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與稅務之交錯:歐洲諸國之藝術抵稅制度初探與臺灣現制反思

藝術與稅務之交錯:歐洲諸國之藝術抵稅制度初探與臺灣現制反思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axation: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ax Deduction Systems for Art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a Reflection on Taiwan’s Current System

近年藝術品價格水漲船高,名家大作於市場上更是價值連城,而歐洲重要美術館、博物館多為公立機構,如何能有預算接連購入此類高價大師之作?如果深入探究,便會發現這些新收錄藏品未必是直接自交易市場上購得,而是透過各國以藝術品抵繳稅捐之制度取得。本文以下將介紹藝術品抵稅制度上較成熟的英、法、義等國之運作狀況,並回顧臺灣的情形,以作為比較、借鑒與參考。
如定期走訪諸如法、英等國之重要館舍或畫廊,或偶可發現在作品標示牌上以鮮明顏色標示著「新收錄」或「新藏品」字樣的新收錄藏品。例如奧賽美術館於2023年即展出新收錄的克勞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作品《迪耶普的懸崖》(Sur la falaise de Dieppe,1897)(註1),一旁即以鮮明的黃底白字註明「Nouvelle acquisition」,提醒觀者對之多施眼光。...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徐佳緯( 2篇 )

執業律師,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碩士,日內瓦藝術法基金會會員。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