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43:銀齡閃閃的藝術計畫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43:銀齡閃閃的藝術計畫

如何和兒童談「老」?小小的書,竟有辦法激發各種不同面向的內容,來和小讀者(公眾)討論樂齡?而且每個主題都不「刻意」,讓「老齡化社會」「長者生活議題」不是「(被)排他的存在」。

因應社會老齡化的情況,青齡共居是許多社會都關注的議題。澳門近幾年,也有不少藝術團隊,去創作、實踐樂齡主題的表演與活動,我因為前幾年去了梳打埠實驗工場(Soda-City Experimental Workshop )「這是再好不過的年紀了」的展覽,今年亦參與這個團隊橫跨兩年的社區藝術計劃,一路觀察不同澳門本地藝術家如何去構思各種與樂齡對話的行動與創作,忍不住對「樂齡企劃」的充滿興趣:「它們如何能讓長者從『被觀察/觀看』跳脫出來,成為世代之間的『合作』與『對話』?」甚至「從而減低社會的『世代衝突』,去讓公眾『樂見』觀察不同群體的『需求』?」

筆者參觀「這是再好不過的年紀了」展覽。舞蹈家郭瑞萍作品《甚麼是青春?》(編織物、紙雕、文字拼貼),其一《編織人生下半場》一端是各種補藥、營養品、貼布,一端是布藝編織,面對身體老去的焦慮與平衡,同時出現在一個組品。(2022年。望廈山房)

如何跟兒童談「老」?

無意中發現一本非常有趣的葡萄牙兒童雜誌Dois Pontos(暫譯為《冒號》)的其中一期策劃主題,竟然就是《阿公阿嬤》(Os Avós)。

Dois Pontos(暫譯為《冒號》。第八期,2021年,十月號。拍攝:川井深一)
  • 傳統|Tradição|老話語
  • 歷史|História|70歲就是新的30歲
  • 圖像小說|Banda Desenhada|青齡共繫
  • 情緒|Emoções|一封關於「失去」的信
  • 生態|Ecologia|我們生活在一位阿嬤的懷中,她的名字叫「地球」
  • 手作|Faz Tu Mesmo|蓬蓬毛線球
  • 運動|Desporto|全葡萄牙最古老的超好玩遊戲
  • 生活「下」線|Vida Offine |問問你阿公阿嬤!
  • 文化教育|Cultura Educa|發現自然(跟阿公阿嬤去逛自然博物館)
  • 政治|Política|「世代團結的社會」(從螞蟻社會來回應人類)
  • 遊戲|Jogo|記憶遊戲(可以撕下來的牌卡)
  • 邏輯謎題|Puzzle lógica|數學(阿公的藏寶圖)
  • 身體運作|Como Funciona|眼球的醫學(盡是、遠視、老花眼)
  • 文化|Culturas|巴基斯坦裔的葡籍小女孩
  • 科學|Ciência|老化:基因‧細胞與老化
  • 動物|Animal|龜和牠們的年齡
  • 好奇心|Curiosidades|關於年老的冷知識
  • 傳說故事|Lendas e Contos|木碗 (選自《格林童話》)
  • 藝術|Arte|生命的循環(觀察高更Paul Gauguin《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油畫細部)
  • 創意大挑戰|Desafio Criaivo|如果我阿公阿嬤是超級英雄
  • 書訊|Os Meus Livros|六本關於樂齡的繪本
  • 食物味道|Sabores|兒童採訪阿公阿嬤的餐桌、食譜和他們的故事
  • 食譜|Receita|豆腐食譜(製作一道名為「靈魂豆腐」的餐餚)
  • 律動|Movimento|坐在椅子跳舞的舞譜
不僅內容豐富,表現形式也相當多樣。主要原因是雜誌每一期都特邀一位插畫家去主導當期的視覺表現。這期提供了兒童雜誌少有的繪畫風格,將阿公阿嬤共居共學的生活可能,做成圖像小說給小朋友。(作者:Pedro Moura 圖像小說:Cláudia Loureiro 拍攝:川井深一)

這些策劃讓我歎為觀止,小小的書,竟有辦法激發各種不同面向的內容,來和小讀者(公眾)討論樂齡?而且每個主題都不「刻意」,讓「老齡化社會」「長者生活議題」不是「(被)排他的存在」。就以其中「面臨離別」的「哀傷情緒處理」,開頭是一個叫作布諾的9歲男孩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到自己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好友搬家轉學,編者從生死分離的悲傷,去和小布諾談到思念與快樂。或是面對「長者照顧與社會資源分配」的議題,從「螞蟻的社會」來觀察與回應人類透過不同的社會分工如何去執行「世代團結的社會」,稅務上會被怎麼使用。

政治主題,「世代團結的社會」。從螞蟻社會來回應人類,講不同世代的人們各有那些需求,社會政策如何、為什麼要分配資源給大家。

在「關於年老的冷知識」,講到全球最多孫子的阿嬤,是一位菲律賓的女士,她有261個孫。或是「動物」主題中說到一種陸龜可以長達175歲,不同的陸海龜所遭遇到還境問題……提供許多有趣的小知識,去開啟兒童對議題的興趣,延伸、給予參與的空間

讓兒童成為年老者「生命路程的一部分」。在畫作賞析高更油畫細部,去找到質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的畫面光影與人物佈局表現。或從理解成長、青春期帶來的不適,談細胞科學,然後和小讀者一起去進入老年面對的身心問題。用這些方式,「同理兒童」(而非提供議題框架),讓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參與這期雜誌關注的議題

主題與範例展示充滿「體貼的生活行動」,例如食譜單元,不跟孩子說「為了應付長者減弱的咀嚼力」,而是自然去選了一道「豆腐」食譜。還有大人小孩都實用的「開啟和長者聊天的話題」:「誰教你騎自行車呢?」「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笑話。」「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你童年時的朋友是誰?」「你最喜歡的甜點是什麼?」「近年來最讓你印象深刻的發明是什麼?」「誰教你騎自行車呢?」「你最喜歡的笑話是什麼?」「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你童年時的朋友有誰?」「你最喜歡的甜點是什麼?」「近年來最讓你印象深刻的發明是什麼?」「你的阿公阿嬤是怎樣的人?」「你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什麼?」「你成長的街道叫什麼名字?」「你小時候的家是什麼樣子的?」「你的阿公阿嬤是怎麼相遇的?」「你在生活中看到了什麼,你以前認為永遠不會見到的?」「你最喜歡的菜是什麼?」「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你最喜歡哼唱的歌曲是什麼?」

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無底洞:

當我們家小孩問了爺爺「你童年時的朋友有誰?」,爺爺說是一個叫作「肉團」的小男孩,祖孫就笑了半小時,還找了時間遠行去探望「肉團」。而「你在生活中看到了什麼,你以前認為永遠不會見到的?」這個問題(我們以為爺爺會說「手機」),沒想到爺爺說:「就是你。」「因為我小學的時候遇到了大饑荒,我常常覺得自己活不到下個禮拜。沒想到,今天有孫子了。」

關於Dois Pontos(暫譯為《冒號》)

Dois Pontos 是一年四冊的兒童畫報季刊,當初會吸引我去購買的地方,是澳門的葡文書店一次放了好幾期,我發現它每一期除了一位雜誌社固定的藝術總監之外,亦有一位特邀插畫家/繪本作家去主持、合作從封面到雜誌內容視覺。

而它的撰稿團隊非常不得了,根據雜誌的網站介紹,撰稿團隊來自兒童心理學、歷史、廚藝烹飪、政治等不同領域,但實際閱讀後,發現他們除了寫作者之外,還與不同的出版社(甚至應該是其他兒童雜誌社同業)以及在社會上參與這期議題的團體(如本期有生態博物館、藝術博物館,以及兒童律動舞團、科學NGO)。

Dois Pontos | https://revistadoispontos.pt 

網頁可以讀到一些內容與延伸活動,拉到最下面,可以看到社間合作的參與團體與出版社。

目前筆者網羅收到不同期刊,主題分別是:

「社群」、「荒謬」、「阿公阿嬤」;

「快樂」、「噁心」、「神秘事件」。

川井深一( 52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