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欖仁的兒童文學與實踐】透過藍染認識臺灣的人文自然-藍染與兒童文學工作坊在灣區

【專欄│欖仁的兒童文學與實踐】透過藍染認識臺灣的人文自然-藍染與兒童文學工作坊在灣區

有沒有可能也將臺灣的在地文化推廣到國際?如果可以,要怎麼樣可以加入兒童文學的元素呢?

今年夏天,筆者完成了臺東大學兒文所的課程,恰逢讀公幼的大女兒即將升上小學一年級,難得無事的漫長暑期,想安排點不同的旅行。

這是我們家第四年製作兒童故事Podcast節目,去年夏季時曾在臺灣文學基地舉辦為期六天的親子共創工作坊,利用原創故事結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邀請參加者結合五感體驗,共同創作故事。結束完主題式工作坊後,筆者迷上了和讀者與聽眾在第一線接觸的機會,不僅僅是單純的粉絲見面,而是透過交流、更深刻的認識彼此以及家庭背景。

在《欖仁媽媽說故事》中,有一個單元叫做〈越在地越國際〉,撿拾日常在臺灣旅遊或看展時得到的在地故事,串接國際間類似的新聞或歷史,書寫成腳本。既然有過在臺灣開辦工作坊的經驗,筆者不禁思考著,有沒有可能也將臺灣的在地文化推廣到國際?如果可以,要怎麼樣可以加入兒童文學的元素呢?

一旦萌生了想法,種種機會與資源突然陸續到來。

於是筆者和旅居舊金山的藍染工藝師Nina討論,合作舉辦工作坊,以臺灣的兒童文學為題,設計一場獨特的藍染課程。Nina曾是筆者少時在師大附近青年旅社工作的同事,十幾年來,我們的足跡各自踩過歐亞非、也從北美一路踏遍中南美洲,最後都在回到臺灣整合自己的生命故事時,找到歸屬的天命。Nina將自己旅途的故事以及對臺灣的念想,加入她染布的設計理念。在婚後定居舊金山灣區的她,和許多矽谷創業家一樣,成立了Dream Fields Indigo,從車庫開始製作產品與服務、並帶到市集推廣,而在這過程中,也讓她和小書蟲親子圖書館結識,參與市集擺攤。

欖仁媽媽與藍染工藝師Nina以及參加工作坊的學員家長

小書蟲親子圖書館由一位住在矽谷的臺灣媽媽Lulu創立,舊金山位於美國加州,長久以來有許多華人家庭居住。但中文書籍在美本來就無法像在臺灣般豐富多元,Lulu有感於此,疫情期間在灣區的Menlo Park地區開辦了基金會與圖書館,提供在美華人以閱讀育兒的空間。我們年初和小書蟲聯繫並提案,希望能以華語兒童文學為主軸、結合臺灣的藍染工藝開辦夏季的親子工作坊。

欖仁媽媽贈送自己的繪本給在矽谷的小書蟲圖書館創辦人Lulu

筆者在課程開始前預先搜集許多動物形體的象形文字,包含「牛」、「羊」、「馬」、「魚」、「鹿」……等等。工作坊初始的破冰,我們運用乾式水彩與自來水筆繪畫象形文字,引導孩子靜心並坐下來參與活動。接著,拿出動物形體圖卡開始講述原創故事〈世界上最偉大的動物〉。

利用黃豆糊設計象形文字圖案

透過兒童對動物的認知,我們討論動物叫聲在英語使用與中文使用上的不同(比方說公雞的咕咕啼,到了美國成了coka-a-doodle-doo),接著再帶入藍染的認識與教學,實際帶著孩子接觸藍靛與藍染植物。

這次的工作坊也帶了兩本臺灣在地的繪本故事到舊金山與孩子們分享,藍染小仙是從客家傳統工藝介紹藍染,並且在故事內引導介紹失智症的繪本。而藍色小洋裝則以不同的視角,透過藍染重新認識臺灣的人文及自然。

欖仁媽媽介紹臺灣的藍染繪本
藍染的實作體驗,上面漂浮著的是所謂的「青出於藍」

我們一邊帶著孩子在染缸裡製作染劑,隨著木棍攪拌著顏料,恍惚之間,彷彿像是藍染女巫,正準備施展有趣的魔法,而兒童文學,無遠弗屆……。

以象形文字為主題的藍染故事工作坊,孩子們的成品
欖仁媽媽 胡致莉( 8篇 )

一個在科技公司擔任國外業務經理十餘年,為愛將職業跑道與語言,轉譯為兒童文學的地方二寶媽

關於欖仁媽媽的原創Podcast, 歡迎點此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user/olimamaschool/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