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堯得知此消息顯得有些百感交集,正忙首於白冷古圳紀錄片拍攝的他,抽空接受了我的短訪:「這次紐約公映的聯繫工作大多是電影公司那邊處理,這次也不過是我歷來第二次前往美國,第一次是在2011年,以《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參與由舊金山電影協會(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和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辦的「台灣電影節」,所以說起來,即便包括電影生態,我對美國還相當陌生,當然以結果而論,能夠在紐約這麼重要的當代藝術地標場館放映,自是非常高興。」黃信堯表示,他過往的紀錄片作品在電影圈不時被議論「這算是紀錄片嗎?」無論是《帶水雲》或《雲之國》在金穗獎和台北電影節都曾被評審團討論過,「其實,我在《帶水雲》和《雲之國》那段期間,很想走美術館路線,因為對我而言,那更像是一個影像作品而不是影片,如果那些作品最後都是走向影視電視媒介的播放,就失去它的意義,但我當時一直沒有門路,只能說『隔行如隔山』。」
但說起黃信堯和當代藝術展映場域的關係,也不是第一次,在2002年奧地利林茲 OK當代藝術中心(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的「世界有多大?」展覽,以及同年在卡塞爾文件展的平行放映單元,他的早期作品《多格威斯麵》就曾透過徐文瑞的策展,在歐陸的藝術展映場域亮相。「在2011年MoMA的紀錄片電影節也曾有策展人與我接洽過,但當時可能我英文不好或是什麼因素,後來沒有下文。」(按:當年最後由賀照緹《我愛高跟鞋》參與放映)「如今,這樣一部設定為電影長片的作品,反而被入選MoMA和林肯中心的展映,可以說是無心插柳吧。」
《大佛普拉斯》電影劇照。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黃信堯預定在3月底殺青的台中白冷古圳紀錄片,當然也不是一部「正統的」紀錄片——主角是水聲;因此他也好奇,這樣的作品,除了在電影院播映,是否還有在其他更能思考空間的藝術館所來表現?「同樣一個地點的聲音,放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表現,所以,我想知道,當影像越來越花俏的時候,聲音會如何表現?」
由紐約現代美術館(簡稱MoMA)和林肯電影中心(the Film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簡稱林肯中心)共同主辦的「新導演/新電影放映節」(New Directors / New Films,簡稱NDNF),今年已是第47年舉辦,每年都會關注世界各地的新電影型態和新銳導演,並精選邀請30部左右過去一年內製作發行的電影作品。MoMA與林肯中心於上星期甫公布今年的放映片單,其中,於去年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節大放異彩的《大佛普拉斯》,也名列其中。第47屆NDNF將在3月28日至4月8日期間於MoMA、林肯中心放映,這也是《大佛普拉斯》在紐約的首映,兩場放映時間分別為4月3日晚間8:45於MoMA,4月4日晚間6:30在林肯中心。
今年NDNF的長片選片委員會由六人組成:分別為兩位共同主席MoMA的席格爾(Josh Siegel)、林肯中心的知名中生代華裔影評人丹尼斯林(Dennis Lim),與MoMA代表電影部策展人卡沃拉科思(Sophie Cavoulacos)、許娜(La Frances Hui);林肯中心代表阿莫齊妮(Florence Almozini)和蘇利文(Dan Sullivan)。入選的25部長片單元作品,還包括了甫於今年柏林影展獲得「首部長片特別提及」的《大象席地而坐》,該位青年作家導演胡波已於去年10月的北京輕生離世。
《大佛普拉斯》受邀紐約林肯中心、MoMA「新導演–新電影」放映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