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0 趣味有「偶」的繪本與兒童故事展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0 趣味有「偶」的繪本與兒童故事展

書店裡有一種書,讓小孩更為著迷,如觀看鏡中之鏡、夢中之夢,那到底是什麼?給出關鍵字,它們會是「白希那」或是「威斯・安德森」?也或是《白雲麵包》《魔法糖果》《奇怪的媽媽》《長壽湯仙女》,可能也有《犬之島》《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以「偶」的元素、設計出場景、製作成攝影,呈現在平面或動畫作品裡。

幾年前聽台灣生態繪本作者邱承宗老師講過,他說自己將大自然視為一個舞台,萬物的生老病死在這個舞台上發生。翻開《地面地下》,百種昆蟲,春夏秋冬,在「繪本」這樣的「鏡框舞台」演示了一生。故事的迷人,在於見到「一生」,那是每個人都無法走完、難以全觀的部分。

鏡子裡面,還有鏡子?

書店裡有一種書,讓小孩更為著迷,如觀看鏡中之鏡、夢中之夢,那到底是什麼?給出關鍵字,它們會是「白希那」或是「威斯・安德森」?也或是《白雲麵包》《魔法糖果》《奇怪的媽媽》《長壽湯仙女》,可能也有《犬之島》《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以「偶」的元素、設計出場景、製作成攝影,呈現在平面或動畫作品裡。

《犬之島》威斯・安德森執導,(“Isle of Dogs,” Wes Anderson)2018年上映的定格動畫電影。2019年大塊出版《犬之島 動畫電影製作特輯》以及由望月峰太郎繪製的電影改編漫畫,書中可見電影美術與人手製偶的細緻過程。當年於井井(延伸閱讀:【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19 小店呀小店)販售時,受大人與兒童讀者熱烈討論。上文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或譯作《超級狐狸先生》)亦是同一位導演出品。

一個藏有兒童文學故事的木偶展

偶之趣緻,我想在於它們宛如可以摸到、有所觸感,還有一個部分,或許來自人類關於戲劇開端的巫覡記憶被呼喚:「偶」能領著觀眾,走上生死路,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兒童不被框架,恣意穿越虛構與現實,兒童本身就是一座橋、一條路,換作是成年人,就是著迷於繪本舞台和真實劇場舞台互相演繹的你和我。

每年澳門葡語社群會舉辦一個盛大個偶劇節,今年最特別的地方,是展示製偶師Elisa Vilaça歷年來的作品。Elisa出生於葡萄牙波爾圖,近幾十年來,致力於偶戲藝術的工作,我參加了她今年在澳門葡人之家協會工藝美術學校開設的「葡式彩陶人偶製作」課程,在作坊裡,欣賞許多人形彩陶作品,它們多半是聖母、聖人或僧侶,也有作家詩人與人物,有的同學製作馬槽與牛隻,有人製作公主或小狗。在「傳統的敘事的工藝」裡學習,更多是自由創作與交流的時刻。

第七屆澳門木偶節 (海報來源:澳門葡人之家協會 Casa de Portugal em Macau)
今年木偶節的展演空間,位於現在葡萄牙駐澳領事官邸,也是香港小說家黃碧雲筆下著名作品《末日酒店》的原型。

展覽中Elisa製作的偶,並不那樣「傳統」,內容多樣,許多故事包含在裡頭。迎客的兩個木偶是一位是影響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葡萄牙象徵主義作家庇山耶和他的小狗阿米,另外一位是東方學/漢學家慕拉士。兩位曾居住澳門的世界文學史人物,作為這個城市的文化精神。

庇山耶和小狗阿米(Camilo Pessanha 1867-1926)法官、哲學教師,現代象徵主義代表詩人。
慕拉士,Venceslau de Morais 1854-1929 文學家、東方學學者。晚年定居于日本,所以這只慕拉士木偶穿著和服。

進到展場,即見到兒童文學故事的經典場景,例如《教海鷗飛翔的貓》裡的角色:住在海港餐廳的黑貓索爾巴斯,有一天遇到一隻受到海洋油污傷害的海鷗,海鷗即將死去,臨死前留下了一顆蛋給牠孵(黑貓還得答應海鷗媽媽忍住不吃、努力孵蛋、教出生的小海鷗飛)。許多細節在此,例如黑貓為了教小海鷗飛,牠尋求小博士貓萬書通來幫忙,因此展覽現場,這座餐廳還有「書」呢!

空間的一個展區,藝術家以「盒子劇場」的概念說了好多故事。袖珍、微型或娃娃屋的空間,不必做到大型木偶或劇院,只要一個個盒子,都可以成為故事暫留的櫥窗。每個盒子都有一個故事,例如王爾德《快樂王子》、萊恩・瑪洛《膽小的女巫》、索菲亞・安德雷森《海的女孩》⋯⋯

《膽小的女巫》( “Carlota Barbosa,” Layn Marlow)《膽小的女巫》,故事說一個女巫Carlota,她非常膽小,而且怕黑。她在好朋友貓咪阿奇的幫助下,成了一位勇敢的女巫。

其中我最喜歡的場景,是《來吃晚餐的小羊》。餓翻的老狼,家裡來了隻小羊作客。狼一直想著怎麼炖煮羊肉,吃掉小羊。但是機智的小羊想了些辦法,最後沒被吃掉,還跟老狼成為朋友。畫像裡的狼和這盒子裡的「屋主」相映成趣。

Elisa從事教育工作多年,藝術創作的選材,也多是符合具有潛移默化意涵的繪本或兒童文學故事,談生命與勇氣,或是人與自然,例如《教海鷗飛翔的貓》《海的女孩》(索菲亞・安德雷森)。富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或是充滿想像力的表現,它們可以同時存在,互不相悖。

偶的趣味,除了消弭虛構與真實的界線,成人與兒童的界線也消失,不再是「『我,成年人』作為故事講述者要教你什麼」,而是「這裡有些人、有些故事,他們就在這裡」。未若繪本讓文字與圖像同時說話,展覽算是一個舞台演出的「半成品」,當中有許多偶已在歷屆木偶節演出多次,但持續被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偶,也暗示故事一直存在,只要有一天,有人願意演,有人願意說,故事就一直都在。

川井深一( 53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