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41. 麻州的童書作家故居:愛德華高栗之家和小婦人之家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41. 麻州的童書作家故居:愛德華高栗之家和小婦人之家

當讀者踏入這些作家故居,也走進了作品誕生的現場,體會到文學與生活如何彼此塑造,還有童書的力量如何穿越時空,持續影響世世代代的讀者和創作者。

麻州的文學地景,既有美國超驗主義者的哲思遺產,也有十九、二十世紀童書作家的生活印記。其中,位於鱈魚角的愛德華・高栗的故居(Edward Gorey House)與康科特的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故居「果園屋(Louisa May Alcott’s Orchard House)」,分別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童書美學:前者以黑色幽默與荒誕寓言顛覆「童書」的界線;後者以家庭敘事奠定美國兒少文學的經典。當讀者踏入這些作家故居,也走進了作品誕生的現場,體會到文學與生活如何彼此塑造,還有童書的力量如何穿越時空,持續影響世世代代的讀者和創作者。

一、愛德華高栗之屋Edward Gorey House

圖說:愛德華高栗故居外觀。

2025年是暗黑教主愛德華・高栗(Edward Gorey ,1925–2000)百歲生日,他晚年的故居位於麻州鱈魚角的雅茅斯港(Yarmouth Port),現在已整修為愛德華高栗之屋博物館。對喜愛繪本與插畫藝術的人來說,這間故居博物館就像是一扇通往他獨特世界觀的入口。

沿著鱈魚角北岸的 6 A號公路行駛,抵達寧靜的雅茅斯港,小鎮街道兩旁是白色尖頂教堂與十九世紀的老房子,空氣中帶著海風與松木香。就在一條綠樹成蔭的小路旁,一幢灰色和咖啡色木板外牆、白色窗框與廊柱的古老屋子靜靜佇立,這裡便是愛德華・高栗之屋(又稱Elephant House),保留著這位獨具風格的插畫家、作家與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痕跡。

高栗是一位橫跨插畫、寫作、舞台劇服裝設計等領域的美國藝術家,雖然他的作品常被誤以為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產物,但他生於芝加哥,後來在紐約與麻州生活。他以細膩繁複的黑白線條,荒誕幽默、甚至帶點陰鬱的故事聞名,一生出版了超過一百本自寫自畫作品,並為上百本他人著作繪製插圖或封面。雖然他的書並非典型的兒童讀物,但許多作品以圖像敘事和精緻裝幀吸引了各年齡層的讀者。

故居博物館內的禮品區。

高栗的創作融合了精緻美感與黑色幽默的獨特語言,讓他在成人讀者與藝術界享有重要地位,同時也影響了許多童書創作者,也對插畫和電影有深遠影響。他曾為多位童書作家的作品繪製插畫,並啟發後輩如《波特萊爾大遇險(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作者丹尼爾・漢德勒(筆名 Lemony Snicket)、繪本及圖像小說插畫家麗莎·布朗(Lisa Brown)、奇幻小說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甚至台灣插畫家幾米在內的多位創作者,為童書世界開啟了更多元的可能性。

這棟故居原本是他 1979 年購下,自1983 年起居住的家。兩百多年的老宅,在他去世後於 2002 年改為博物館,這裡保留了他生活與創作的痕跡:書架上的藏書、充滿玩味的小物收藏、舞台服裝設計手稿、廚房裡的鍋碗瓢盆等,處處陳列著高栗的收藏。

高栗故居博物館裡陳列著其生平的收藏。

我跟兒子覺得最有趣的就是在房子裡玩尋寶遊戲,在高栗最知名的字母書《The Gashlycrumb Tinies(死小孩)》裡,26個英文字母分別描述26位小孩的離奇死法,讓喜歡暗黑童話的青少年為之著迷。博物館將這26個場景藏在房子四處,全部找到就可以兌換一個小獎品。

除了展示作家日常生活的點滴,每年博物館也會更換特展,2025年的展覽「隱匿的藝術:愛德華・高栗的神祕訊息(Concealing the Art: Edward Gorey’s Mysterious Messages)」慶賀高栗百歲生日,展出他自寫自繪的作品中,重複出現的主題和物件,像是角色Figbash、無臉黑娃娃、空白的名片等,邀請讀者思考:這些東西一再的出現,到底想傳達什麼神秘的訊息呢?在展覽之外,博物館慶祝百歲誕辰紀念活動還有慶生派對、讀書會、兒童故事時間、新書出版等多項活動。

住在樓上的館長每天會在整點時分出現,跟參觀者介紹展覽的內容及高栗的生平故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住在紐約期間,長年觀賞紐約市芭蕾舞團的表演,有時一年觀賞上百場同樣的表演。然而在編舞者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過世之後,他再也沒有去看表演了。雖然高栗非常欣賞巴蘭欽的編舞,但從未與之交談過。聽完館長的介紹,讓人覺得高栗真的是一位特立獨行、多產又多才多藝的創作者!

住在樓上的館長每天會在整點時分出現,跟參觀者介紹展覽的內容及高栗的生平故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住在紐約期間,長年觀賞紐約市芭蕾舞團的表演,有時一年觀賞上百場同樣的表演。然而在編舞者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過世之後,他再也沒有去看表演了。雖然高栗非常欣賞巴蘭欽的編舞,但從未與之交談過。聽完館長的介紹,讓人覺得高栗真的是一位特立獨行、多產又多才多藝的創作者!

博物館不大,目前只開放一層樓,館內還有一個小禮品店,各種高栗相關的書籍和周邊商品相當齊全,也讓人一窺他作品受歡迎的程度。故居四周還有中庭、門廊和後院可以參觀,後院草地上有座藤架雕塑,來自《猶豫客(The Doubtful Guest)》書裡那隻像企鵝的角色,地上排列的石頭也是高栗在世時四處收集而來。屋子前廊上擺放著讓參觀著可以暫時休憩的木長椅和藤椅,但是旁邊窗戶露出高栗的人形立牌,彷彿正窺視著我們。

故居的後院有根據高栗書中角色設計的藤架雕塑,還有正在籌備開放的故居馬廄等

館長說後院的倉庫也有計劃要整理開放,成為教育中心、藝廊和表演空間,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空間可以參觀。博物館每年從四月開放到十二月,一週只開放幾天。因為空間不大,有入場人數限制,需先上網預約,相關資訊請見官網。雅茅斯港小鎮還有成立百年的圖書館、高栗經常造訪的餐廳,和可以買到高栗簽名書的二手書店;另外,北邊沿海還有木頭棧道穿越鹽沼濕地的Gray’s Beach,是看夕陽和賞鳥的勝地,也都可以一起拜訪。最後,如果想更認識高栗的生平與作品,還可閱讀他的傳記:《生來已逝的愛德華•高栗:「死小孩」圖文邪教教主的怪奇人生》。

二、小婦人之家:奧爾科特果園屋  Louisa May Alcott’s Orchard House

麻州的另一個童書作家故居,位於從波士頓開車往西約莫30分鐘,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學氣息的小鎮康科特(Concord)。這裡是許多知名作家們曾居住的地方,其中經典兒少小說《小婦人(Little Women)》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也曾在這裡度過不少時光。她在寫時《小婦人》時,住在一間名為果園屋的房子( Orchard House),書中有些場景也是根據這間房子而來。現在,這間房子已整理成為奧爾科特故居博物館。

奧爾科特果園屋博物館的外觀。

奧爾科特一家於1857年購下這棟建於17世紀末的老房子,經由她父親阿莫士・布朗森・奧爾科特(Amos Bronson Alcott)翻修後成為全家人的長期住所。露意莎的父親是位教育家與超驗主義者(Transcendentalism),堅持將藝術與自然融入日常。這裡是奧爾科特姐妹成長、讀書與創作的地方,也是露意莎揮筆創作《小婦人》的空間,遊客在她的房間窗邊,可以看到父親為她打造的小木桌。訪客也能一窺她的臥室、家人使用的餐廳,以及保存至今的家具與裝飾品,彷彿走進了19世紀的日常場景。

參觀果園屋博物館要從故居側面先進入禮品店購票或報到。

參觀故居需要參加導覽,每場約45分鐘。首先在院子後方的建築「哲學學校(School of Philosophy)」觀賞介紹影片,接著由專人導覽故居,深度介紹奧爾科特的家庭背景、創作歷程與當時的社會氛圍。館內展覽品有八成是奧爾科特家族原始的家具與個人物品,佈置盡可能維持他們當時居住的模樣,內部並沒有設置隔離繩,讓參觀者能近距離感受生活的樣貌,可惜室內並不允許拍照。

後院的木造建築是「哲學學校」,前景是《小婦人》姐妹的花園。

導覽前後如果有時間,也可以逛逛果園屋的四週。房子的名稱源自於屋旁的蘋果園,現在依然保有幾棵老蘋果樹。後院的木造建築「哲學學校」則是由露意莎的父親於 1879 年創辦的成人教育機構,用來舉辦夏季講座與討論會。院子裡還有小花園,立牌標示著故事中四位姐妹的名字,創造出故事的場景。此外,果園屋其中一部分現在規劃成禮品店,販賣各種與《小婦人》和博物館相關的書籍與商品,也可以逛逛。

「哲學學校」內部樣貌,參觀者會先在這裡觀賞一個關於果園屋的介紹影片。2019年的〈小婦人〉電影也曾使用此空間進行拍攝。

《小婦人》自1868年出版以來,歷經無數次再版,也改編成舞台劇、電影與電視劇。2019年的改編電影部分場景實地在康科特拍攝,並在附近等比例複製了果園屋的外型和客廳,作為拍攝場景。

此外,果園屋附近還有另一間房子「The Wayside」,是奧爾科特一家在 1845到1852 年間居住的房子,露意莎在這裡度過少女時間。這棟房子先後住過三位文學巨匠,除了奧爾科特一家,還有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以及童書《五個小辣椒(Five Little Peppers)》系列的作者瑪格麗特・西德尼(Margaret Sidney,本名Harriett Lothrop)也曾在此居住。這棟房子現在是義勇兵國家歷史公園(Minute Ma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的一部分,一年中只有部分時間開放參觀,網站上可查詢到開放時間。

果園屋內的禮品店一隅。

康科特鎮上還有愛默生故居(Ralph Waldo Emerson House),附近有梭羅寫《湖濱散記》時居住的瓦爾登湖(Walden Pond),以及收藏當地作家資料的康科特博物館、康科特圖書館(Concord Free Public Library)等文學旅遊景點,皆可一併造訪。

瓦爾登湖(Walden Pond)附近的複製梭羅小屋、銅像與解說牌。

延伸閱讀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40. 海角盡頭的書店:鱈魚角的兒童書店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39. 東麻州童書空間探訪:美國第一間公共圖書館和兩間知名童書作家開的書店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21. 追隨蘇斯博士的腳步:麻州與加州的Dr. Seuss博物館、雕像公園和圖書館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20. 艾瑞卡爾圖畫書美術館 Eric Carle Museum of Picture Book Art

周婉湘( 42篇 )

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手感創造力:從做自己的玩具開始,創客養成的親子木育手札》作者,曾任國立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教過兒童文學、繪本賞析、幼兒遊戲等課程。目前僑居美國舊金山灣區,為「一起讀、一起玩」部落格臉書專頁主筆,不定期舉辦親子講座、兒童文學讀書會、網路繪本課程,並創辦ReadPlayTogether手作工作。譯有《小黃點》、《小黃點大冒險!》、《這不是我的家》、《我好像不是獨角鯨》、《這是我的!這是我的!》等數十本繪本,也曾任幼兒雜誌特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