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後疫情時代孩子與社會的重新連結! 第10屆「城市中的兒童」世界研討大會,愛爾蘭都柏林直擊觀察
當我介紹在臺灣發生的街道遊戲、兒童參與工作坊、兒權倡議活動時,來自各地的兒童專家不時點頭認同、記下作為參考、或大膽的提出...
【小典藏│新鮮事】八歲孩子提案:馬路上瘋玩各種遊戲,還要蓋樹屋! 亞洲最大街道遊戲「瘋北大兒童上街趣」創造台灣金氏紀錄
第三屆【瘋北大兒童上街趣】活動,主題是「將山林帶回都市」,在亞洲最大一萬平方公尺活動範圍內,營造森林木屑步道、大型陶土地...
【專題│眼底城事】文創園區有沒有機會成為一處「可玩空間」呢?—兒童青少友善的好玩國際案例
本篇文章所探討的可玩空間,除了期待歷史文化空間可以涵蓋兒少教育、社交、健康福祉與幸福感等,同步亦涵蓋了英國 ARUP 城...
【專欄│扣扣老師的親子觀察】「罐頭公園掰掰」是兒童友善起點,那下一步呢?
公園的設計,除了以遊玩為重點,公園究竟還可以做什麼?定位又只是遊戲場嗎?若多擺上一些書,是不是也就能化身成為圖書館?「讀...
【小典藏│愛閱讀】到新北最強中和員山公園 來一場「愛的迫降」!
開放的滑草區可以上下奔跑和翻滾,滿足大腦需要放電,身體也需要耗能的需求。同時讓孩子學習使用滑草道具和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與...
【小典藏│愛閱讀】為了所有孩子而誕生、由孩子實質參與促成「華山大草原」
華山大草原,從歷史地貌連結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然後實踐成真。請一起來感受這個超大型的學習歷程,孩子從基礎開始想,然後認識...
【專題│眼底城事】兒童友善城市:特公盟引入國際經驗改造台灣兒童遊戲空間
什麼是兒童友善城市?一個城鎮、社區或地方政府,協同地方社團、運動團體、民間企業、學術及媒體,依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合作...
【專題│眼底城事】不只是遊戲場,孩子需要的是可遊戲的城市
2015年台北市的孩子,人均遊樂場面積僅為0.2平方公尺。檢視台北市目前推動遊戲場的政策,雖然主張“PLAY FOR A...
特色公園為何廣受歡迎:當「創造力」成為新興教養腳本,兒童發展與設計的重新賦權
遊戲、遊玩被視為是一種激發創造力的重要過程,一群家長為了翻轉台灣公園遊具貧乏的想像,以及凸顯社會對孩童需求漠視的態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