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途說
【道聽途說】「藝評小辣椒」查映嵐,數位原生族的藝評世界
今年剛獲得第14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的查映嵐,2012年開始發表藝評時才二十多歲,至今仍然一副少女相,...
【道聽途說】大珠小珠落玉盤:從何慶基榮退看香港藝評的漫漫長路
人稱Oscar的何慶基,集藝評人、策展人、藝術家、政策研究員與教育工作者於一身。後過渡期期間出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逾十...
【道聽途說】觀展雜記(二):黃照達一切如常的「日常生活」、勞麗麗「保持緘默」的深耕細作
黃照達於奕思畫廊的「正常生活」小型個展,既是對被強權扭曲的「不正常生活」的直接諷刺,亦是對「回復正常」的盼望;同樣關注日...
【道聽途說】觀展雜記(一):談何倩彤的抗爭情緒排泄,與馬琼珠的死亡陰影
藝博會取消,有人覺得天塌下來。我卻更有閒心細看了幾個香港中生代藝術家的個展。沒有策展人議定功課,個展的出發點或許雖然個人...
【道聽途說】「光.合作用」同志藝術再下一城
繼2017年臺北當代藝術館舉行「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成為全亞洲首個由官方美術館舉辦的同志藝術展。20...
【道聽途說】「鳩叫」的噪音美學和行為藝術的真實性
持續將近四個月的運動,對我來說不單是政治的衝擊,亦是美學的再啟蒙。澎湃的政治能量並不止於口號本身,而是它來自噪音的美學,...
【道聽途說】看得見的勞動與看不見的語境——在革命時代中觀展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從6月初至今已演變成普遍化的反抗運動。示威遊行取代藝術,成為香港人的周末消遣。在這個危急關頭...
【道聽途說】大水、山林與歌聲——抗爭者的殘酷風景
金鐘夏愨道自新政總啟用以來,一直就在「佔領-清場-佔領-清場」的輪迴之中。對抗爭者來說,它是一道殘酷的風景。每次清場過後...
【道聽途說】誰能先上岸?M+西九文化區與MA香港藝術館的龜兔賽跑
香港藝術館前身原是由香港市政局開設的香港博物美術館,歷年來雖不乏有心有力的館長,但卻鮮少受到重視,更被後來的M+西九文化...
【道聽途說】談奶——應該要用它/牠/她/他?
奶成為既被嘲笑又被崇拜的物/身體,真是十分矛盾。就在賀歲片《恭喜八婆》把觀眾逗得樂不可支同時,大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表演...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ARTouch 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V-Touch 藝術影音頻道
ARTbience 藝術環境音
Online Viewing Rooms 線上展廳
小典藏 Artco Kids
Critic Tic-Tac-Toe
更多典藏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Artco De Café 典藏咖啡館
典藏 33 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