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僑福芳草地畫廊少見地推出70、80後台灣年輕藝術家群展「平衡點」。傅作新、侯忠穎、黃敏俊、蔡士弘、尤瑋毅,長則耕耘十數年、短則5年上下,彼此不同,形式相異,脈絡有差,部分甚與其他畫廊簽約代理,但作為繪畫創作台灣新血的意義仍舊不可抹消,因此仍受展方邀請,擲下令台灣藝術社群耳目一新的組合面貌。
右起總經理呂恆順、參展藝術家蔡士弘、尤瑋毅、侯忠穎、黃敏俊、畫廊經理呂智豪。圖/台北僑福芳草地畫廊
策展人趙文嬌以論語、東方哲思為基調,通過殖民、現代主義、後殖民意識與當代社會的綜合,分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三個子題,作為5位藝術家的串接基點。
傅作新《思念》.油彩畫布.92×200 cm.2016。圖/台北僑福芳草地畫廊
人與自然列舉侯忠穎與黃敏俊。前者畫作既隱喻人與人交往橋樑,也透露藝術家剖析自我內在的依據。早期以手為組成單位,拼成如花似水以表達人生階段心境的畫面。稍晚,微觀掌中世界;手握拳後,以中間露出的洞為「視界」系列主角,逃脫具象俗塵,與肉身產生距離感的同時,突顯血肉之軀才有的慾望與精神。漸漸,拉入其他物件,依不同姿勢、角度比擬為洞穴、山石等,如是次展出《有氣球的夢》,逐步推向其正著手的「自然與人之間」系列,失焦、模糊、跳躍、游移……不易與寫實油彩聯想在一塊的特質,全被他畫作一股摸不著卻可見的氣韻,既傳統又當代。後者以「光色合一論」為寫實油畫闢出新路徑。展出作品之一《殘荷入夢》寬達260公分,體現個人研究光的成果。藉著紅綠對比並置,企圖推進光學與色彩原理在結構上根本差異的融合可能。他說:「光的三原色是加亮,沒有黑,但畫畫是把白留下。我的光色合一則基於衰滅,透過冷暖變化產生立體感。」另一件《春》是黃敏俊處理題材、畫布、顏料共生關係的實踐。
侯忠穎《有氣球的夢》.油彩畫布.134×167 cm.2017。圖/台北僑福芳草地畫廊
最多件新作在現場的是蔡士弘,包含《地盤》、《深情的鱷魚》、《黃色溜滑梯》、《椅子進行曲》。視點從以往俯視、平視到現在仰視,不僅翻轉繪畫對上帝視角的傳統,也愈來愈突顯藝術家外在於世界的他者位置。尤其是次作品完成,必須先由藝術家製作塑料模型,擺設場景,攝影,然後再繪於畫布,透過數次不同距離的反觀看,對峙的情勢貌似有了其他轉圜空間。但這負面空間實際是藝術家精心策劃的。
蔡士弘《地盤》.壓克力、炭.91×116.5 cm.2017。圖/台北僑福芳草地畫廊
另一位「人與社會」藝術家是尤瑋毅。現場展出「遊戲人生」系列作品,強調以柔克剛特性,探析人與社會關係。他說:「社會與心理學是我的創作養分,身體體驗則是切入所有感受的關鍵。」畫作隱含大量符號,期許觀眾能觀其世界,默其言語,淨其心靈,產生不一樣的省思。
「人與自身」的藝術家是傅作新。他以油彩畫布為材,遠觀彷彿碎裂板塊近觀則是無數色點密列的創作風格,配合著日、月、地平線、樹枝、花朵等母題,以旁襯方式安排出有如「地圖」般的塊面。透過這些如地理、拓樸的指向,主景更加栩栩如生。更準確來說,這些本屬風花雪月的主題,透過與地理版圖的並置,產生了一種鮮活、基進、當下的特殊美學與思辨。
陳芳玲( 6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