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一訪地圖上的變色龍—— 波爾多湖區圖書館(Bibliothèque Bordeaux-Lac)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一訪地圖上的變色龍—— 波爾多湖區圖書館(Bibliothèque Bordeaux-Lac)

右側是兒童圖書區,窗明几淨,簡約的鐵製書架和裝飾。長廊式空間,不少親子身影穿梭書箱間,這頭有一對(可能是)父子正討論著要外借哪些圖書,中央沙發上有一位(可能是)姊姊為兩位小讀者朗讀著,另一側有大人獨自尋書,有孩子自行翻閱圖書⋯⋯整體氣氛美好!

 如何親近一座城市?方式很多,專攻知名景點、尋訪私密店家,或一探地圖上的龍。

波爾多湖:一座充滿自然水文與田野的人工湖。

「地圖上的龍」? 探險時代的地圖會在未知、不曾涉足的領域畫上一條龍。

初訪城鎮時,我也常從地圖中找尋未知地,因此一攤開波爾多圖書館分布圖,發現一處藍色半圓形,就像一條龍似的引發好奇。搭乘輕軌尋龍去!原來它是波爾多湖(Lac de Bordeaux),整治濕地而成的人工湖,提供市民一處水上休閒活動與親近自然生態的空間。湖的面積很大,沿水岸小逛半圈,便吸飽芬多精,於是轉往鄰近的湖區圖書館(Bibliothèque Bordeaux-Lac)

波爾多湖區圖書館正門

以為圖書館鄰近湖畔,應該會舉辦一些與之相關的閱讀活動吧?有過,那是「湖畔/沙灘圖書站」(Biblio-plage),但2020年受疫情影響而停辦了!真可惜!

 漫步湖畔,看著水色粼粼像在低語,想起一本關於湖泊的繪本《湖的信》(La lettre du Lac)。

針筆點點點⋯⋯畫出《湖的信》La lettre du Lac

內容描繪一座位在森林中的湖泊,對大海懷抱深切渴望。某天湖面蕩來一只空玻璃瓶,它決定寫一封給大海的情書,交由涓涓河流遞送出去。玻璃瓶裝著湖泊寫的信在蜿蜒溪流中漂呀蕩呀,途中遇到一根長桿、一座橋、一頭牛⋯⋯終於來到大海,玻璃瓶身卻被擊碎在一塊岩石上。一道大浪捲起信中文字,讓一路上相遇的朋友們都沾染愛意,它們還將玻璃碎片作為寶物收藏呢。

作、繪者是愛沙尼亞的Piret Raud,她以針筆作畫的風格,辨識度極高。用字遣詞跟畫面一樣簡單而優美,閱讀起來像在湖畔河岸散步似的,如此閒適舒緩和暖意。

現在進到湖區圖書館裡泡一泡圖畫書囉!

館內磚砌牆面搭配大面玻璃窗,古樸的建築風格,照片來源:https://www.bordeaux.fr/bibliotheque-bordeaux-lac
館內磚砌牆面搭配大面玻璃窗,古樸的建築風格,照片來源:https://www.bordeaux.fr/bibliotheque-bordeaux-lac

館內的磚砌牆面帶來一股穩定嚴密感,同時以大面玻璃喜迎窗外景緻,有家的溫暖與安心,又有綠植藍天調和視野。

長廊式空間
鐵製書架
長廊型兒童書區,以鐵製書架和簡單裝飾區隔出小空間。

右側是兒童圖書區,窗明几淨,簡約的鐵製書架和裝飾。長廊式空間,不少親子身影穿梭書箱間,這頭有一對(可能是)父子正討論著要外借哪些圖書,中央沙發上有一位(可能是)姊姊為兩位小讀者朗讀著,另一側有大人獨自尋書,有孩子自行翻閱圖書⋯⋯整體氣氛美好!

大小讀者的閱讀姿態,圖書館內最美的風景。
大小讀者的閱讀姿態,圖書館內最美的風景。

就像電影觀賞雖已發展到可以自己窩在棉被裡獨享,但和一群陌生同好待在電影院共享,其獨特氛圍仍是無可替代。身處圖書館同樣如此,同時與磁場相仿的讀友們在同一空間裡享受相同嗜好,多麽愉悅呀!

 從多功能空間朝外看,感受一下親子閱讀氣氛。

鑽進長廊裡層,門上雖標示為安全出口,但其實是多功能空間,包括了幼兒圖書、討論區和兒童多媒體資訊館藏。舉行活動時,只要門一關,便能機動調整為工作坊、說故事教室⋯⋯等場地。

有大開本書、硬紙板書和布書的幼兒圖書箱。
視聽館藏區一隅,窗邊有可愛的小椅子。

舉辦過的活動如:專門為 0–3 歲嬰幼兒設計,於晨間進行的「寶貝K書時間」(Bébé-bouquine)。 還有以學齡兒童為對象,與博物館或文化協會共同辦理的「珍稀古寶天書」(Trésors et vieux grimoires)工作坊,以及認識裝幀、版畫與繪本創作為主題的藝術創作課。當然別忘了青少年讀者最愛的「漫畫咖啡」(Café BD),以讀者沙龍和讀書會形式進行漫畫(BD)推介、 討論與分享。

《 收藏家》Le Collectionneur

在館內挖到一本有點版畫風味的圖畫書《收藏家》(Le Collectionneur)作者是Serge Bloch,台灣出版不少他的作品,例如:《我等待》、《敵人》。

故事描繪一個孩子從第一組塑膠士兵開始了他的收藏:各式各樣的車子、各式各樣的刀子、各式各樣的工具⋯⋯到各式各樣的故事、圖畫。然後收集了許多朋友的明信片、照片….,然後收集了各式各樣的音樂、文字….,然後….直到整棟房子再也塞不下任何收藏品了!

這不就是人生嘛,從開始到結束,尤其是結尾的安排—已是老人的主角拿了把傘、鎖上門、將鑰匙丟了,然後….輕鬆散步去。

圖像以舊式版畫印刷品拼貼,字體設計也成為視覺重要元素,我們可以在作者網站上翻看些許內頁。

隨著主角細緻、完整、收集、典藏的物件越多,愈發感受到他曾經歷的回憶與其中意義,繼而咀嚼出書中小人兒一絲絲孤獨、釋懷和淡然。人生,一道從收藏到斷捨離的練習。

館方舉辦「衣物共享館」Fringothèque活動,讓二手衣物說故事。照片來源

 斷捨離主題,剛好與圖書館舉辦的「衣物共享館」(Fringothèque)意旨謀合。館方向各界徵集狀況良好的二手衣物整理,擺放在專設空間,於每月第一個週六任讀者自由挑選、借取或交換。

《Armand和衣服的故事》Armand et les histoires de vêtements

 那最後就來分享一本認識二手衣物的繪本:《Armand和衣服的故事》(Armand et les histoires de vêtements,文/Esmé Planchon,圖/Héloïse Solt)。

媽媽帶Armand到城裡為他買件合身衣服,可是小男孩不愛逛百貨公司,總是太過嘈雜吵鬧,而且衣服款式大同小異。於是媽媽決定帶Armand去一間「棉質故事,二手衣物」店,從老闆口中聽到褲子、裙子、毛衣和襪子⋯⋯等的不同冒險故事,尤其當中一件衣服的經歷深深吸引Armand,最後決定帶這件有靈魂的衣物回家。     若波爾多湖是地圖上的龍,那麼這所湖區圖書館就是變色龍,不只能聽故事、學版畫、認識古書、參與讀書會、借閱視聽圖書⋯⋯現在還能分享有故事的二手衣物呢!

波爾多圖書館 延伸閱讀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走進花園來~看書也賞花!——波爾多公共花園圖書館Bibliothèque Jardin public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溫和且柔軟——波爾多莊園圖書館 La Bibliothèque de La Bastide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走進「波爾多的肚子」看繪本——波爾多嘉布桑圖書館

朱靜容( 18篇 )

朱靜容,趴趴走的閱讀推廣者,大、小朋友稱她YY(歪歪)——因為有東張西望的好奇心,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為了募集泰北華文教育經費而自費出版了三本繪本:
《小豬的超級任務》、《會說話的洞》和《這是你的快樂吧?!》。
法文系畢業後三十年才跑去法國泡圖書館,發起狠來讀法文繪本,
不經易地打開閱讀世界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