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號稱「東南亞諸國中唯一未被西方殖民」的暹羅,迎來了史上第一場與歐洲船堅炮利的遭遇戰。當時法國為了湄公河以東地區(現今柬埔寨)的土地權利,與暹羅王室爭吵不休。最終,法國軍艦進入昭披耶河,封鎖了曼谷的主要國際貿易航線,同時將砲口瞄準大皇宮。
大皇宮仍屹立不搖,曼谷也未因法軍的封鎖而陷入混亂。在泰國的官方歷史中,讓法軍撤退的不是暹羅海軍,而是時任國王朱拉隆功的外交手腕──封鎖曼谷造成暹羅的主要貿易夥伴英國損失慘重,讓法軍不得不權衡佔領曼谷與英國正面衝突的利弊得失。
然而,還存在另一種歷史詮釋,雖然廣為人知,但僅在街頭巷尾口耳相傳。法國軍艦在大皇宮周遭下錨時,許多對國家未來憂心忡忡的民眾與僧人湧入大皇宮隔壁的查那松康寺與對岸的拉康寺,集體大聲誦唸泰國最著名的防禦經咒:《金那般川》(ชินบัญชร),祈求經文中提到的諸佛弟子能「武裝」在曼谷的四面八方,守護暹羅。就結果而論,誦經唸咒還真的成功了!
《金那般川》不僅能防禦外國軍隊,還能對抗鬼魂、自我武裝。1997年泰國遭遇亞洲金融風暴,股市慘綠、泰銖大跌,僧人齊聚於大皇宮旁的玉佛寺齊念《金那般川》為國家脫困 ;1999年最負盛名的《幽魂娜娜》電影版本中,僧侶用以降伏娜娜的正是《金那般川》。

2016年一部諷刺泰國公車行車安全的廣告影片裡 ,挖苦乘客如遇危險駕駛,僅剩默念《金那般川》自我保護一途;拉瑪九世蒲美蓬彌留之際,愛王民眾集結醫院周遭誦念《金那般川》,祈求病魔遠離國王;Covid 19爆發時,《金那般川》成為口罩及疫苗之外的偏方;2022年泰國環球小姐在總決賽最後階段等待獎落誰家時,心中默念的也是《金那般川》 。時至今日,當商人祈求財運亨通、考生欲急抱佛腳時,《金那般川》華麗轉身為如意神咒,疏通當代人的各式慾望。


充滿武裝意象的經文
做為名滿泰國的防禦性經咒,經文內容應當師出有名,乘載著宗教義理。然而,《金那般川》並不包含在上座部佛教標準的經典集《巴利三藏》中,其內容與佛陀的教誨幾乎無關。經過對各國翻譯以及巴利語版本的研究,以下總結《金那般川》的15節內容:
- 諸佛諸聖立於聖座,擊敗魔羅及其坐騎,飲四聖諦甘露;
- 從一世除渴愛佛以降共二十八世佛皆立於我頭頂;
- 佛陀立於我首,佛法立於我眼,僧伽立於我胸;
- 阿那律在中,舍利弗在右,五世智調佛在後,目犍連在左;
- 阿難和羅睺羅在我右耳,大迦葉和摩訶男在我左耳;
- 九世光耀佛的殊勝光彩在我腦後;
- 功德滿溢、口若懸河、洞察先機的鳩摩羅迦葉長老常駐於我口;
- 五位長老──富樓那、央掘魔羅、優婆離、難陀、尸婆羅──在我眉心升起吉祥印記(Tilaka);
- 願其餘八十位佛陀大弟子、(克服慾望的)勝者,其所閃耀的道德之焰流淌於我身;
- 《寶經》在前,《慈經》在右,《幢群經》在後,《央掘魔羅經》在左;
- 《蘊護佑偈》、《孔雀護衛偈》、《阿吒曩胝經》蔽於我頂,其餘經典環豎我側;
- 勝者之力充盈在上述經卷所圍之七重堡壘,隔絕一切外在風雨之苦與內在疾病之痛;
- 上述苦難在勝者無盡的光/熱下消滅殆盡,我願於勝者鎧甲之中受正等正覺者之庇護;
- 無論於何時因何事,我常立於勝者鎧甲所在的土地上,接受所有偉大勝者的保護;
- 如此,我受到完善的保護,藉勝者之力消除所有妨礙,藉佛法之力克服敵對僧伽,藉僧伽之力渡過所有危難。我常持勝者的鎧甲,受正法保護。
從內容上來看,《金那般川》並不包含道德教誨,而透過「召喚」現今佛陀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的諸位弟子(阿羅漢)、在釋迦牟尼之前得道的多位解脫者,用他們的道德與克服慾望的能力,具現化地加載在自己的五官與四肢,猶如穿戴防具一般。在經文中多次提到的「鎧甲」,巴利語原詞是pañjara(在泰文轉寫中發音為般川),原義為籠,泰譯為柵,港譯為陣,部分西方宗教學者甚至更形象地將其譯為「盔甲」。
除了鎧甲,《金那般川》在第10、11節還部署了7部上座部佛教傳誦度相當高的經咒,並將之形象化為城牆,阻擋各式苦難。經文也從這裡開始不用「佛陀」一字,而是採用「勝者」(巴利語記為jina,讀做金那),意思是能夠擊敗阻礙修行的魔羅,進而證道得果之人。然而,如果深究經文原意,最後一節勝者要打敗的不僅僅只是修道路上的阻礙,還直指「敵對僧伽」,似乎違背了佛教倡導的慈悲價值。
這正是《金那般川》的獨特之處。上座部佛教的防禦性經咒何其多,但內容多以四梵行中的慈(metta)與真理(sacca,即為諦)為兩大主軸。例如歷史悠久的《蘊護佑偈》,持咒目的在於保護僧人在修行時不受蛇蠍等爬行生物侵擾。該咒沒有具象的防禦設施,只有「願無足、兩足、四足類不傷害我;願眾生都能獲得吉祥。願沒有人遭受任何禍害」。如《金那般川》這樣充滿「軍事」形象修辭的經咒,在佛教經典中並不常見。
念誦>教義:上座部佛教防禦咒術──「護衛偈」傳統
若持咒者明確了解上述經文意涵,那誦唸時很可能會想像諸佛諸聖如《金剛戰士》一樣組裝在自己身上,用神聖經咒啟動如《新世紀福音戰士》AT力場的效果。然而,除非是受過巴利語訓練的學者或僧人,不然一般俗眾念《金那般川》時,實際行為只是背誦542個音譯自巴利語的押韻 音節。542個音節是很難牢記的長度,以普通平穩的語速,在字卡提示下,至少也要4分鐘才能順完一遍。字卡B面通常有經文意義的泰文翻譯,但多數人對其不甚關心,而是更在意誦念文本所帶來的效果。泰國流行的每一部經咒,幾乎都被後人賦予祈福、避邪、化災、治療,甚乃順產等功效 。
這類經咒被統稱為「護衛偈」(巴利語:paritta;泰文:ปริตร),風靡整個東南亞上座部佛教信仰圈。護衛偈本意為保護,也指涉可以達成保護效果的經咒以及相關的儀式。在記錄僧人行為紀律的《律藏》中,護衛偈是佛陀教導僧眾練習無差別對待他者之心,達到外物不侵、自在安寧的方法。舉例而言,公認年代最為久遠的《寶經》,便是釋迦摩尼傳授座下弟子與俗眾,用以庇護其所在的城市免於飢荒、瘟疫與邪靈的侵害。佛陀帶領眾生誦念經咒保護城市的畫面,與近2500年後僧眾在曼谷大唱《金那般川》阻止西方列強入侵的畫面,有著極強的古今即視感。
念誦護衛偈、召喚諸佛護持,算的上是某種對超自然力量的依附、迷信嗎?神通(巴利語:abhijñā)實踐在教義上的合法性,至今佛教學者仍爭辯不休。但不可否認的是,經咒及其誦念行為在上座部佛教信仰圈中佔有極重要地位。例如各國都編有富含在地傳統的護衛偈精選集,如斯里蘭卡的《護衛之書Pirit Potha》、緬甸的《大護佑Mahāparitta》、泰國的《皇家誦經集สวดมนตร์หลวง》 等。此外,幾乎所有的泰國佛教儀式都是從誦經開始,生成神聖力量,再透過白色聖線(สายสิญจน์)傳輸,或是將力量封存於紋身、符號與佛牌之中。上座部佛教徒將深奧的佛陀教導化約成更方便操作、攜帶的聲音與物件,讓佛陀的法澤庇蔭不再只是受戒僧人的專利,未經巴利語訓練的一般俗眾也能輕易地透過複誦護衛偈,獲得佛陀強大的護佑力量。
護衛偈並非在當代才變得如此「功利」。歷史上有許多將護衛偈融入醫療方式的紀錄,反映出東南亞佛教徒將其精神信仰與實務需求結合的傳統。因此,在精神緊張的消費主義社會之中,透過護衛偈減少物質風險、祈求人生順利也就不令人意外了。這在宗教哲學家眼裡或許是偏門或消極抵抗,但對大多數的信眾而言,確保世俗成功與達到終極解脫同樣重要,互不衝突。
《金那般川》是泰國製造還是斯里蘭卡的上座部遺產?
在泰國極受歡迎的護衛偈《金那般川》源於何處?在上座部佛教傳統中,經文若是出於正統的《巴利三藏》,那便代表其離佛陀原始教導越加接近,是經文合法性與效力的保證。《金那般川》並不屬於《巴利三藏》的一部分,但泰國人卻引此為傲,指出《金那般川》由19世紀本地聖僧阿贊多(สมเด็จโต)所編,效力不減反增。。
《金那般川》一詞最早出現於皇室檔案紀錄。當時阿贊多已名滿暹羅,時任國王延聘其為皇室佛學顧問,足見其威望。有次阿贊多為四世王誦唸《金那般川》,國王聽聞甚為喜歡,詢問該經咒由來。阿贊多表示這是他修改自某一首古老的護衛偈,但並未敘明其參考文獻來源。這帶給坊間大眾為聖僧補完出處的樂趣,繪聲繪影地描述某位天人託夢阿贊多,指引其在泰北甘烹碧府一處傾頹的佛塔中發現一冊以曇文(อักษรธรรมล้านนา)所寫成的貝葉經。阿贊多考究其意,潤飾、翻譯成泰文後,將其從泰北蘭那引介至中部暹羅的宮廷之中。

這段傳奇故事有多少真實成分呢?泰國前任僧王及其座下弟子考察泰北、緬甸與斯里蘭卡各地的護衛偈手稿,推測《金那般川》確實源自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清邁地區,並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見解:當時的蘭那國王對於清邁一帶尚鬼怪的神祕主義信仰相當頭疼,於是委託創作《金那般川》,試圖以經文內提及的諸佛取代國民的鬼神崇拜。新興的《金那般川》成為當時佛國治理民眾信仰的利器,甚至向東傳至緬甸與斯里蘭卡。
然而,另一批巴利語研究者發現阿贊多版本的《金那般川》在斯里蘭卡其實還有另外兩個相似版本。相互參照後,阿贊多版本更像是它們的綜合改寫。另外,阿贊多版本提到的7部經典與公元前100年左右的《彌蘭王問經》相同,卻與相異於泰北曇文版、緬文版、高棉文版,這表示阿贊多所參考的版本,可能來自更古老的斯里蘭卡手稿。
直至今日,《金那般川》仍然身世未明,但這似乎只停留在宗教學者的考究興趣。對於泰國普羅信眾而言,經咒的效力比其來源更具吸引力。他們普遍相信《金那般川》的效力來自於聖僧阿贊多的聲望──見多識廣的阿贊多肯定在眾多經文中挑選「功效」最好的進行改寫,且還得到拉瑪四世的青睞。有聖僧和皇室的掛牌保證,《金那般川》自然成為泰國護衛偈第一品牌。
《金那般川》的當代流行軌跡
護衛偈誦念傳統並沒有因為東南亞現代化而理性除魅,反而還更加流行,或者說──反而因現代大眾傳播技術而更加深植人心。曾自編過護衛偈的名僧連袍成帷,例如阿贊多的師父以自創的《野雞咒》(คาถาพญาไก่เถื่อน)聞名,但傳唱程度遠不如《金那般川》。差別在於:阿贊多是歷代名僧中,最早有攝影相片傳世的一位。具有作者形象的《金那般川》讓誦念過程中更有觀想標的,更具說服力。

除了名僧影像再現加持經咒效力,大眾流行文化也助其一臂之力。號稱泰國版亞森羅蘋的冒險小說《烏瑪之鑽》(เพชรพระอุมา)熱載25年,自然少不了主角誦念《金那般川》驅魔的橋段;泰國本地票房勝過《鐵達尼號》的1999年版《幽魂娜娜》,導演也派出阿贊多誦念《金那般川》降伏舉國知名的女鬼娜娜。21世紀的信眾,則可以透過手機下載《金那般川》專屬祈禱app,或打開動輒百萬觀看的YouTube影片以及Spotify隨點隨放它的護佑力量。

延伸閱讀|娜娜與娜諾:泰國魔性之女的文化想像與啟示
《金那般川》的流行也與泰國當代經濟脈動相互聯繫。一本以《誦念金那般川:泰國念佛新現象》為題的朱拉隆功大學碩士論文提到:將護衛偈誦念傳統連結當代經濟脈動。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嚴重打擊泰國社會,民眾需要一個內在精神庇護所以抵抗外在泰銖一路下貶的世俗世界。護衛偈誦經小書冊與有聲產品成為書店熱銷產品,誦念《金那般川》也從宗教信仰實踐轉為個人追求心靈平靜、自信、安全感與達成物質成就的方法。
《金那般川》看似在消費主義世界中走向當代宗教個人化、心理化(Psychologization)的道路,但也不能忽略它在當代泰國政治所扮演的角色。泰國作為君主立憲國家,上至總理下至地方公務人員都必須宣誓效忠王室。在當今王室聲望搖搖欲墜,風向混亂的情境下,組織念佛儀式便成為各級公部門、大學經營公共關係最為保險的策略。2022年底,泰王拉瑪十世的長公主意外昏迷不醒,各種宮鬥算計的陰謀言論甚囂塵上。泰國各府行政長官緊急發新聞稿,表明自己轄下部門已集體誦念《金那般川》為長公主祈福,用最安全的方式表現自己與王室的關係。在此,上座部佛教護衛偈傳統的功能──治癒、避險──在當代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延伸閱讀|【2023鬼月專題】藏傳佛教越境臺灣:啟動密教咒術「保護─破煞─開運」經咒神力
延伸閱讀|【2023鬼月專題】文化越境聚合的台灣「咒術」
參考資料
Crosby, K., & Kyaw, P. P. (2022), Practices of Protection in the Pali World. In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De Silva, L. (1981), Paritta: a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study of the Buddhist ceremony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Sri Lanka (Doctoral dissertation,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Fiordalis, David V. (2011), Miracles in Indian Buddhist Narratives and Doctrine. Faculty Publications. Published Version.
Maneenil, R. (2006), Chanting Jinapanjara: a new phenomenon of Buddhist chanting in Thailand (Master dissertation,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McCargo, D. (2004), Buddhism, democracy and identity in Thailand, Democratization, 11(4), pp. 155-170.
McDaniel, J. T. (2011), The lovelorn ghost and the magical monk: Practicing Buddhism in modern Thailan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cGovern, N. (2017), Esoteric Buddhism in Southeast Asia. In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