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感可否命名一個城市?
什麼可以定義一個城市?氣味?食物?產業?建築?天際線?
時間。
時間在哪裡?
在生活裡,隱而不見。
「澳門呀,是個速度很緩慢的城市。」
「住民行走的速度,都非常慢,沒有誰在趕著什麼。」
「你可以在人群中認出誰是『澳門人』,因為他步行的速度。」
「電梯的話,是一定會等人的,
時間感也藏在城市的節日與儀式裡。
肅穆的節日來自宗教?歡慶的多是官方慶典?
時間在哪裡?
在各種紀念空間裡。
我們在緩慢移動的空間之中,尋找靈魂之所在。
例如墳場。

澳門馬禮遜墓園:基督教墳場,位於東印度公司舊址,又稱英國人墳場,但裡頭下葬的不只是英人,而是基督教徒。鴉片戰爭過後,澳門經濟地位消失,墳場也因此關閉,不再有新墳。

澳門馬禮遜墓園:基督教墳場,位於東印度公司舊址,又稱英國人墳場,但裡頭下葬的不只是英人,而是基督教徒。鴉片戰爭過後,澳門經濟地位消失,墳場也因此關閉,不再有新墳。

澳門西洋墳場:半世紀天主教墳場。是城市靜謐之地,講述真實血肉的巨大故事。 葡萄牙象徵派詩人庇山耶Camilo Pessanha長眠在此。

澳門西洋墳場:半世紀天主教墳場。是城市靜謐之地,講述真實血肉的巨大故事。 葡萄牙象徵派詩人庇山耶Camilo Pessanha長眠在此。
《遺失的靈魂》到《題目待定》
一個賭權開放近20年,發展聲轟隆隆傾軋生活的城市,
【足跡】1今年「演書節」2 節目《題目待定》,用了Joanna Concejo《遺失的靈魂》作為藍本,
《遺失的靈魂》繪本根據諾貝爾文學奬得主Ilga Tokarczuk的文字創作。文字內容是說一個忙於工作的人,
1【足跡】:為無可定義的藝術團體,台灣小觀眾或者較為熟悉【
2「小劇場演書節」每一年【足跡】演書節系列,皆由不同的文本作為架構,

【足跡】與演書節

「題目待定」為2020年「小劇場演書節」演出節目之一,由薛美華(台灣)與盧頌寧(澳門)合作。(攝影:李佩禎)
繪本文字就到這裡。後面就由波蘭畫家Joanna Concejo接續下去。
Joanna Concejo的畫作,有幾個不斷出現的形象:相片,雪,植物。

Joanna Concejo作品裡的各種植物姿態 《沒有名字的老人》(大塊文化)

Joanna Concejo作品裡的各種植物姿態 《沒有名字的老人》(大塊文化)

Joanna Concejo作品裡的各種植物姿態 《沒有名字的老人》(大塊文化)

Joanna Concejo作品裡的各種植物姿態 《沒有名字的老人》(大塊文化)

《遺失的靈魂》(大塊文化)

《遺失的靈魂》(大塊文化)

“Sénégal”,  L’ATELIER DU POISSON SOLUBLE   https://www.poissonsoluble.com/produit/senegal/)
演出一開始,舞者從睡眠中醒來,手與白手套分開(「

《題目待定》(攝影:李佩禎)
手是身體。
手也可以是靈魂嗎?
《題目待定》,舞台後方有一座盆栽。
用「手」創造的世界,可以為身體產生新的時間感,

《題目待定》:每一次「開箱」都令觀眾期待,宛如翻頁。這是其中一個箱子,裡頭是雜亂未成布匹的毛線。(攝影:李佩禎)
劇場空間背後的植物隱而無光,故舞者在演出的時候,手的姿態,
《遺失的靈魂》

《遺失的靈魂》(大塊文化):小房間或是墓穴?時間靜止的時候,靈魂歸來,記憶方有顏色,來路變得鮮明。

《遺失的靈魂》(大塊文化):小房間或是墓穴?時間靜止的時候,靈魂歸來,記憶方有顏色,來路變得鮮明。
在Joanna Concejo的繪本作品中,夾藏了大量的「記憶」,由鉛筆畫、
雙手,它織就的究竟是生活,還是凝固的時間、靈魂可見的「來路」
記憶,就是我們的來路。

《題目待定》:最後一個箱子,展開為布。是記憶、是文明,是透過講述而成就的故事,是空間的靈魂。(攝影:李佩禎)
讀一本繪本,重塑一個城市
「從前有一個人,他的工作很多,做事的速度也很快,
從一本繪本,走到一齣戲,複音巨響在這個城市裡頭。
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位於澳門望德堂區聖祿杞街三一號老屋地下,一家以插畫、繪本為主題的獨立書店。為聯繫一個城市許多不同的生命而展開,有過一隻名字叫做柯阿包(All About Macau)的貓,貓跟世界辭職之後,書店尚在。
																																							 川井深一( 63篇 )追蹤作者
											川井深一( 63篇 )追蹤作者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