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紙上是孩子這一年的學習表現,採分科目敘述。一年級上的科目有:芬蘭語、數學、環境研究、音樂、手工藝、視覺藝術和體育,全部採用質性描述,沒有任何的分數與等第,老師在每一個科目下敘述了孩子的學習狀況並提供建議。
其中花最多篇幅仔細描述的是芬蘭語的學習,畢竟這就是這一年預備班的重點,關於目前Liv芬蘭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老師都做了詳細的敘述。老師說其實她所理解的芬蘭語比能表達出來得多很多,只要透過圖像或更進一步解釋,她都能掌握得很好,因此表達能力就是她二年級進入普通班的芬蘭語學習重點,也因為芬蘭語是她的第二語言,因此每個禮拜都會幫她安排特別加強的課。
老師也說上了二年級又進入普通班,其他科目的學習難度也會跟著加深,如果有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我們隨時可反應,學校都可以為孩子另外安排加強的課程,由特教老師進行授課。
這就是芬蘭教育「把每一個孩子都拉上來」、「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芬蘭小學裡的特教老師並不是只特定幫某些孩子上課,而是任何需要加強的孩子,都會安排特教老師協助,Liv這一年也曾上了好一陣子特教老師的一對二芬蘭語加強課程。
學習報告書第二頁
而第二張紙上寫的是孩子的行為表現評估,主要包含四個部分,第一是生活好習慣,指的是平時的禮貌及常規的表現;第二是團體互動,例如能與同學互相溝通與合作,遵守約定等等;第三是愛護環境,能愛護自然環境與校園環境,不任意破壞;第四是責任心,對自己的學習及生活負責,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完成課堂上的任務等等。
最後,老師再加上對孩子全面性的綜合觀察描述,例如老師提到Liv從一開始的害羞慢熱,到現在上課能踴躍發言,還會跟老師開玩笑,真的進步很多。老師最後下的結論是,Liv這一年成熟獨立很多,進入二年級雖然挑戰也會跟著變多,但相信她能適應得很好,因為她已經是個「大女孩」了!
老師對孩子細膩的觀察,深入的了解,彷彿沒有任何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而且這一年來在學校都沒有任何標準化測驗,卻能如此精準的評估孩子的學習表現並給予建議,真的讓我們既佩服又感動。
當初我們在台灣為孩子選擇自學,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讓孩子的學習被侷限在標準化測驗中,標準化測驗不可否認的當然有一定的功能及重要性,但它卻沒辦法測量出在許多學習過程中無法量化的面向,而且過度重視它,只會讓學習者與教學者陷入無止盡的排名與競爭迷思,傷害了學習的本質,抹滅了許多孩子的學習興趣。
沒有標準化測驗的芬蘭小學,在孩子一年的學習過後,給家長的就是這樣的兩張學習報告書,沒有分數沒有等第,當然也不會有排名與獎項,但比起一格格寫著「優甲乙丙丁」、在每個學生都一樣的學習表現敘述上按程度打勾的成績單,或者印著大大名字的獎狀,更讓人了解孩子這一年的學習狀況,也感覺更加貼近了學生與家長的心。
芬蘭小學教育理念: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芬紛聊天:芬蘭逐夢上學路
讀了一年芬蘭小學後,女兒在結業式領到了學習報告書,就是薄薄的兩張A4紙,上面全部是芬蘭文。
看不懂怎麼辦呢?不用擔心,因為老師會邀請家長與學生進行親師生期末會談,解釋與補充報告書的內容,而且還貼心的為我們請了中文翻譯。
親師「生」座談代表孩子也要一起參加,因為孩子是學習的主人,當然有權利知道老師對他這一年來學習表現的評估,而且也可以一起加入討論與提問。
學習報告書第一頁
芬紛聊天( 71篇 )追蹤作者
一家三口為了追求夢想遠赴芬蘭求學,開始北歐生活與教育觀察的紀錄。 七歲的女兒Liv進入芬蘭公立小學,真實體驗傳說中的芬蘭教育;原為台灣小學老師的媽媽,透過對芬蘭教育的觀察,對教育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像。 想更認識我們請到: https://www.facebook.com/GarageeStudioInFin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