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雕塑作為插畫的煞費苦心之處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雕塑作為插畫的煞費苦心之處

為什麼陳志勇要用紙雕塑為格林童話配圖呢?也可以相反的說,是由格林童話啟發的系列小雕塑。其中一個很好想像的原因是,格林童話的插圖太多太多了......

為什麼陳志勇要用紙雕塑為格林童話配圖呢?也可以相反的說,是由格林童話啟發的系列小雕塑。其中一個很好想像的原因是,格林童話的插圖太多太多了(誠如尼爾蓋曼在序言裡講的,無插畫版的很少見);這是不是一個委託案呢?至少起因是的,據他的網站所述,是菲力普曼《格林童話》德國版出版社的委託插畫,意即那個版本的《格林童話》是由陳志勇配圖(至於有幾張圖我就不得而知了);而後來由澳洲出版了這本《白骨在歌唱》(the singing bones),其實更像一本雕塑插畫作品集。雖然每頁對照格林童話的一段文字,不過對沒看過、看過又忘了的大部份讀者而言,這樣的片段提供的對應非常有限,我自己會更想把完整的故事放在旁邊。

對熟的故事如《青蛙王子》,也是菲力普曼《格林童話》德國版的封面,才感受到異於插畫的強烈視覺效果,這隻青蛙沒有皇冠,顏色也不是綠色,乍看像金屬材質,眼珠子是金色的,牠從水面出來的動作舉起了兩隻人類的手,最叫好之處,是由沙子模擬的水波,打光及拖長的影子,我感覺這已經脫離原故事,自成一件作品了;或許這也是後來把這系列作品另外出成完整的《白骨在歌唱》吧。

還是從熟知的故事《糖果屋》、《布萊梅樂隊》、《長髮公主》開始看起吧,這三則和上述青蛙王子不一樣,一看很容易對應到故事,因為這幾則故事的特徵太明顯了。陳志勇提到小時候他對雕塑、手作的興趣大於畫畫,還提到他的馬來西亞華人父親會做的木薯粉漿糊。我自己印象中小學美術課,老師有教用木薯粉漿糊(做成一大桶),用舊報紙撕成小片小片刷過漿糊,一層一層粘在塑膠碗的外層,乾後會變成一個紙碗,可以再用顏料後續加工。

《白骨在歌唱》內頁(圖/https://www.shauntan.net/suburbia-book

《糖果屋》上整齊的蛋糕裝飾素材,顏色晶瑩剔透的一顆顆像珍珠,這糖果屋非常的簡約,白色的基底加上龜裂紋,好像即將崩坍。一金一土的材質,造成視覺衝突與獨特美感。兩兄妹無知地在前面吃,巫婆高大的邪惡從後面昇起,打光效果突顯了畫面的危機感。

陳志勇作為成年人、創作者,回看格林童話對說故事的方式,其啟發與魅力不減。我手上也有陳志勇看的那本The Original Folk and Fairy Tales of the Brothers Grimm: The Complete First Edition這本有156則,像字典一樣厚重,是一本「如果只能帶一本書去荒島」的一個好選擇。(請留意,看格林童話請別偷懶看縮減版,那會失去故事最珍貴的原汁原味。來自《童話的魅力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的忠告。)

此書在澳洲出版之際,有完整七十五件小雕塑的展覽,民眾還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小雕塑。聽起來就很精彩。依這模式,可以發展出無數教案呢。


參考資料:陳志勇自述《白骨在歌唱》

馬尼尼為maniniwei( 54篇 )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