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陳士侯 情感於繪親眼所見中透出

陳士侯 情感於繪親眼所見中透出

陳士侯|高粱 水墨紙本 138x81cm 2013 名山藝術提供 採訪當日的午後,陳士侯剛離開自家的菜園,不斷…
陳士侯|高粱 水墨紙本 138x81cm 2013 名山藝術提供
採訪當日的午後,陳士侯剛離開自家的菜園,不斷複誦農田勞動的種種,分享無論鬆土、種植本身,抑或剛種下的蔬菜已成熟壯美,捨不得採收的那份欣喜,「做農如同做禪,農作讓人俗慮全忘,多盼望蝴蝶也能與我共享農作的成果。」除了農作本身,種植這些菜葉、蔬果有另一層面是為了體現近身觀察,水墨中「寫生」的傳統。於名山藝術展出的「陌上繁花」陳士侯個展,有別於一般工筆花鳥富貴、華麗的題材,藝術家在忠於寫生的前提下,從生活的場景入手,包括苦瓜、鳳凰花、高粱等常民意味濃厚的植物,幾乎都是工筆畫沒有出現過的主題,畫中出現的禽鳥也多為藝術家自己飼養。不依賴照相的繪畫方式,陳士侯講究親眼所見,「僅看照片,無親身的觀察,對對象物的掌握總會朦朦朧朧,無法詳盡。」而實體觀察,能讓藝術家清晰的分辨、佈局時哪些部分該實該虛,而虛實部分往往又是工筆花鳥最困難之處。在顏料上,陳士侯也投入實驗性,無論是東洋的膠彩、西方的水彩顏料與中國的礦物性顏料,接引用到畫裡做適當的表現。因工筆的工作時間較長,面對每季盛開各種類的花卉幾乎只能擇一來畫,所以他的工作計畫永遠都有等待去完成的下一張畫,「有些想法醞釀三、四年,今年終於有機會來完成。」不歇的態度也體現一位於藝壇奮鬥30多載藝術家的精神。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