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繼宣告將擴大亞洲總部空間的三大國際拍賣行中,富藝斯(Phillips)位於西九文化區的新總部最早迎接新局,在香港巴塞爾展會開幕前舉辦了盛大的開幕。在開幕前本刊便曾採訪富藝斯亞洲區主席陳遵文(Jonathan Crockett),請他與我們分享其對香港與亞洲市場近況的觀察。

富藝斯選擇進駐西九文化區來自「香港文化區」的思考,緊鄰M+與香港故宮,富藝斯將自身定位在同樣的核心文化位置。擁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六層的空間,除了高度能見度,高達55,000平方英尺的全新場地,讓富藝斯擁有香港所有拍賣行中最大的場地。在展覽籌備上積極且具企圖心的M+是香港藝文人士紛紛看好的藝文場館,對富藝斯而言,將藝術、展覽、拍賣相結合,對富藝斯而言「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品牌建立行動」。再加上香港政府鼓勵私人開發西九文化區,各種機構、金融服務和銀行均相繼進駐,瑞銀(UBS)也將在僅幾百米之遙建設大樓。緊鄰機場快綫九龍站、圓方等結合精品與精緻餐飲的購物中心、數家五星級酒店。無論在地理位置、能見度與產業相關需求配套上,都給了富藝斯獨特的優勢環境。
擁有永久性場地供全年使用,富藝斯也將提高拍賣頻率,從過往的春秋兩拍之外,同時舉辦季間拍賣與一系列銷售與非銷售展覽。藝術品之外,珠寶、手錶、設計、攝影等各類項的拍賣、展覽、私人展售、紐約亮點拍品預展等活動,都會讓香港富藝斯的運作更類似紐約與倫敦總部的模式。

已達頂峰的市場?
面對整體動盪的金融市場,儘管藝術銷售在2022年仍舊穩健,但仍不乏有藝術市場觀察人士表達市場已接近頂峰,對此,陳遵文認為:「我不認為市場已達頂峰。因為如果觀察市場漲跌,會發現雖然有高峰和低谷,但由於市場持續慢慢增長,因此市場永遠沒有真正的頂峰。」儘管近來經濟仍處於不穩定的時期,但陳遵文認為2023年的前景依舊比去年好。觀看數據,即便在2022年,富藝斯全球也締造13億美元總成交額,成為成立227年來表現最強勁的一年;香港富藝斯也以8,5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巴斯基亞(Jeam-Michel Basquiat)的作品,顯示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仍很強勁。
陳遵文表示,在過往市場存在很多投機熱潮的情況下,我們使用「泡沫」一詞,意思是市場上的投機活動正在減少,但這不是壞事,其實市場的本質依然穩健。在拍賣的動態中,只需要兩個出價者就能推高價格。目前可能只有一個出價者,這意味著可以按照低估價格購買物品。而當經濟稍微好轉時,可能會有兩個或更多的出價者,就會推高價格。因此,對於有購買能力的人來說,現在是一個購買良機。事實上,在過去一年中由於情況不確定,人們並不知道哪裡是安全的避風港,而藝術和收藏品在財務不確定時期通常被證明是良好的財富儲存工具。因此,基於這些原因,陳遵文對於藝術市場仍然持樂觀態度。

觀察近來市場趨勢,陳遵文表示,其實無論何時,那些處於事業中期或晚期,被博物館收藏或是由全球頂尖畫廊代表,所謂的藍籌藝術家總是值得關注;擁有良好來源證明、最高品質或狀態最佳的作品,也依舊是錯過便不再的選擇。拍賣公司的角色便是如何把關跟運用其人際脈絡提供藏家適當的選擇。而早已建立將年輕藝術家第一次引入二級市場的領先拍賣行的名聲,陳遵文也認為這些名字是良好的購買機會,尤其是尚未被二級市場發現的年輕新興藝術家。因為市場可能在6個月或12個月內回升,現在這個小窗口是非常好的買進時機,當市場更活躍時,就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市場。
現今歐美正為趨勢的女性藝術家,陳遵文也認為依然會是藝術市場具有潛力的項目,這個趨勢並沒有改變。而過去五年亞洲一直在關注西方藝術,這樣的關注依舊會持續,但他也認為隨著交流更甚、關注更廣泛,不僅亞洲藏家的關注點會回歸到亞洲自身,歐美藏家也會開始更關注、購買亞洲藝術家的作品。陳遵文認為這樣的改變很可能會發生,因為「如果你看倫敦或紐約的情況,倫敦的拍賣會大約一半是本地的英國和歐洲藝術家,另一半是來自美洲和亞洲的國際作品。而紐約的拍賣會至少有50%是美國藝術家,其餘的是來自歐洲和亞洲的國際作品。目前在香港,至少富藝斯的情況是80%是西方的作品。我認為未來這種情況會改變,比例會更趨近於50%的亞洲藝術家和50%的西方藝術家。」因此富藝斯也會更關注亞洲在地的藝術家。與此同時,富藝斯在倫敦和紐約專擅的設計、版畫、攝影等項目,雖然在亞洲這類市場還不是很大,陳遵文也有意藉由混合類別的新型態拍賣會漸次地帶入亞洲市場。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