店的規劃中,選書、調度、銷售方式等由筆者負責,同時也須共享資訊給專案經理、宣傳組、總部營運組等,請各單位協助現場販售、網路宣傳等工作。然而,因專業和立場的不同,在獨立作業的同時還需考量如何與非書店專業的成員一同朝著書籍銷售的目標前進。在應用自己的專業於項目推行時,也需讓同事明白可以如何共同參與。基於低集權化的組織模式,沒有上級督導事情執行方式的對錯,故從許多項目中多可見該負責人的個人行事風格。換句話說,執行一個項目時不僅要掌握各方分工,也要暗悉同事個性,以多元的溝通方式、柔軟的身段與各式各樣的「專業」和「人」相處。
2019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書店以「情境」(VIBE)為題,精選歷年合作藝術家的出版物,包括新書、二手書與絕版珍稀本,透過書籍呈現「京都國際攝影祭」獨特的「VIBE」。(羅苓寧提供 )
2019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書店以「情境」(VIBE)為題,精選歷年合作藝術家的出版物,包括新書、二手書與絕版珍稀本,透過書籍呈現「京都國際攝影祭」獨特的「VIBE」。(羅苓寧提供 )
專案經理的工作內容則又更加龐雜,總是不停地察言觀色、運籌帷幄、再三溝通。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固然是執行工作時增添精神壓力的部分,身為總匯三明治的那根竹籤,需要在最短時間內釐清什麼時間點、用什麼順序將生菜、番茄切片、火腿蛋、起士、醬料擺盤後端上桌。一般來說,專案經理的工作範疇在於管理展覽的製作流程和預算,並作為主辦單位、藝術家、策展人、委外業者和展場之間的溝通橋梁。在把問題丟出之前,常常得先設想後端可能的狀況,於必要時請示上級的決策,試圖讓問題的答案朝著總體決策方向前進。譬如專案經理事前調查展場的使用規範和平面尺寸並與場地窗口溝通,待初步展品清單出爐後轉交給展場設計師時一併陳述需要注意規範和策展需求,與此同時,接洽框裱業者進一步完善待展出的作品。收到設計稿後,在黃金時刻釐清什麼是可執行、需要被調整的,像是作品數量、觀展動線、預算評估等面向。將設計稿提給策展人、藝術家的同時,除了需清晰地闡釋設計師所秉持的設計概念,更需站在主辦單位的立場闡述取捨之間的考量,提供一個顧及各方立場,更完備的最終方案。待大致的展場設計定案後,與施工單位接洽評估施工的細節考量。爾後亦需站在施工單位的立場給予設計師調整方向的建議、確認框裱尺寸與風格,並與策展人共享資訊以朝著主辦單位的決策方向進行。在這過程中,最勞心勞神的莫過於在有限時間內,透過不同語言與立場轉換的溝通工作,伴隨展覽內容的訂定,適時地共享資訊給其他團隊。
艾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個展「Wild」展示現場。(Mirra提供)
艾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個展「Wild」展示現場。(Mirra提供)
當個人負責項目於執行上遭遇困難或失誤時,團隊以共同承擔為前提,凝聚意識。成員多為自由接案者,平等的專業立場、不分你我個人功績,一個環節拉著另一個環節,兩人三腳併作一步地朝著同一目標前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有機營運模式。
閉幕後
每年閉幕後,「京都國際攝影祭」會公開一份日英雙語的「閉幕報告」(Closing Report,可由官網下載)。內容包含歷年回顧、當期展覽菁華、公共活動、論壇、兒童活動、專家面對面、大師班、參加者回饋、來場者統計與數據分析、介紹合作夥伴的贊助呈現及媒體曝光等。透過此份簡報,可一覽由「京都國際攝影祭」為首所衍生而出的各種品牌商業合作,譬如兒童活動「KYOTOGRAPHIE KIDS」是由法國知名親子品牌小帆船(Petit Bateau)支持舉辦並與Fujifilm合作。規劃諸多親子藝術體驗、製作免費發放的「兒童護照」(Kids Passport)並舉辦「兒童攝影比賽」(Kids Competition)邀請小朋友拍攝心目中的「VIBE」並展示參賽作品。Fujifilm作為今年的特別贊助商,不僅協助活動舉辦,也提供相機、相紙、作品印刷服務,亦提供未上市最新機款的投影機在六個主展場使用。
由法國親子品牌小帆船(Petit Bateau)支持舉辦並與Fujifilm合作的兒童活動之「兒童攝影比賽」。(©️ Yoshikazu Inoue – KYOTOGRAPHIE2019)
「兒童護照」(Kids Passport)。(©️ Kazuya Nakayama – KYOTOGRAPHIE2019)
核心團隊的成員也會在閉幕後給予意見回饋和提供成果報告書,以便往後的營運調整和經驗傳承。「京都國際攝影祭」重視每位參與人員的意見反饋,近年也積極透過問卷了解參與志工、時薪兼職人員、實習生和會場領班等現場工作人員的心聲,希望整合幕後幕前的經驗,讓前期規畫更加落實後期的現場執行。閉幕後告一段落,「京都國際藝術祭」則有一個歷年傳統——在京都的鴨川舉辦戶外野餐,邀請參與團隊及其家人、合作夥伴等共襄盛舉,感謝所有幕前幕後的支持成員,彰顯了「京都國際攝影祭」作為一個具規模的組織所擁有的獨特藝術行事風格。故此,更易凝聚產生共鳴的各方人才或單位嚮往參與其中,以創辦人的藝術指導為主、營運總監為輔、執行團隊為後盾的「京都國際攝影祭」方得以年年成長茁壯,成為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針對此,「京都國際攝影祭」視自身為一個「表現媒體」,為深入了解攝影藝術,並傳達其可能性為組織成立之目的。
作為讓大眾更加貼近影像藝術的入口,邀請觀眾與藝術家共同參與,成為連結國際攝影專業和藝術工作者的交流平台,並促成藝術與企業的商業合作乃至帶動觀光等機能的發展,「京都國際攝影祭」歷經七年的蛻變,樹立起亞洲國際性藝術祭的典範。在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之際,明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又將帶來什麼驚喜,以回應此國際盛事,令人拭目以待。
「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閉幕派對。(©️ Naoyuki Ogino – KYOTOGRAPHIE2019)
羅苓寧( 4篇 )

職歴東京Zen Foto Gallery經理八年後,獨立成立工作室「中介藝術」,從事以攝影為主的書籍編輯設計、專案統籌和藝術經紀。與日籍先生東方輝共同經營書店「二手舍」。目前兼任「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專案經理與書店策劃。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現生活及工作於東京。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