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收藏漫畫《犬之島》與重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收藏漫畫《犬之島》與重讀

《犬之島》卻完全是由另一位漫畫家望月峯太郎的畫風重現,和原本動畫使用真偶打造、日本漫畫風的《犬之島》有截然不同的樣貌!在內容上,也很抓住原作精神,對喜歡紙本、「停格」的我,這就是一個收藏了。

《犬之島》更被人熟知的是一部動畫,名導演Wes Anderson之作;但我覺得最特別的是——不同於一般「動畫轉漫畫」的方式,一般是由原班人馬、原樣風格,由「動」轉「靜」、由「多」變「少」,看似一個「濃縮」簡短版的停格電影;但《犬之島》卻完全是由另一位漫畫家望月峯太郎的畫風重現,和原本動畫使用真偶打造、日本漫畫風的《犬之島》有截然不同的樣貌!在內容上,也很抓住原作精神,對喜歡紙本、「停格」的我,這就是一個收藏了。(目前似乎已絕版)

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和我研究寶島收容所脫離不了關係,《犬之島》的大意是因為爆發犬流感,市長故意隱瞞有藥醫的事實,下令把所有狗送到垃圾島(處理垃圾的島)讓牠們自生自滅。這個梗,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世界上有個國家曾經把流浪狗都送到某座無人島上任其自生自滅;台灣也差不多,仔細去爬挖,全省各地早期的動物收容所都緊依「垃圾場」「資源回收」處,好像流浪狗就是垃圾一樣,會吵會臭要丟到遠離都市的地方,眼不見為淨。以台北市為例,是建在垃圾掩埋場上面的,雖然不一個真的「島」,但形式上如出一轍,是被孤立的,而被丟到這裡集中關籠的狗(也有貓),因為高密度與高壓力環境,卻又比一座天然的島更封閉更慘烈,我相信普遍人們會認為,被關到這裡、比放到無人島上好,事實卻非那麽單純。

「犬之島」是個把動物、傳染病隔離在人類世界之外的概念,在人類本位思想下,是馬上可以、毫無疑問、贏得絕大多數認同的;但人類之所以是人類,是因為總有一些「不一樣」的人,在電影裡是有好幾位這樣的角色,而最後他們打贏了市長、狗也重回人類社會。在漫畫裡,只精簡為一位小孩、主角阿中,他不怕犬流感,為了去找回他的愛犬,獨自赴垃圾島,而漫畫較為聚焦的,就是千古不敗的題材:人和動物的情感、人對動物的道德感。

故事以第一隻被送上太空的流浪狗萊卡作為楔子:

在這被封閉的狹窄空間裡,心中有的只是滿滿的不安與恐慌。
一定很寂寞吧?一定又熱又痛苦難受吧?
一定在詛咒著將自己送到這個地方的人類吧……
是我的話,絕不會這樣對待狗。
換作是我……
要是狗狗感到不安,我一定會一次又一次地輕輕撫摸牠……
拿牠最喜歡的狗餅乾餵牠……
我絕不會讓牠孤單的。

萊卡,可能是第一隻被留名的,被人類濫用的流浪動物,不管過了幾年、哪一代的大人小孩讀到,都會感到痛心吧。

最後又有一頁畫了太空狗的畫面作為首尾呼應:

「活著」……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是如此孤獨無助…..
不過也因為如此……
我們有能力懷抱著同理心,善待周圍的人。

以前,我會無法欣賞這樣的台詞,什麽「活著是非常需要勇氣的」、「我絕不會讓你孤單的」,似乎有點幼稚、或潮語的「中二」,如果這段話配的是一對男女,是真的很幼稚,但配的是這個太空狗的宇宙畫面、太空狗的脈絡,我就被收服了。

太空狗事件至今過了七十年了,看目前台灣的收容所,就知道對「無主」動物,不被尊重生命權的態度,並沒有改變。

以下為漫畫《犬之島》精彩片段回顧:(主角阿中對流浪狗老大的馴服過程,在現實中,我們稱為親訓、親人訓練,從一隻會兇的貓狗,到可摸可抱,觸碰到動物的靈性部份,是非常激動人心的。)

延伸閱讀:

【專欄|書店闆寶讀什麼】和動物朋友的相遇和分離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小孩、大人、動物之間的界限是流動的。」——讀Eva Lindström

馬尼尼為maniniwei( 54篇 )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