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月28日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後,29日下午1時開始的「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專場,共推出346件拍品,總成交額為1億3937萬港元,成交269件,成交率約為78%。成交價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趙無極作品《02.04.63》的664萬港元;朱德群油畫《30.3.1981》,以484萬港元成交;顏文樑作品《夜月》,以436萬港元成交;朱德群的《通道的亮光》,以388萬港元成交;顏文樑的《北京十七孔橋》和艾軒的油畫《西藏女孩》,以316萬港元成交並列第五位。
此場拍賣會可以感受亞洲二十世紀藝術市場,所有估價過高的作品不是低估價落槌,就是流標。普遍發現今年的藝術精品價格,買家大幅追價意願不高,一定程度反映了買家期待作品的成交價落於估價區間。此時,是委託方審慎重估賣價的時刻。從夜場的情況來看,也不難發現市場對精品的角逐力度。在調整期的賣家愈趨理性惜售,而買家的理性心態與日俱增,亞洲藝術市場亦益發朝向正常的榮枯交替循環。每次的調整,則是蓄積下次的爆發。儘管部分大師精品的價格追漲力道不如以往,但本季春拍成交率價值計達90%,佳士得依然有許多亮點,讓我們一睹其努力的成果。
「追憶似水年華:越南藝術珍藏」專場,本季推出第一部分,成為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場的奇兵,現場藏家勇於出價。(攝影/林亞偉)
持續整合亞洲平台
隨著全球化浪潮愈趨明顯,收藏家對不同文化背景與國籍的藝術家興趣倍增,也使得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板塊的收藏族群更加國際化。佳士得因而持續整合亞洲各區獨特的文化背景,藝術家的個人特色在各區藝術家的對比競爭下,傑出藝術家的作品將更加明顯。不同文化背景的藏家,透過藝術品的對比激盪,更能誘發出內心對藝術的好奇,並滿足他們對藝術收藏的廣度和深度需求。縱觀今季拍賣成績,再次證明藝術市場的成長與成熟,藏家認同泛亞洲藝術平台的概念,跨區域競標的趨勢更加明顯。東南亞與韓國藝術表現突出,在日場中,基本形成中、日韓、亞洲其他國家三足鼎立的態勢。
自2014年初以來,日韓藝術在香港拍場中所占份額不斷加大,輿論對日本具體派藝術及韓國單色美學的宣傳,給了日韓藝術極大的生存空間。近年東南亞藝術品愈來愈受收藏家歡迎,特別是去年春拍越南現代藝術家作品表現不俗,產生了四項藝術家個人紀錄,立體雕塑的主題也取得了優秀成績。今次拍賣會的東南亞藝術收藏系列,包括逾70件越南藝術珍藏,經過精心策畫,拍賣成績也優越驕人,尤其是買家對越南藝術的反應尤其熱烈,其中更不乏海外藏家親臨現場競標。最後中國的二十世紀藝術則持續在調整,故亞洲美學的面貌正在成形,展現其多元風貌與潛力,建立亞洲藝術在美學感知上的認識,也緊密影響著全球藝術的發展。
越南藝術受到關注
「追憶似水年華:越南藝術珍藏」分為兩部分,本季推出第一部分,涵蓋古典藝術佳作,以及步入當代前的現代風格作品,包括越南著名第一代及第二代畫家的罕有力作。預展期間即獲得眾方垂詢的阮潘正《縫紉》,現場及電話線上多位買家相互競投達十幾口價,最終以220萬港元落槌,含佣金268萬港元成交。黎譜的《母愛》經現場、書面及電話買家緊湊的競價後,以近低估價20萬港元3倍的60萬港元成交。越南近年來是個經濟上揚、集合多元文化的地方,是次精選期望通過藝術的角度,回顧並了解一個民族在文化及歷史的發展故事,體會歷史革命與民族精神對藝術的影響。呈現越南藝術從古典到現代的歷史性面貌,揭示越南人文歷史的探索過程,並勾畫藝術與民族、文化、歷史之間的關係,探討時代藝術思潮,展現藝術家概念與風格的獨特性和歷史性。
Tags
林琬娸( 4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