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老派博粉】航向新世界:瓦薩沈船博物館

【專欄|老派博粉】航向新世界:瓦薩沈船博物館

高舉桅杆的她,就像整裝完畢的海軍一般,那股氣勢絲毫不像歷經390年的歲月,彷彿隨時準備邁向無垠的大海,迎向挑戰…
圖片來源|瓦薩沈船博物館官網
 起於好奇心與另闢獲取香料途徑的目的,距今五百年以前,歐洲的人們揚起船帆,開啟大航海時代。九月秋風徐徐,讓我們在微風中吹起號角,穿越時空成為十七世紀的掌舵手,到北歐瑞典劃開嶄新的航程。
 坐上斯德哥爾摩的路面電車,來到南方的動物園島,座落於碼頭旁的即是瓦薩沈船博物館。一眼望去,高舉桅杆的她,就像整裝完畢的海軍艦艇,那股氣勢絲毫不像歷經390年的歲月,彷彿隨時準備邁向無垠的大海,迎向挑戰。同時,亦讓到訪的我們,對她產生無比的好奇,想再靠近一些,觸摸屬於她的故事。
圖片來源|瓦薩沈船博物館官網
 一踏入博物館,這艘全世界僅存的17世紀戰艦——瓦薩號(Vasa),完整呈現我們於眼前,木頭船身上的參差亦緩緩訴說著她的誕生與命運浮沈……
 17世紀的瑞典,在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治理下逐漸壯大,搖轉成為波羅的海的強盛國之一。為了抵禦波蘭軍隊,古斯塔夫下令建造戰艦,以王朝之名為名的瓦薩號因而誕生。費時兩年,並在眾多造船專家的努力下,1627的春天,這艘約有23層樓長、16層樓高的巨大戰艦終於問世。隔年的冬天,古斯塔夫二世親自登上瓦薩號,在他的指令下,這艘戰艦承載64座大砲,整座船身也如色彩斑斕的雕塑品,足顯一國的威武。
 然而,在弘揚瑞典的耀眼奪目之時,也是瓦薩號沉於黯淡的時刻竟然也隨之而來。1628的夏天,以軍備之需而啟航的瓦薩號,在眾人的擁戴與盼望中駛離港口,海面風平浪靜,船板卻在航行二十分鐘後被海水淹沒,就此三百年的時間與深海共存。這場災難看似突如其來,建造過程中的疏失卻在後續的調查露出。博物館中靜態與動態的模擬展示,皆向我們闡述著當時的狀況。儘管當時瑞典的造船技術已臻成熟,卻因國王下令將大砲的數量增至上述提及的64座,這個數量遠遠超過船體可以負荷的重量;此外,由於追求續航力、火力及防護力,整艘船格外的笨重與失衡,因此如同館中沉船場景的模擬展示一般,瓦薩號於瞬間消失於海平面。
圖片來源|瓦薩沈船博物館官網
 後來,人們漸漸淡忘這場浩劫,時光流轉三百多年後,研究員安德斯,法蘭森(Anders Franzén)經過多年籌劃並與瑞典政府合作,在1961年那天將我們如今看到的瓦薩號從深海泥沼中打撈上岸,並再現於世人眼前。而經過多年研究與修復,以船體為基底,於1990年在動物園島的碼頭旁,開啟瓦薩號在這世上新的航向。她就如17世紀人們生活的投影,船中的衣物、骨骸、器具與裝飾等文物,都向我們生動演繹著當時瑞典人民的日常、造船與工藝技術,以及國王的政治野心。更因是僅存的17世紀戰艦,博物館如今已成為斯德哥爾摩長年參觀人數居高不下的場館,她不僅掌握瑞典躍為強國的希望與政治上的新航線,亦珍藏著當時人民與海洋之間緊密的連結。
 踏出博物館,再好好地、細細地端詳她,或許在不知覺間,我們也會感染上瓦薩號曾被賦予的希冀,即使知道未來充滿著挑戰甚至劫難,仍然願意勇往直前。如果您在某一天來到瑞典,記得在旅行清單寫上這間博物館,讓瓦薩號為您導航至過去,再回到當下,擁有一趟銘心的旅程。
【博物館二三事|瓦薩沈船博物館】
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動物園島上的—瓦薩沈船博物館 The Vasa Museum,98%還原
全世界僅存的十七世紀戰艦「瓦薩號」。館中除經歷三百年後打撈起的船體、相關文
物與模擬展示,更提供多種語言的語音導覽和定時英語導覽,因此長年吸引眾多旅客
到訪一窺瓦薩號甲板下的故事。
瓦薩沈船博物館 官網|https://www.vasamuseet.se/en
老派博粉( 69篇 )

我們是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專注於博物館的觀眾經驗創造,嘗試以新的概念與方式思考參觀經驗的各種可能。希望創造出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的參觀經驗,連結更多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讓藝文體驗的旅程不再只是單向接收知識,能夠真實深刻地與博物館經典藏品溝通,並推動「造訪博物館」成為所有人日常休閒活動之首選項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