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皮毛當代藝術節

皮毛當代藝術節

在11月18日開幕的第一屆皮毛PIMO當代藝術節,是由沒頂公司聯合Cc基金會創辦的一個當代藝術盛會,期間推出了…
在11月18日開幕的第一屆皮毛PIMO當代藝術節,是由沒頂公司聯合Cc基金會創辦的一個當代藝術盛會,期間推出了三大活動版塊,包括「發明儀式」大型當代藝術活動、Cc基金會「超級文獻」展覽開幕和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對於這次藝術節的誕生,身為沒頂公司總經理,有「大內總管」之稱的金利萍Vigy這樣說道:「有一天徐震對我說,好像很久沒做活動了,我們做個活動吧,然後他就去找周大為了。想法都是突然的,我也適應了徐震一貫的做事風格。」
皮毛藝術節發明儀式現場。
一個文化品牌
關於「皮毛」,是一個由徐震和周大為聯合創建,具有文化性質的當代藝術品牌。在去年第二屆ART021博覽會期間,「皮毛」的商業性效果顯著,而此次皮毛當代藝術節利用這個同名品牌,顯然就是去年概念的再延續;然而,在皮毛藝術節期間卻不見任何商業形式的介入。對此Vigy表示:「我們永遠在做一些打破別人看法的事情。當別人知道『皮毛』在做衍生品的時候,我又在做藝術節。一切都很難說,都在打破別人的界限。去年在ART021期間,『皮毛』商店做的非常成功。這會讓大家產生一個認知:『皮毛』是一個只會做藝術衍生品的商店,其實這不是我們的初衷。『皮毛』對於我們,是一個雅文化的品牌。可以包括藝術節、衍生品、音樂節、出版物等,或者說它是一個跟當代藝術相輔相成的、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品牌。它可以不在當代藝術語境之中,但寄存在當代藝術表層之上,就像皮、毛一樣。」
皮毛藝術節發明儀式現場。
在去年,「皮毛」品牌作為衍生品商店是ART021藝博會其中的專案活動之一;而今年「皮毛」成為藝術節,並與ART021並行,展出時間幾乎同期。兩者之間能夠產生的效應是聯動的,比如說皮毛藝術節為了避開19號ART021的藏家預覽和週末時間,選擇提早在18號開幕,反而能為ART021預熱。另一方面,「ART021與藝術節可以有一個完整的藝術面貌來面對每一個到來的藏家、國外畫廊、藝術家,以及上海本土藝術的瞭解,這也是我們選擇松江這個地方的原因。至於其他效應,我相信,1+1>2」Vigy表示很有信心。
皮毛藝術節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
正由於是第一屆,從展覽規模呈現和運營方式來看,一切看起來著實非常樸素,沒有過分鋪張的感覺。在整個皮毛藝術節的活動範圍區域內,幾乎沒有進行過任何包裝,沒有植入政府的項目,也沒有引進商業行為,更加談不上售票之類的其他環節。Vigy說:「辦藝術節的想法是臨時產生的,能夠籌備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非常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就想該從什麼地方入手,也沒有具體的方式方法,真的是邊走邊看。後來想,何不如就做我們自己最拿手的,只關於純當代藝術這塊。並且,松江是我們的大本營,這裡有我們的倉庫、畫廊、藝術家工作室、Cc基金會、藝術家駐留專案等,內容很豐富。其實,我們對皮毛藝術節有一個非常高遠的願景,它以後會有音樂、戲劇、舞蹈、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但是現在只能專做在純粹藝術這部分。」
皮毛藝術節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
「做純粹的當代藝術,這是一個藝術家的狂歡大趴。」Vigy說。皮毛藝術節是一次向藝術致敬、向藝術家致敬的專案。在藝術節的三個環節中,雖然側重點各不相同,但是核心統一,那就是藝術。所有內容的來源都是藝術家,包括有20個藝術家工作室或藝術機構的開放,以及在「發明儀式」中參加的28位藝術家,甚至「發明儀式」本身就是向藝術、創造致敬的儀式。「藝術節就是要很純粹,並且還要讓藝術家在這裡玩起來。平時藝術家的交流時間都只是在某個展覽上,很不方便,在這裡不一樣,可以有展覽、可以在工作室裡交流。我們選擇松江,也正因為它是藝術家創作的集聚地。」基於此,皮毛藝術節在第一屆主要是針對圈內或半圈內的藝術朋友。因為它的純粹性,對於大眾而言還很難走進它的語境中去理解它。「但是慢慢通過不斷豐富藝術節的形式,就能走向大眾,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走出去,由圈內往圈外擴散開。」
陳佩之《第二道光》。
發明儀式 向當代藝術致敬
「發明儀式」是由沒頂公司聯合藝術家陸平原和趙要共同設計,為當代藝術展示所開創的一種新的現場藝術方式。長達40分鐘,包含28位藝術家不同形式的作品,涉及錄影、行為、文本、繪畫、裝置、雕塑以及圖片等。
作為儀式,「發明儀式」不僅象徵著一種秩序,一種美學標準,更重要的在於它對所有創作力、想像力及其革命性,乃至當代藝術本身的一種肯定和致敬。它凸顯了作品的存在方式,改變了藝術與觀眾的關係,創造出一種完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的精神體驗。當施勇作品《夢遊》(2006)從展廳橫面走過巡視一遍之後,隨即帶著裝有警鈴帽子的5位年輕人入場了,他們就像整場儀式中的主導者和執行者。這是藝術家徐震的《我們來了》(2003/2015),一切就像洗禮之後、儀式開始之前的樣子,所有人都已按步就序。儀式開始了!
皮毛藝術節發明儀式現場。
儀式開始前,所有的「法台」是提前準備好的,所有藝術家的作品對稱式的被布置完好,以莊輝一張《西元1997年10月13日河南省安陽市綠化管理站全職員工合影紀念》(1997)照片為始,吳山專的《碟蛙(鐘)》為尾。中間儲運的《綠水》(2006)、何岸的《吉岡美穗》(2015)與《能夠所有的痛苦和悲傷還能夠死亡》(2012)、胡向前的《向前美術館》(2012)、闞萱的《一個僧人》(2005-2006)、林科的《星際旅行》(2013)、李燎的《XL》(2015)與《一記》(2015)、劉韡的《轉變》(2014)、苗穎的《手拿菜刀砍網線》(2015)等一切作品轉換為儀式場上的配角。
儀式的整個過程,5位執行者通過反復誦讀藝術家陸平原《故事:畫背後》(2013-2014)、《給你點顏色看看》(2013-2014)和朱昱的《由100個方案構成的一個方案》(2006),來調節儀式的節奏,其中楊振中《我會死的》(2000-2005)將這場儀式變得拘束、緊張,而張鼎的《一場演出》(2012)中,演出者用沙啞的男音喊出「這將會是歷史的時刻」這一句,將整個儀式帶進了高潮。當藝術家王思順象徵《真理》(2014)的火種在祭台上完全點亮之後,儀式也就結束了,所有祭師也將陸續退場。在這整個過程中,觀眾成為了這場儀式的參與者。
皮毛藝術節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
超級文獻 陳佩之x陸平原
如果說「發明儀式」一場轟轟烈烈的儀式製造,那「超級文獻」就是一本素樸的書籍文獻,需要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去讀、去回味。
「超級文獻」由周大為策畫,是紐約華裔藝術家陳佩之和上海藝術家陸平原的雙個展,也是Cc基金會的揭幕展。展覽呈現了一件陳佩之的重要影像作品和一段陸平原的最新故事,把一束光和一段故事定義為「文獻」,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文獻一詞的定義在發生改變,而周大為認為,文獻應該是一種長期的、對某件事項的工作方式,而這兩位藝術家都是這樣的狀態。
展出的作品超越了物理媒介的範圍,觀念意識厚重,但作品形態空靈。展覽場館有三個空間組成,進入場館會看見布滿牆面的文字,正是周大為作為本次展覽策展人對藝術的理解,就像這場展覽的前言一樣向展間深處蔓延。 進入第二個空間,即藝術家陸平原的作品《一對》。只見牆面貼著白紙,紙上有一段約300字的小故事,講述一對共用身體的連體藝術家姐妹,因特殊的生理狀態而聲名大噪,卻因為對創作理念的衝突進行剝離手術,然而分開之後的姐妹,創作出來的作品卻還是一模一樣。
陸平原《一對》。
就這樣一段文字,被靜靜貼在空蕩蕩的展廳中,什麼都沒有,卻又後勁無窮,讓人反思故事內容因而浮想連篇。藝術家陸平原用「故事」的形式跟「藝術」發生關係,製造出的氛圍讓觀者不寒而慄。
藝術家陳佩之,經營一家位於布魯克林的出版公司—Badlands Unlimited,因大膽出格的出版物而頗有聲譽。它的作品被譽為「具有極強的突破性和深沉的智慧,在我們集體享有的歷史和信仰系統上作出了深刻的評論」。藝術創造橫跨了視頻、表演、文本等多個領域。他也曾是2014年HUGO BOSS大獎的得主。在第三個空間裡,展出的是藝術家重要的影像作品《第二道光》,曾被國外很多美術館收藏,此件作品也被身為策展人,同時具有收藏家身分的周大為所收藏。
《第二道光》在幽暗的空間裡,像陽光的光束從一個看不見的視窗,流瀉在畫廊地板上,觀眾找不到開始,也摸不清源流。影像通過特別設置顏色數位的投影周期,來表現黎明到黃昏的流變。影片中所有輪廓不清的物體和陰影,如同影子散發在空氣中。觀眾很想看清,但又看不清;想要去讀懂,但又不知道從何入手。觀念和畫面都是模糊的,經過人為後製出的假象,但是這種似曾相似的感受,又不斷縈繞在觀者的想像中。
20家工作室開放 歡迎找藝術家串門子
對於一個將藝術家做為重心的藝術節,利用松江這個藝術聚集地,開放藝術家工作室環節不失為一個討巧的展呈方式,如此不但展現了整個松江地區的藝術生態,甚至於上海本土藝術的生態,另一方面又促進藝術家與藝術家、觀眾、畫廊主等人的交流,如同一個跟藝術相關的萬花筒。
1970年出生的董文勝,是一個以攝影及錄影為創作媒介的當代藝術家。基於中國傳統美學,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成熟的個人特徵。他的工作室儼然一間文獻庫,集結這一路來所有的藝術脈絡。牆面上琳琅滿目,從早期「無」系列,到「二手風景」系列,以及最新的「閣樓」系列都有。除作品之外,還有一些能讓藝術家獲得靈感的老物件,最多的就是古典的老照片。另外一位1952年生的藝術家申凡,其作品是個人經驗紀錄,關乎不斷變化的碎片式日常生活。而在他的工作室中則如同一部回憶錄,此次藝術節特別呈現出申凡舊年的狀態。
年輕的藝術家中,1980年生的高磊,善於通過繪畫裝置等創作方式對周遭日常物進行轉譯與合成,近幾年來頻頻在博覽會上嶄露頭角。他的工作室就像畫廊空間,有序、整潔。跟他的作品一樣,介於秩序與混亂、冷酷與詼諧之間的形態呈現;畫如其人,大概就是這個道理。除此之外,藝術家工作室開放的還有趙要、劉唯艱、周嘯虎、潘勁農、李青、陳彧凡、王一等藝術家。
而作為這次藝術節主辦方之一的沒頂公司,也趁著藝術節的氛圍,開設在松江的畫廊新空間,同時展出徐震、趙要、陸平原、王思順等藝術家的作品。其實,也是對沒頂一直以來專案合作的梳理。
張亞慶( 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