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商廈裡一窺世界級藝術家
像博伊曼斯這樣傑出的當代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將會頻繁的出現在香港,在H Queen's這棟藝術商廈裡。除了近期首展轟動的卓納畫廊,還包括搶得H Queen's畫廊個展頭香,於去年12月推出黃永砅、沈遠「香港腳」聯展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還有在2月首推藏家收藏展的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以及3月2日開幕的白石畫廊(Whitestone Gallery)推出的美國藝術家奇胡利(Dale Chihuly)個展;還有將於香港巴塞爾期間的3月下旬,推出奈良美智個展的佩斯畫廊(Pace Gallery)、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推出的美國藝術家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個展、藝術門(Pearl Lam Gallery)等,還有首爾拍賣的香港展覽空間。Queen's這棟展覽空間,將會是西方到亞洲的傑出藝術品,讓觀者最便捷、能「一站式」欣賞作品的最佳處所。
就像佩斯畫廊在奈良美智的首展後,接續兩年已經排定了毛焰、里奧.維拉瑞爾、羅伯特.勞森伯格、奈傑爾.庫克、亞當.彭德爾頓、亞歷山大.考爾德與艾德里安.格尼的個展。卓納畫廊在博伊曼斯後,推出當代攝影大師提爾曼斯,再來是旗下極簡主義藝術家群展,接著是眾所期待的亞洲當代藝術家聯展。而旗下逾70位代理藝術家與藝術家遺作基金會的豪瑟沃斯,第二檔預計推出一位已逝知名的大師級藝術家展覽。H Queen's,將是不折不扣的頂級藝術品展演舞台,亞洲觀眾也將大飽眼福。
操刀H Queen”s的建築師林偉而。(攝影/Michael)
選擇H Queen's的畫廊,包括已經在香港有據點,再以H Queen's為另一處基地的佩斯畫廊、白石畫廊、藝術門,還有首波進入亞洲市場開設空間的卓納、豪瑟沃斯畫廊;而以拍賣為主的首爾拍賣,更認為需要在香港擁有一處集辦公、展覽於一身的空間,而選擇入駐H Queen's。香港,在這兩年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不甚景氣的氛圍裡,已經確定遙遙領先在後追趕的上海、北京,以及第二線的台北、新加坡、東京、首爾,確立其亞洲現當代藝術的交易中心地位。
H Queen's這棟玻璃盒子般的藝術商廈,可說是攪動亞洲藝術市場的新焦點。H Queen's,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讓卓納畫廊、豪瑟沃斯畫廊一眼就相中?為什麼在香港已有空間的佩斯畫廊與白石畫廊還決定加碼進駐?H Queen's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
一切,要從2013年說起。從李兆基的孫女李敬恩,以及知名建築師林偉而說起。
強強聯手,打造重量級藝術商廈
當時,身為香港房地產巨頭的恒基地產標下了皇后大道中的一塊地盤,開始籌組團隊,原本計畫興建一棟典型的辦公樓。現任恒基租務副總經理李敬恩(Kristine Li),就開始與集團內有多次合作經驗的知名建築師、思聯建築設計(CL3)董事總經理林偉而討論,該如何賦與這棟樓嶄新的面貌。身為當代藝術領域知名的香港收藏家,林偉而對於整體的市場大勢、收藏氛圍十分敏感,當時中環畢打行已經有一批國際畫廊進駐,本土畫廊於荷李活道周邊亦有一些空間,但他總感缺了些拼圖,可以讓香港這處國外藏家藝術品交易完全免稅的天堂,讓更多藝術愛好者願意造訪,也讓香港本土對藝術的潛在喜好者,有機會成為收藏家。
H Queen”s大樓裡的藝術空間,往往都由知名建築師設計操刀。此為卓納畫廊空間,由德國建築師Annabelle Selldorf設計。(卓納畫廊提供)
「在4、5年前,香港滿缺乏好的畫廊空間。像是荷李活道也有畫廊,但不是很大,都是小店鋪。只有一些比較大規模的畫廊在畢打行有較大的空間,而有些畫廊位於不同的商廈。尤其我星期六下午逛畫廊,有些商廈是下午關閉的,進去好像要偷雞摸狗,像個小偷;有的畫廊還要穿過牙醫診所才能進去,很難受的。應該要有好的環境給畫廊。很多國際畫廊其實老早就派人駐點香港了,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空間。」林偉而感嘆的說。於是,當恒基在皇后大道有這樣的一塊地盤,林偉而就向恒基提議,可以思考專門興建一棟為藝術打造的商廈,提供相關的藝術產業進駐。
李敬恩,她是恒基地產創辦人、曾經名列亞洲首富的李兆基外孫女,她就笑說,當年的藝術商廈提案,的確在集團內引發眾多討論,畢竟,香港從來沒有這樣的地產經營模式。但林偉而的構思,最終能夠落實也代表香港在全球藝術產業已成氣候,不只是紐約、倫敦之外的全球第三大拍賣中心,更因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這些年的盛大舉辦,每年吸引眾多重要西方畫廊前來,也成功吸收、培養許多對西方藝術品有興趣的潛在亞洲收藏家,這批收藏家橫跨亞洲,而香港,可以說是他們從亞洲各地飛行距離最適中的都市。而從法務稅制到相關經營層面的效率,到溝通無礙的英語環境,香港皆是亞洲首屈一指,於焉成為國際畫廊前進亞洲市場的首選。
李敬恩與林偉而,雙方團隊仔細研究調查香港市場後,決定將H Queen's的面貌,以藝術生活,一種life style building的定位面向世界。李敬恩說,香港這些年因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再到畫廊展覽愈來愈多,加上例如Art Central的衛星展會,吸引愈來愈多人喜歡藝術、親近藝術,這些都是願意走進H Queen's藝術商廈的潛在人群。而喜歡藝術品的人們,來到H Queen's,也能享有美食體驗,因此H Queen's有來自倫敦,有來自香港,有來自希臘的食譜,讓人們來看藝術品,也可同時享用美食。而對畫廊主來說,鄰居就是好餐廳,就是舉辦開幕晚宴,邀約藏家喝咖啡用餐,順帶談生意的最棒經營模式了。林偉而就笑說,「以我收藏的經驗,如果畫廊所在地或旁邊沒有餐廳,我最好的藉口就是『我去吃點東西。』然後就跑了。」樓上樓下有了餐廳,畫廊主更多了與藏家進一步交流的機會。
李敬恩與林偉而,他們堅信香港需要一棟藝術商廈,藝術市場大有可為!於是,從2013到2014年,恒基地產推翻了原本的辦公樓方案,H Queen's藝術商廈形成。
佩斯畫廊H Queen”s畫廊空間示意圖。(佩斯畫廊提供)
最核心的地段,一石激起千浪
以座落H Queen's第5層與第6層,擁有兩層近萬平呎面積的卓納畫廊為例,他們其實早在3年前就確立前進亞洲的決心,考察了上海、北京與香港,最終選擇香港,這座最能與西方無縫接軌的城市。負責H Queen's招租的李敬恩記得,在2014年下半年,雙方即開始郵件往返,到了2015年初,卓納畫廊負責人大衛.卓納,親自來到當時還是地盤(工地)的H Queen's現場,一眼就愛上這個地處中環黃金區域的所在。「當時正好建到5層,就是卓納畫廊現在的空間位址。」李敬恩表示,由於商廈正處於施工狀態,卓納希望租下兩個樓層,並且在自身的空間內留下樓梯空間,雙方一拍即合。卓納畫廊這家全球指標畫廊的進駐,的確為H Queen's的旗艦畫廊招租計畫大大加分。
卓納本人,也在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個展現場,盛讚H Queen's。他這樣說:「我們從第2屆的Art Hong Kong開始參加,這是卓納畫廊與亞洲市場接觸的開始,接著連續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然而我們發現,一年一次和亞洲藏家的接觸不足以配合業務的發展。我們很幸運碰上這幢獨樹一幟、位於中環核心的嶄新藝術商廈H Queen's落成,不僅節能環保,建築環境配合畫廊,更配備專為藝術品運輸而設計的裝置。對環境和專業的追求與我們畫廊不謀而合,H Queen's標榜為香港全新藝術生活地標更吻合我們的建築概念。一切,可以說我們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地點。」
的確,在2013年開始構思藝術商廈的可能後,恒基集團內部儘管多有辯論,最終拍板以藝術商廈為建築設計的核心。李敬恩說,H Queen's的H代表恒基,而縮寫HQ,代表著總部headquarter,Queen's代表商廈位於皇后大道上,就是希望成為藝術生活的后冠。在這個過程中,多家香港畫廊主受邀至林偉而的工作室,分享、激盪討論對於藝術商廈的期許。其實,在聽聞H Queen's確定動工後,即有畫廊主聞風而來,允諾進駐。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總監鄭林,他就是第一位簽約的畫廊,可見在最密集稠密人口的香港中環,也是最方便藏家觀展的地方能有一處藝術商廈,是多麼吸引豪情萬丈的畫廊主。
3月2日開幕的白石畫廊推出的美國藝術家奇胡利個展,圖為奇胡利作品《Golden Sapphire Basket Set with Royal Blue Lip Wraps》。(白石畫廊提供)
為藝術而生,最獨特的設置
而本身集建築師、收藏家、藝術家於一身的林偉而,更是H Queen's的核心設計人物。H Queen's這棟藝術商廈,採用獨特的高空吊臂運輸裝置(BMU),以及可活動的外牆系統,方便大型藝術品可以順利運抵展覽空間。1月卓納畫廊「太陽的火焰」個展,即有博伊曼斯的大幅油畫,即透過吊臂系統運抵送至畫廊。
此外,針對部分特殊要求的畫廊,H Queen's樓地板的負重力更從5 kPa提升至10 kPa(相當每平方米可承受1019公斤壓力)。而林偉而最開心的設計,即是大樓的採光玻璃是完全防紫外線,而且完全迥異於一般密閉式的帷幕牆大樓,都可以開窗透氣。而H Queen's擁有皇后大道與士丹利街兩個主要出入口,只緊鄰一棟大樓,採光良好。卓納畫廊亞洲區總監許宇就說,當策展不同的作品時,透過玻璃窗看到的香港天際線,或許能與藝術品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值得期待。
而在建築外觀上,林偉而摒棄了第一時間就能攫獲大眾目光的「標新立異」型建築。「這棟樓是為藝術而設,該是很純粹的一棟樓,與中環四周一棟棟奇形怪狀的樓能有很好的對比。如果你旁邊都是奇奇怪怪的,你很正常,你就會被人注目。」林偉而的建築純粹,從外觀看就像是一座透明的玻璃盒子,當拉開了窗簾布幕,座落在不同樓層的畫廊空間同時開幕之際,藝術品散發的魅力,能讓這棟玻璃盒子建築閃閃發光。從白天到夜晚,更會有不同的展覽效果。H Queen's,因為多家重要畫廊的進駐,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藝術大樓。
而雄踞H Queen's裡的各大畫廊,許多更邀請全球知名建築師為其設計室內空間,讓H Queen's裡不僅是藝術品引人駐足,光是欣賞畫廊空間的布局設計,也會是一大亮點。例如,卓納畫廊與豪瑟沃斯畫廊,皆邀請多年來合作設計畫廊空間的Annabelle Selldorf負責設計;佩斯畫廊邀請Enrico Benetti與Dominic Kozerski;白石畫廊邀請隈研吾(Kengo Kuma),光是設計畫廊空間的建築師就星光熠熠。本身也專精室內設計的林偉而說:「畫廊也帶進很好的設計師完成內裝,人們到了H Queen's不單是看藝術品,也能看到很好的設計。」
設計卓納畫廊與豪瑟沃斯畫廊香港空間的建築師Annabelle Selldorf(左二),與H Queen”s建築師林偉而(左三),於卓納畫廊「太陽的火焰」開幕合影。(卓納畫廊提供)
最頂級的畫廊豪門集散地
就像大衛.卓納,在卓納畫廊香港空間開幕之際,向全場賓客這樣介紹Annabelle Selldorf:「我和Annabelle同鄉,都來自德國科隆的同一個鎮,我們多年攜手合作多個項目,在建築及設計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她不單負責設計畫廊在紐約和倫敦的空間,更設計我的家。她設計的紐約空間,對環保理念的運用更屢獲多個建築獎項。」站在一旁的Annabelle氣定神閒地附和說:「我是最好的,而你大衛不也只和最棒的人打交道嗎?」他們互相調侃的親切互動,頓時引得哄堂大笑。
Annabelle的一句話,其實點出了H Queen's大樓裡的一個事實:最好,最頂級。H Queen's的租金不斐,這兒是中環最頂級的地段之一,以藝術商廈為號召,李敬恩自豪的說,平均租金較鄰近的商廈高15%至20%,平均每呎(平方英尺)月租金為100港元。以一層樓約5千呎計算,每個月租金開銷就達50萬港元!
沒有三兩三,進不了HQ。就像進駐H Queen's的三家西方畫廊,佩斯畫廊在1960年從波士頓起家,前進紐約,目前是在亞洲擁有最多據點的西方畫廊,包括北京、香港與首爾三處空間,其擁有龐大的美國戰後藝術藏品,傲視諸多畫廊。而去年歡慶二十五周年的豪瑟沃斯畫廊,以及今年歡慶二十五周年的卓納畫廊,更是這些年從歐洲橫掃到紐約的頂級豪門畫廊。在亞洲拓點甚為積極的白石畫廊,其母集團為珠寶集團,挾龐大的收藏實力敲進藝術產業,以後生可畏之勢迅速崛起。而繼「輕井澤新藝術美術館」與「台灣白石畫廊」之後,白石畫廊再次邀請隈研吾主掌「白石畫廊香港H Queen's」空間設計。由於此次白石畫廊香港H Queen's空間涵蓋建築的7樓與8樓,在設計上也與過往有所差異。不同與以往著重於有機建材之運用,白石畫廊香港H Queen's的照明與牆面設計引進全新纖維構造,呼應日式建築中的「障子」,即糊上和紙的門窗,使之在燈光上呈現柔和內斂,而在天花板與牆面之裝飾上,又帶有成熟而前衛的視覺效果。躋身H Queen's,就是一種象徵,代表擁有非凡的藝術品味與實力。
因此,香港本地的畫廊方由美術雖然不屬於大畫廊之列,但創辦人梁徐錦熹有著一股積極向上的志氣,她要與旗下的藝術家一起躋身最好的展演平台,讓全世界看到,而H Queen's無疑就是現成最棒的舞台。方由美術到今年是連續六年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案巴塞爾團隊的過程,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淬煉畫廊體質。選擇進駐H Queen's,梁徐錦熹這樣說:「身為畫廊,我們不能安逸自滿地待在中環小街的一千呎,然後自我中心地要求藝術家的進步。我們要跳出舒適區,挑戰自我,和藝術家共同成長!」秉持推廣香港藝術家為主的方由美術,也得到李敬恩團隊的支持,讓方由美術得以只承租半層空間。與其它畫廊至少一層,甚至租下兩層的手筆相較,梁徐錦熹是空間小志氣高的代表。她,要跟最頂尖的畫廊豪門比鄰而居,在同一個舞台競技。
如今24層高的H Queen's,還有其它樓層像是由愛彼錶(Audemars Piguet)、頂級餐廳租下,現在只剩下3層還未租出,還會有誰,一起加入H Queen's的顛峰對決?樓上,還是樓下?或許有些畫廊一步跨過,從此踏上樓。
1月27日,這時候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才剛落幕,各國政治領域與經濟領域齊聚一堂,探究全球政經大事;此時此刻的香港,也有一隻蝴蝶的翅膀正揮動著,比利時藝術家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太陽的火焰」個展,在香港熱烈開展,代表一股對亞洲藝術圈正產生重大影響的蝴蝶效應,已經產生。翅膀的揮動地,個展的所在地,座落在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名字叫「H Queen's」,這棟標榜藝術商廈的大樓,就在香港東方文華酒店、置地廣場、娛樂行附近,是全香港最金貴的地段之一。全棟24層,已經有8家藝術相關產業進駐,包括指標性的全球豪門畫廊們,有3家畫廊還各租下兩層樓的空間。繼2011年,高古軒畫廊(Gagosian)進駐香港,於畢打行開設亞洲畫廊空間掀起第一波西方畫廊進入亞洲的熱潮,第二波真正的西方大浪襲來了,這一波,更深,更遠。
1月27日,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開幕當晚,寒流襲港,H Queen's提供貴賓式的門房服務,熱情地為訪客按電梯樓層,當電梯門在6樓打開之際,映入眼簾的更是一片人群,踏入展場,真正感受人流熱焰抵消了寒意。人們在一排排書架前,翻閱卓納圖書(David Zwirner Books)歷年出版的書籍與圖錄,包括其代理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和傑夫.昆斯(Jeff Koons)等當代巨匠。卓納圖書更為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個展,出版首本中英對照圖錄。穿過書架,進入第一間大房間,畫廊空間裡有尺幅較小的油畫,觀者得往前細看,才會發現畫中與腦海中以為的純真孩童,完全迥異的畫面。天使孩童,有的斷肢,有的嘴角溢血,宛若自相殘害。博伊曼斯,這位近年聲名鵲起的比利時藝術家,他透過完整的新作個展,讓亞洲觀眾能真正近距離一睹他的創作心語。
知名建築師林偉而(右)與恒基租務副總經理李敬恩(左),是H Queen”s的重要推手。(攝影/Michael)
Tags
林亞偉、林琬娸( 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