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偶戲館近年嘗試許多跨界合作的突破,藉以邀請不同型態的創作者參與,建立與⺠眾鏈接的機會。於2023年12⽉8⽇開展的Got RIFF_ 當代布袋戲特展,邀請了客家背景的「戲偶⼦劇團」與「⼭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呈現了「偶」從形式到時代精神的多元樣貌。除了特展本⾝呈現出於堅實傳統中突破的創新布袋戲外,也為了呼應傳統布袋戲「聽戲」的特質,邀請了製作原創故事節⽬的兒童Podcast 欖仁媽媽說故事,攜⼿合作舉辦了⼀場⽤光影述說的故事共創⼯作坊。
台北偶戲館的⼯作⼈員們,在活動的初始,安排了⼀場專業的當代布袋戲偶導覽。孩⼦們對於客家戲偶相當好奇,無論是融合搖滾元素、或是漫畫的靈感採集,都引領他們對偶的多元,產⽣許多天⾺⾏空的想像。「這些娃娃和平常玩得好不⼀樣喔!」、「它的衣服好華麗啊!」讚歎聲從許多孩⼦的⼝中⾃然⽽然地流竄出來。
欖仁媽媽Live Podcast故事導讀
⼯作坊的開場,是欖仁媽媽的Live Podcast故事導讀。欖仁媽媽說故事,是以原創故事為主的兒童節⽬,特別為了此次合作製作了《 請記得偶》故事腳本。
故事內容串連了偶戲館的知名典藏品- ⾦光布袋戲的五爪⾦鷹,也融入了匈牙利、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偶戲⾓⾊,並以⽪影偶與漢武帝的典故,結合了現代與古今,訴說⼀段偶可陪伴、療癒,甚⾄⿎勵發聲的故事。
Live Podcast和線上收聽故事有許多不同處,除了表演者的陳述與呈現⽅式,背景⾳樂與聽眾的反應,更是帶給聽眾們更沈浸的參與感。無論是卡林巴琴、鐘琴,或是⿎,搭配著故事的情節,輕鬆隨意的撥弄與敲打琴鍵,都能⼀把攫住聽眾的專注⼒,在說故事的20分鐘裡,眾⼈的專注度,從未離開。
孩⼦是天⽣的操偶師!
在偶戲館裡,萬物皆為偶。
聽完故事後,參加的親⼦組合可以根據⼀份引導單,開始發想⾃⼰與故事中偶的關聯,設計屬於⾃⼰來到偶戲館的故事。家長們負責製作場景、孩⼦們則製作光影偶。透過繪製⼈偶、連接能操縱的關節,孩⼦們也開始相互討論,並⾃⾏採排起預計想訴說的故事。透過⾃製的偶,孩⼦揉合了想像與⼼事,或許是說⼀段開⼼的往事、也或許提及了⽇常的煩惱,家長們也在共創故事的過程裡,多瞭解了孩⼦⼩⼩腦袋裡的⼤⼤世界。
孩⼦們完成光影偶後,陸續踴躍上台分享⾃⼰的偶戲。原本擔⼼孩⼦會因為緊張或害羞拒絕分享,但或許正是光影偶的特性,孩⼦們化⾝為⼩⼩操偶師,在布幕後⽅表演相當隱蔽且安全,透過扭動偶的關節產⽣動作,搭配著變換的場景,想像⼒就是超能⼒,或許我們與偶,並沒有太⼤的區別?
活動在不斷翻玩偶的典故與可能性中結束,偶與故事互為主體,能以不同載體呈現與敘事,台北偶戲館在新的⼀年,依然會陸續推出許多融合當代藝術家的活動,相當值得不斷回訪與關注。
延伸展覽
布袋戲的創新從來都不是這個時代的專屬新潮流,從歷史的發展到每一次搬演的過程都是一次新的嘗試,本次展覽聚焦「戲偶子劇團」、「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於當代在地故事爬梳實踐中,思索動態狀態下的布袋戲的「創新」意義,回應台北偶戲館於偶的多元面貌探討。
一個在科技公司擔任國外業務經理十餘年,為愛將職業跑道與語言,轉譯為兒童文學的地方二寶媽
關於欖仁媽媽的原創Podcast, 歡迎點此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user/olimamaschool/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