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豪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

邊緣者的魂體與私密的祭祀儀式:「烏鬼」展中的民俗與多元性別想像
新加坡策展人黃漢沖主導策劃、黃香凝協同的展覽「烏鬼」,其探討亞洲在歷經西方現代性思想介入、帝國主義擴張、國族認同等參數交...
賽鴿文化的移轉,李立中「天使望鄉」個展
李立中本次於11月在紅野畫廊發表的個展「天使望鄉」卻將創作初期常見的隨寫攝影風格重新帶進此次展出,並且結合近期持續鑽研的...
標誌白色恐怖不義遺址:一個非典型紀念物的藝術提案
現今台灣因國家主體不明確、人權議題始終不被大眾廣泛理解的尷尬處境中,轉型正義的推動一直處在窒礙難行的狀態。要如何用當代藝...
「京都好博學!」:重探台日殖民現代性與文明開化的發展軌跡
現今在享有民主自由的當下,終於能漸次地在不同政治與歷史的各種文化脈絡中,重新構築自我的文化主體性,而本次的「京都好博學!...
「離線瀏覽」春之當代藝論之二:掃不進同溫層的上升螺旋與意見氣候
在社群軟體的演算法分門別類下,每個人都被依據其媒介使用經驗的統計被分門別類於不同的訊息接收圈中。而這狀態就是現今時常聽見...
「離線瀏覽」春之當代藝論之一:被模擬的意識、數位資訊與真實肉身的情感落差
在網路的溝通情境中,現實世界的認知語彙進入了這個環境中產生的質變現象:而它也像是某種網路資料庫中的用語符號,隨時被閱聽人...
「細微體」的測量與日常連結:張永達個展——Super Penetrating
在藝術家張永達的創作當中,「測量」似乎是一個十分常見的概念,而他也十分擅長將經由測量蒐集而來的「數據」,透過各種形式呈現...
場地論的藝術想像:彌載映的畫布、空間與世界
「場地論」(Field Theory)是與泰國藝術家彌載映(Mit Jai Inn)暢談其創作理念時,他所提到的一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