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訪台北國際藝術村新任總監李曉雯

訪台北國際藝術村新任總監李曉雯

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攝影/張玉音 台北國際藝術村(以下簡稱「TAV」)新總監李曉雯上月新上任,除開始熟悉…
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攝影/張玉音
台北國際藝術村(以下簡稱「TAV」)新總監李曉雯上月新上任,除開始熟悉TAV的業務,也著手對於TAV的未來進行擘劃。過去曾長期於竹圍工作室(以下簡稱「竹圍」)服務的她,對於竹圍與TAV任務的差異,感受是最顯著的,主要由於竹圍是民間藝術村,沒有受到市政結構的壓力,保有自由與以藝術家服務為核心的內容。但TAV為市級的文化機構,資源來自市政府,較重視市民服務和希望透過藝術讓人們理解藝術為何,因此在TAV除了符合一般藝術村功能,有照顧藝術生產端的駐村服務,協助藝術家創作的環節與順利進行外,也要定期生產活動與展覽,顧慮到藝術社群消費端的問題。TAV需要同時面對生產和消費端,也是業務上須達到平衡與效應最為首要的考量。
李曉雯評估目前TAV面對生產與消費端的業務是分開的,未來針對每年定期興辦的「寶藏巖光節」和國藝村周邊的「鏘條通」街區藝術祭,是否仍要定期舉辦並與藝術進駐的關聯性扣合得緊密些?在駐村徵件時是否就要將年度主題與城市意義,置入到駐村的徵選條件中,怎麼讓這些優秀的駐村藝術家進入在地發揮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或透過在地將他們藝術精采的部分重新詮釋出來,讓這些藝術家和台北相互的關連與互動能夠再更深入些。無論是人權、移工和所有台北城市歷史紋理的部分,是否能整合為台北藝術家創作的資源?TAV也有責任考掘在地脈絡,讓藝術家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行政團隊無可避免要對於在地的文史知識做更多的功課,才能成為藝術家和民眾與城市的橋樑。
再來她提及城市藝術單位相互網絡的部分,無論是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或任何藝術單位,彼此一定會相互合作,每個節點發揮功能,城市的藝術能量就會串流得更順暢;她期許未來TAV的影響力能夠再擴大,將扮演服務藝術家與服務市民的節點功能發揮好。而拉到國際面對亞洲的網絡,面對東亞、面對官方藝術村、私人藝術村等,必須要好好盤點這些國際上的網絡有哪些可以應用與延伸。文化是台灣最好的外交出路,利用藝術進駐的方式讓台灣能夠走出去,也讓國際的能量能夠流進台灣,這樣交流的意義才會浮現出來,「TAV作為這樣的節點,面對國際與在地藝術社群的網絡,持續不斷的發光。」
李曉雯認為藝術村像是種在土地上的花,它的根就是要在土地上,而藝術家就像蝴蝶一般,每隻蝴蝶都會帶來新的刺激,花粉來源要由藝術村來提供,讓藝術家則能四處傳播,透過藝術村和藝術家之間互動的過程和擾動地方,期許TAV持續讓所有參與的人保有新的刺激和新的想像。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