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你喜歡詩與藝術、覺得自己很kind嗎? ——讀Raymond Briggs《The Man》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你喜歡詩與藝術、覺得自己很kind嗎? ——讀Raymond Briggs《The Man》

看著《The Man》 ,很自然的想到了領養動物的真實況,前面幾天總是新鮮有趣,到要「服待」,處理髒污穢時,厭惡、怒氣隨之而來,這就是「人類」。

在一個中產階級家裡,小男生某天早上醒來發現一個小小人在他床頭邊。

小小人拿起咳嗽糖一顆一顆把男孩丟醒,開口粗魯地向他要一件衣服……隨後小小人毫不客氣的要吃的、喝的、要洗澡之類,都需要小男孩的幫忙,一開始男孩看著這袖珍的小小人還很新鮮,一點一點滿足他的要求,不過一天又一天,他們之間的爭吵與日俱增……

The Man》,Raymond Briggs。

當小小人因為體積太小吃東西常搞得杯碗狼藉、不是小男孩要膳後就是因此被媽媽唸,他開始把氣出在小小人身上;當小小人想要男孩花錢買外面東西給他吃,男孩開始被觸碰到底線;男孩對小小人很快有著壓抑著的嫌惡,一方面覺得他可憐,但讓他住進自己的房間後又有了好多的「麻煩」,有天晚上,小小人問:

可以鑽進你被窩嗎?

不行,不可以!

拜託嘛。

不行!滾下床去!

我覺得很孤單,不能抱我一下嗎?

不行。

只是讓我坐在你手掌上。拜託。

嗯。好吧。過來吧。

讓你的手環抱著我,這樣好多了。很棒很溫暖。感覺很安全。這世界,對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很危險——貓、狗、鳥、狐狸、小孩、老鼠、水溝蓋、厠所、腳……這就是為什麼像我這樣的人都消失了……

……

啊,我知道了!你是一個難民。

難民?

……

難道你期待我張開雙臂歡迎你嗎?

我不是外來者。

對這間家而言你是外來者。

翻拍自《The Man》書籍內頁。

在兩人炮語連珠的爭吵中,有關外來者、亞洲人、膚色…….的爭辯中,男孩拿起放大鏡檢視小小人是否為「非白人」,後來爭到極點,男孩把小野人用力捉在手裡,怒不可遏的動了暴力。

一方面是來自父母懷疑他的壓力;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在「服待」小小人;一方面小小人極有骨氣,不容男孩以消遣、獵奇、假同情心的眼光看他,他一方面豪不留情的戳破男孩「好心」的那面,男孩最後用「老鼠」罵他,說他「很臭!」

書從「星期一」開始,到「星期五」早上,小小人消失了。不到五天。

因為「覺得可憐」而把弱勢動物或人類帶回家照顧,沒幾天就會因為種種現實狀況心生怨氣了。說著「喜歡詩與藝術」(書中的男孩)、高尚的人類,伸出援手下真實的一面,在一位男孩(少年)身上最為真實吧。看著《The Man》,很自然的想到了領養動物的真實況,前面幾天總是新鮮有趣,到要「服待」,處理髒污穢時,厭惡、怒氣隨之而來,這就是「人類」。本書和Raymond Briggs名作《雪人》(the snowman))截然的不同,這種「嘈雜」風格,就是對話極多,通常直白又挑釁,字量在版面上也極滿,閱讀上完全不同於《雪人》完全無字的那股純真,像月球的兩面吧。

翻拍自《The Man》書籍內頁。

是啊,我們怎能期待一個作者只創作溫馨作品呢?我們怎麽能期待繪本只承載世界美好的一面呢?

延伸文章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繪本可以有負面情緒嗎?

延伸閱讀

《雷蒙.布力格》(Raymond Briggs)
作者:妮可萊特.瓊斯(Nicolette Jones)|譯者:田立心|出版社:小典藏

創造獨樹一格的《雪人》、《聖誕老爸》的作者
雷蒙.布力格

從政治漫畫到經典童書,這本書涵蓋了雷蒙.布力格六十年創作生涯的作品,
探討他對階級、家庭和失落的想法,以及他如何展現情感的力量和出色的技巧。

我們所熟知的雷蒙.布力格為《雪人》及多本經典作品的作者,他的創作生涯始於1958年,為《彼得與小偷》這個奇幻故事繪製插圖,當時的黑白的素描線條與我們所知曉的後期作品,如《雪人》、《聖誕老爸》等,是全然不同風格,這其中經歷了他對繪圖方式的實驗,其來自於他對媒材的嘗試,前期多以插畫為主,涵蓋範圍多為文字書和童謠,然而,從《聖誕老爸》這部大放異彩的作品誕生後,開啟了他截然不同的圖像敘事模式,此書中更是紀錄不少雷蒙・布力格和他的編輯茱莉亞・麥克雷的合作過程。

布力格一生中扮演多重的角色,亦代表了他人生不同的階段。他被評論為桂冠詩人,是鼓勵學生的教師,還有因孫子而催生《水坑人》的爺爺,及最終被肯定對文學的貢獻,而獲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的創作者。

其中他橫跨多種創作類型,也深深影響了學生,他向學生證明「既可以是諷刺作家,也可以為兒童讀物畫插圖。兩者之間並非難以跨越,因為布力格證明這兩個世界已經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布力格的創作也深受家人影響。他擅長描繪日常生活及對家庭細節的觀察,除了明確是以他父母的生活紀錄的《倫敦一家人》,其多數作品都可循及他父母的影子,以及他後來的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一如《雪人》的誕生。書中更是提及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布力格曾說妖怪方格斯很像他的母親。」

在《雷蒙.布力格》一書中,收錄多達107幅的圖畫,珍藏了他在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可一探他對作品的詮釋,包括多部童謠插圖的構思,以及創作的源頭,如台灣讀者熟知的《聖誕老爸》、《聖誕老爸度假去》、《當風吹來的時候》、《雪人》等,揭示布力格的人生態度,和他如何在圖框中,展現幽默、坦率、樸實又細膩的一面。

馬尼尼為maniniwei( 53篇 )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