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投射之地
今年,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台灣美術雙年展」(以下簡稱「台雙展」)邁入第五屆,自首屆由策展人王嘉驥以「家」為主題策展,第二至四屆則由館內研究人員策展,以「台灣報到」為題、兩年為一週期觀察台灣當代藝術的現況與生態。今年即將於9月10日開幕的台雙展則打破了「台灣報到」的主題慣例,並在策展結構上改由一位館內策展人(林曉瑜)搭配一位客座策展人(吳達坤)共同策畫。
本屆台雙展題「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取自韋勒貝克的小說,共邀請30位/組台灣藝術家參展。談及本屆展覽,策展人林曉瑜表示,對她而言,台雙展是以藝術去論述什麼是台灣?以及對台灣藝術發展的地圖與觀察,其中包含了對於台灣的發現與再現、主體認同的自我辯證、藝術做為現實生活的理想投射等角度。策展人吳達坤則談到,在展覽規畫期間,台灣在現實中正面臨到新政府上台的階段,而回看過去二年,也可以感受到當時學運影響至今的各種轉變,雖然展覽本身並非直接對政治進行討論,但整體的社會現狀與情勢仍可在藝術家的創作中看到相關的反映。本次選擇韋勒貝克的小說做引,也是希望能以一種較為中性的方式與題目進行某種映照,觀眾可藉此產生「台灣」這個島嶼的現在甚至到未來的投射想像。吳達坤也談到,在韋勒貝克這本科幻小說中的某些末世情節,其實也銜接到我們所處世界中的恐怖情勢、IS組織發散等等現實狀態,「小說中提到紐約在某次恐怖攻擊下變成一片廢墟,而未來的人可以經過電子化的方式讓自己的意念一直持續複製到下一個生命體裡,但在多次的生化轉生後,記憶就會愈來愈模糊,直到最後只剩下一些動物性的本能,失去人原有的七情六慾」。在小說最後那座未知的島嶼就像天堂或某個希望之地,吳達坤認為在此之中,有著對未來的某種落實與呈現的渴望,這也是展覽命題所欲指向的意義。
非典型的觀看路徑
「希望策畫一檔非典型的雙年展」是策展人最初對展覽規畫的想像。在本次的台雙展中,除了30組藝術家作品與展場的關係外,空間設計也採取對小說文本的參照,擷取小說中的詞句於展場中引導觀眾。對此,吳達坤表示:「因為國美館的場地很特別,內部空間像長街、迷宮或是路徑,我們選取的這些句子會在空間中引導觀眾觀看的路徑,但這些文字不會貼在一般的視線高度上,因為我們也不希望文字干擾到藝術家的作品,而是希望讓觀眾透過這樣的引導,以不同的方式進入到作品裡面,提供不同的看展情境。」
延伸這樣的敘述方式與「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命題,本屆台雙展所邀集的藝術家與作品,各以不同角度與創作方法,呈現台灣在外在環境的急遽變化中,如何檢視、省思,並在跨越時空的語境下回看島嶼的變化與當代議題,提出未來世界的可能性。如王又平、李佳泓、黃奕捷、廖烜榛以家族記憶,與對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討論,構成指向當代運動情境的《錢江衍派》,或林介文以大型編織作品思考人與島嶼的關係、阮璽以手機為攝影創作工具,以溫暖的觀察角度記錄下台灣人民的生活與空間。侯俊明的《男洞》則延續自他的「亞洲人的父親」系列,以一對一訪談與再創作的方式,以個人生命經驗的累積,描繪出一片非物理性的複雜地景。由莊普、陳順築、吳東龍與蘇匯宇四位藝術家組成的「新店男孩」,則以作品回顧1985年李再鈐那座因為被影射帶有紅星符號,而被迫漆上其他顏色的極簡主義雕塑《低限的無限》。「新店男孩」將這件台灣藝術史的奇案轉換為科幻故事文本,以復古太空電影(Sci-fi movie)、2015年風災後的新店溪場景為視覺調性,鋪陳這段抽象藝術牽扯政治問題的科幻旅程。也許正如參展藝術家陳文祺在記者會中的分享:台灣創作者因生長地緣與環境,而生成了獨特的「島嶼人」式的觀看角度。對於「島嶼」一詞,它既可能是韋勒貝克書中對於未知天堂的想像,同時也可能是某種關於個體生命與思想的詮釋單位。
把慾望增加到令人難耐的程度,同時將滿足慾望的可能性變得愈來愈渺茫:這就是西方現代社會建立的單一原則。
—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
誰配得到永生?
2006年,法國作家韋勒貝克的著作《一座島嶼的可能性》(The Possibility of an Island),以「你們之中,誰配得到永生!?」這個非問句展開,這本略有政治不正確傾向的科幻小說內容,在當時曾造成法國文學界一陣騷動。小說故事內容往返於現世中的主角丹尼爾1號,與2000年後,他未來的複製人丹尼爾24號與25號之間,探討在高端的生化科學發展下,人類可能進入永生,但未來的複製人雖承繼了丹尼爾的記憶,在看似得到永生的軀殼下,卻逐漸喪失了原本的人性,一如希臘神話中,獲得永生卻不斷趨臨老死、求死不得的女預言者西比兒(Sybil)。對於身體與永生的崇拜,成為貫穿這本小說的母題,也被描繪為某種無止盡的末日,未來的複製人不但無法解讀自身源頭(丹尼爾1號)所遺下的自傳,同時也無法在他們的生活中找到何謂「真實」。故事最後,兩個產生自覺的複製人(瑪麗23號跟丹尼爾25號)分別自紐約市的廢墟和西班牙南部的荒原出發,去尋找不為人知的天堂,一座不知位於何方的小島。
張碩尹│盲打誤撞 錄像、觀眾參與觀念創作 尺寸依展出場地而定 2016 藝術家自藏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
Tags
林怡秀( 13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