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新鮮事】織布,聯繫手與心的狀態「為什麼要織布?織作起手式」迪化街熱鬧展出!

【小典藏|新鮮事】織布,聯繫手與心的狀態「為什麼要織布?織作起手式」迪化街熱鬧展出!

「為什麼要織布?」作為展覽的提問,十七世紀工業革命後,織布以機械取代人力,增加了效率,那為什麼創作者還要使用傳統織布的作業方式? 創作者透藉由作品,在傳統知識與時間記憶中對話,纖維成為當下的傳遞者,透過生活體驗加以轉譯,尋求個人視野的創新。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於2021年2月5日(五)至3月14日(日)於台北綻堂蒔光辦理「為什麼要織布?織作起手式」展覽,展出109年16位工藝職人在工藝中心學習梭織課程的成果作品,作品包含纖維藝術、服裝、包袋與生活織品等。

此次梭織課程聘請專精天然染色與梭織工藝的簡玲亮老師與馮瓊珠老師,教導學員以天然纖維材料進行梭織工藝的思考與創作,透過結構組織的表現、材質與色彩的試驗,以豐富且自由的觀點重新定義「織布」這個古老的工藝技術。

展覽現場(圖片取自文化部)

「為什麼要織布?」作為展覽的提問,十七世紀工業革命後,織布以機械取代人力,增加了效率,那為什麼創作者還要使用傳統織布的作業方式?

整經、上機、調整密度再來才能夠開始織作,織作工藝的繁複作業:整經,平順穩定且有張力地前進;丟梭,布料之間密度的高低起伏,這些眉眉角角都需要透過織布者心領神會,並且以手去嘗試再嘗試,在過程中尋找恰如其分的平衡點。

手織體驗之簡易織機(圖片取自文化部)

創作者透藉由作品,在傳統知識與時間記憶中對話,纖維成為當下的傳遞者,透過生活體驗加以轉譯,尋求個人視野的創新。

此次展出的作品,創作者大多初次接觸織作工藝,以學習成為途徑,從中去感受織作的細節,聯繫手與心的狀態。織作是一件很理性的過程,計算、排列及調整;再透過手的力量使線與線緊密成型,並以溫柔的方式的訴說生活故事的千奇百味。

展覽現場(圖片取自文化部)

作品涵括了探討文化背景、生活需求、生長環境及對自我的重新認知與見解,皆環繞在以個人為出發點,抒發對於環境的感受與探究;將技法做為創作的表現形式,以織作的經緯交錯、圖案來呈現基礎技法上的多樣性與表達力。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感受、認定、接受緩慢且繁雜的織作過程,以最舒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眉角,讓工藝進入生活,以生活實踐工藝。

手捻毛線(圖片取自文化部)

【展覽資訊|「為什麼要織布?織作起手式」】
展覽日期|110年2月5日(五)-3月14日(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02號(綻堂蒔光)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週一定休、(農曆年除夕~初四公休)

更多資訊請至綻堂❖ 蒔光Facebook粉專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官網查詢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373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