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
世界藝術傑作生來就自由和平等——談法國前總統席哈克催生的國家凱布朗利-賈克.席哈克博物館
自古以來,各國家和民族的面具,皆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宗教、社會及美學意涵。西方人對遙遠國度的藝術和文化的好奇及關注始...
故宮人事異動,常務副院長由資深故宮人余佩瑾接任
器物處處長余佩瑾接下常務副院長一職,常務副院長再度由內部直升、具學術專業背景的故宮人擔任。
乾隆宮裡看到的那些西洋潮服──從《職貢圖》談起
《職貢圖》為清宮在乾隆年間製作之大型民族圖誌,其主要特徵為以一男一女標示一文化體的新形式,且西洋成分比重提高,涉及清宮與...
北教大教授林曼麗榮退:從北美館、故宮至北師美術館,用身教帶動臺灣藝術熱忱
林曼麗投效北教大長達30年,除了建置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投入教學和推廣外,也參與北師美術館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硬體設備的完...
朝貢體系下的外國人想像:從故宮特展看早期職貢畫作流變
試著想像,在古代那樣一個沒有電視、電腦,也沒有地鐵、飛機,不要說是去另一個國家了,連到隔壁鄉鎮可能都是件稀罕事。資訊封閉...
2020故宮南北院必看攻略
迎接2020年,故宮南北院馬不停蹄,持續展出經典文物,亦關注接軌國際,更強調與觀眾對話,每季都有不同的主題展覽登場,拉近...
紙槌瓶之謎:解碼乾隆題詩裏隱藏的文物真相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汝窯收藏中,有兩件非常著名的長頸瓶,又被稱為紙槌瓶。乾隆皇帝稱之「官窯瓶」與「汝窯瓶」,曾在一件龍泉窯盤...
與藝術的另類接觸:故宮「奇幻嘉年華」及新媒體藝術展
博物館發展數位化不只是為了迎合觀眾的閱聽習慣,更是要打破傳統觀展的隔閡與侷限。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藝術信託,為藏家和博物館找到連結
國外藝術品捐贈的制度非常成熟,國際一流博物館更有相當比例靠民間捐贈。反觀臺灣是相對保守,一般是捐贈宗教團體或慈善團體,對...
晚明的選物指南:瞧瞧文人用物的小心機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繼之高濂(1573-1620)《遵生八牋》、屠隆(1543-1605)《考槃餘事》與文震亨(158...
文章導覽
1
...
16
17
18
19
20
...
2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