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基因

藝術基因

此外,Parcours項目堂堂邁入第六年,在城市重要指標陳設藝術裝置。走在市中心廣場,逾20位藝術家分別現地創…
此外,Parcours項目堂堂邁入第六年,在城市重要指標陳設藝術裝置。走在市中心廣場,逾20位藝術家分別現地創作了大型公共裝置,散落在各個地標。例如在十六世紀的舊市政廳裡的作品是藝術家Piero Golia之作,即象徵向威權挑戰,在朱紅色的古老牆面,欄杆的建築裡的斷頭台作品,撼動心靈與視覺。
巴塞爾不斷隨著時代經濟的變化而轉變,是與時俱進的藝博會,致力於建立全球重要的藝術交易平台,其成功關鍵也在於能夠洞察市場的趨勢。舉例來說,2002年巴塞爾把觸角延伸到美國邁阿密,透過邁阿密海灘幅射而出的北美到南美,打開美國市場的能見度;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資本市場,亞洲隨即成為資金蜂擁而入的吸金地,巴塞爾洞悉市場展開新策略,深入亞洲購併香港藝博會(ART HK),2013年起正式改名為香港巴塞爾,藉此拓展亞洲藏家族群。
Parcours項目中的其中一項作品在舊市政廳,藝術家Piero Golia擺放一件斷頭台,挑戰權威。
強勁的藝術品交易平台
今年參展畫廊共223家,預展當天人潮擠滿畫廊,不少頂級畫廊在一天之內翻牆數次,巴塞爾藝術展立於不敗的優勢,在於創造了良好的藝術品交易機制,透過此平台讓藝術品交易公開透明的合作默契。巴塞爾委員會每年會挑選出六位評審進行藝廊審核,創下不可動搖的品牌公信力,其創造健全的審核機制就是吸引世界各地藝廊、收藏家、藝術經紀人等匯聚於此的原因。
這次不少頂級畫廊對於今年在瑞士巴塞爾的銷售成績感到高度滿意,甚至有不少畫廊表示今年的銷售幾乎是參展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這不僅歸功於評審嚴格篩選藝術家名單及其作品外,也與巴塞爾逾45年以來樹立的知名度有關,幾乎全世界具有企圖心的畫廊都希望能夠進入巴塞爾場域。
頂級畫廊Hauser & Wirth的副總裁與合夥人之一的Marc Payot觀察指出,巴塞爾藝術展跟其他競爭的國際展會相比,依舊是全球最具規模的藝博會。來自紐約的藝術經紀人Fergus McCaffrey也以「巴塞爾就像奧林匹克競技場」來形容這個平台其藝術品交易競爭是如何的激烈。近百年來的澱積,瑞士巴塞爾的藝術氛圍已濃濃的成為這座小城市的文化基因。遍布各處的美術館、基金會到當地藏家私人宅邸裡的驚人藏品,莫不豐富著這座城鎮。透過展會的安排,全球各地的收藏家、策展人、畫廊經紀人,都來到了這處聖地,逛巴塞爾藝術展,逛相鄰的衛星展,參訪當地同時舉行的美術館、基金會展覽等,例如貝耶勒基金會展出的後印象派高更(Paul Gauquin)大溪地時期精彩之作,就成為必訪之處。此外,來到巴塞爾,若能透過關係一訪當地私人藏家家族,近百年甚至逾百年的三代收藏,盡收眼簾,絕對讓人驚嘆不已。在這樣的氛圍下,身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展,巴塞爾藝術展的私人藏家項目安排,就成為藝術圈裡津津樂道的話題。
越南裔丹麥藝術家傅丹(左)不但是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的代表藝術家,也是這次藝術家論壇的來賓。
頂級藏家匯聚 學術與市場兼備
另一方面,巴塞爾對於藏家的服務也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展外的各項參訪活動外,展內的看展時間管理也有其獨到之處。巴塞爾會針對不同的藏家族群提供不同等級的卡別,再安排不同時段進場看作品,除了讓藏家與藝廊有更充裕的時間討論、議價外,也讓彼此有更多交流的時刻;在這段時間藏家見到的作品幾乎都是最棒的精品,不少重要作品都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創下亮麗的成交。今年在17日的開幕預展前的一、二小時內即開出紅盤,而且成交價格十分漂亮。
近年來,藝博會數量大幅增加,英國斐列茲前進美國市場,在紐約聲勢浩大,似乎有緊追巴塞爾的意圖,不過摩帝富藝術集團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則抱持不同看法,他表示倫敦斐列茲與巴塞爾特性差異甚大,斐列茲多以鎖定新興藝術家為主,但巴塞爾的現代經典大師之作仍居主流,無人能出其右。
巴塞爾藝術展另一大特色是推薦的藝術家不僅具備知名度,同時也必須具備學術根底與市場潛力。巴塞爾藝術展重頭戲是位於一樓的現當代藝術展區,今年各大畫廊推薦的藝術家名單,多是學術與市場兼備的過世藝術家與在世藝術家,現代藝術大師包括畢卡索、達利、席勒、雷捷、賈克梅第等;當代藝術家中則有赫斯特、巴塞利茲、李希特、培根、佛洛伊德、湯伯利、波伊斯、基弗、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李奇登斯坦、德庫寧、昆斯、卡普爾等。近一、兩年受到關注的韓國現代藝術家李禹煥(Lee Ufan)作品也出現在展場等,攝影方面則有杉本博司、古爾斯基、曼雷等,以及火紅的女性藝術家杜馬斯(Marlene Dumas),杜馬斯之作目前正在貝耶勒基金會舉辦大型回顧展「影像的負擔」。而最近受到矚目的色域畫派的Scully、日本藝術家森萬理子、雕塑家麥卡錫(Paul McCarthy)等,都是展場的焦點。例如Spruth Magers藝廊推出攝影家古爾斯基2012年的攝影之作,以90萬歐元售出。展會期間,不少頂級畫廊的牆面都已換了幾輪,如紐約的佩斯畫廊(Pace)展出羅森伯格於1980至1990年的個展其作品幾乎全部售罄。巴黎藝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 推薦的波伊斯1985年代精彩之作《Scala Libera》,以155萬歐元成交。挖掘不少潛力藝術家的David Zwirner藝廊帶來杜馬斯2002年的畫作也在很短時間內以350萬美元成交。在紐約與東京街設有據點的Blum &Poe推出兩件李禹煥的作品也分別以95萬美元以及1100萬美元售出。
今年正逢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圈人士在行程規畫上也會將兩者並列一起,近幾年來巴塞爾的亮點藝術家不少也是威尼斯雙年展的參展藝術家。例如,今年受邀參加巴塞爾的藝術家論壇的越南裔丹麥藝術家傅丹(Danh Vo),同時也威尼斯雙年展代表丹麥國家館參展的代表藝術家,此外參加威尼斯主題展的巴塞利茲其作品在Art Basel也是精彩亮點,這群藝術家不僅深具學術基礎,在市場上也是備受肯定,擁有穩固的藏家族群。
2015年,是Art Basel邁入45年的重要盛事,由JRP|Ringier出版《Art Basel | Year 45》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博物館總監以及國際知名人士暢談心目中的巴塞爾,以及巴塞爾今日之所以能執世界藝術市場之牛耳的歷程,也成為各藏家獲贈的巴塞爾重要歷程紀錄。
巴塞爾藝術展於1970年由瑞士三位具前瞻眼光的藝術經紀人創辦而成,由於其與時俱進的策略,在近半世紀的全球藝術展會競爭裡,持續扮演著主導藝術市場的關鍵位置。本屆巴塞爾藝術展,本刊由陳意華、嚴仲唐、賴逸君、翁浩源組成的特派採訪小組,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的巴塞爾現場。
時序進入初夏,6月的巴塞爾,天氣裡滲透著春天的微涼,一年一度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於6月18日隆重揭開序幕,展至21日為止。今年,第三屆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把展期提前至3月舉辦,與6月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錯開,以吸引更多亞洲藏家參與盛會,此項策略贏得不少藝術界的掌聲,相對地也帶動了瑞士巴塞爾的熱潮。
17日的預展當天,巴塞爾的廣場上,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行為藝術表演帶動熱潮,由概念藝術家Rirkrit Tiravanija、德國建築師Nikolaus Hirsch與Michel Muller,以及芬蘭廚師Antto Melasniemi共同打造而成的大型裝置,其行為藝術行動吸引現場人士共襄盛舉,以《Do we dream under the same sky》為題,由藝術家帶領團隊從做菜到參與者自行洗碗的DIY過程中,理解如何利用自然資源再利用的概念進行創作,並且體驗資源平均分享的樂趣。
行為藝術《Do we dream under the same sky》在入口除廣場搭起棚架,邀請觀眾自行做菜、清洗餐具,體會自然資源的議題。
陳意華( 1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