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和諧中的多重維度:布魯諾.默因納德臺北雙個展「永恆」與「交響樂」

和諧中的多重維度:布魯諾.默因納德臺北雙個展「永恆」與「交響樂」

近期,位於臺北民生社區一隅的白卡藝廊為法國藝術家布魯諾.默因納德舉辦臺灣首度雙個展,分別為白卡藝廊空間內的「永恆」(Éternité),以及路易莎咖啡象山藝文中心的「交響樂」(Symphonie),聚焦位居其創作核心的繪畫。這既為在地觀眾提供了全面認識這位創作者的契機,也是藝廊品牌再定位過程中意味深遠的一語雙關。

布魯諾.默因納德(Bruno Moinard)是誰?在搜索引擎輸入這個名字,至少會同時獲得三個答案:家具設計師默因納德,其設計事務所Bruno Moinard Éditions以風格簡約卻多變的家具、織毯等而知名;室內建築設計師默因納德,光是與卡地亞(Cartier)、愛馬仕(Hermès)等國際一線品牌的長期合作,就令其與合夥人共同經營的Moinard-Bétaille設計事務所聲名大噪;藝術家默因納德,揮灑於畫布和紙張上的筆觸與線條變幻萬千,動感十足,卻也透著潤物細無聲般的靜謐。

不用懷疑,這是同一位布魯諾.默因納德。開宗明義而言,與其稱之為一位跨領域的全才,不如說,他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一個具創造性的完整靈魂,所自然展露出的多元面向。

藝術家布魯諾.默因納德肖像。©Jacques Pépion

近期,位於臺北民生社區一隅的白卡藝廊(Carte Blanche Galerie)為這位資歷豐富的法國藝術家舉辦臺灣首度雙個展,分別為白卡藝廊空間內的「永恆」(Éternité,展期3月15日至5月12日),以及路易莎咖啡象山藝文中心的「交響樂」(Symphonie,展期3月15日至4月1日),聚焦位居其創作核心的繪畫。這既為在地觀眾提供了全面認識這位創作者的契機,也是藝廊品牌再定位過程中意味深遠的一語雙關:負責人侯芯巧(Stephanie Hou)力圖打造的是一間「maison d’art」,直譯「藝術之家」,其本質為一個納入廣泛意義上的美學經驗與靈感的平台。在這裡,所有「美」之物件與環境,俯拾皆是藝術,無論是牆上的繪畫,還是實用的沙發椅、茶几或燈盞,無分藝術之高下。而「carte blanche」在法語中有「全權委任」之意,如同提供一張可供任意發揮的白紙,不為創作者、也不為觀眾設限。這一定位與布魯諾.默因納德在不同創作形式之間的游刃有餘,可謂相得益彰。

而位於路易莎咖啡象山藝文中心的「交響樂」一展在4月1日結束後,兩展合二而一,以「Grand Finale」為題,在白卡藝廊空間繼續展出,更強調空間、藝術與家具設計的整體美學。

布魯諾.默因納德(Bruno Moinard)於白卡藝廊(Carte Blanche Galerie)舉辦個展「永恆」(Éternité),展覽一景。(攝影/Meanwhile Studio)

繪畫、設計與建築的「三位一體」

許多人了解默因納德的開始,是卡地亞自1996年起就邀請他和夥伴為全球各地的精品店設計,以及他為愛馬仕總部、巴黎世家(Balenciaga)總部以及Karl Lagerfeld私宅、拉圖城堡酒莊(Château Latour)等傳奇所操刀的空間設計。或許我們很容易認為他的繪畫,是以這些亮眼作品為代表的「主業」之外的餘暇雅興,實則不然。

默因納德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說:「繪畫從未離開過我。」對他而言,繪畫是九歲時就明確的志趣,也在此後成長、求學與工作的漫長年歲中滋養了他羽翼漸豐的創作生命。1970年代在法國國立高等應用與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室內設計期間,默因納德從前一階段緊隨古典與現代主義大師學步的少年時期,跨入一種更貼近現代性的創作養成。他回憶起老師們會帶學生走出校園、在巴黎捕捉戶外光線,在不同地方寫生、學習光線的種種,「抽象地來說,重要的並不是如何在畫面上複製一片風景,而是如何從一片風景中提取情感。」在繪畫與建築室內設計的養成中,默因納德學會用畫筆描繪房子內部的空間,但更學會了「如何畫出結構、如何找到空間的氛圍」。

布魯諾.默因納德(Bruno Moinard)於白卡藝廊(Carte Blanche Galerie)舉辦個展「永恆」(Éternité),展覽一景。(攝影/Meanwhile Studio)

畢業後,他曾有機會與法國設計界傳奇安德莉.普特曼(Andrée Putman)共事16年,隨後開設了自己的設計公司,迄今25年。提筆作畫始終是他工作的方式,他筆下的繪畫手稿先於設計稿而誕生,此次在白卡藝廊也同步對照展出這些手稿與最終完成的建築內部照片,畫稿上揮灑的色彩和線條、與精確的透視比例,同時透露出默因納德兼具豐沛想像與精準結構的繪畫功力。

布魯諾.默因納德(Bruno Moinard)於白卡藝廊(Carte Blanche Galerie)舉辦個展「永恆」(Éternité),展覽一景。(攝影/Meanwhile Studio)

同時,更為純粹地、不為特定設計案而作畫,對默因納德的創作生命而言至關重要。無論是早年為普特曼的事務所工作,還是如今自身經營的事業給他大量旅行的機會,他都不改每日見縫插針畫畫的習慣,隨時撿拾周遭風景與片斷媒材,日漸累積可觀的素描、繪畫與拼貼。他將自己在日常生活與旅途中的觀察,比作一部不斷捕捉影像的相機,在好奇心、熱情和愉悅的驅使下,匯集而成其生命足跡的「旅行手札」。如今他每週有兩三天會獨自前往自己專為繪畫而設的工作室,在那裡同時專注於好幾幅畫面,在這樣的節奏中釋放那些在設計與旅行間不斷累積的能量。與此同時,他描繪風景與空間的畫作間蘊藏著無數設計靈感,抽象畫則不時為織毯設計帶去完美的造型。

布魯諾.默因納德(Bruno Moinard)於白卡藝廊(Carte Blanche Galerie)舉辦個展「永恆」(Éternité),展覽一景。(攝影/Meanwhile Studio)

繪畫、設計與建築,如是共同構成默因納德創作生命中本質上相通相融的「三位一體」。他認為自己同時需要這三種活動,在家具與室內設計的團隊工作之外,繪畫在其生命中的角色從未改變,兒時為之著迷的初心如同未曾乾涸的泉源,也如靈魂的鏡子。他不斷透過這一面面繪畫的「鏡子」,去與更多靈感相遇,滋養著所有類型的工作和創作。

布魯諾.默因納德於路易莎咖啡象山藝文中心(Louisa Art Center)舉辦的個展「交響樂」(Symphonie)。(攝影/Meanwhile Studio)

雙個展的一體兩面

不間斷的繪畫為默因納德帶來許多「思考的時刻」,他長久以來在觀察與作畫間、在「潛意識中訓練自己的大腦」。他描繪「繪畫喚起記憶,再用來創造不同的造型」。在這過程中,「有懷疑,也有尋覓」,更為他的創造性工作提供一個新的自由維度。作為這些過程的結晶,畫作本身大多在即興的狀態下完成,而這些即興,也建立在長久以來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上。

布魯諾.默因納德,《紅色建構》,水粉、紙本,105×76cm,2019(白卡藝廊提供)

這些畫作既非全然抽象,也無法以具象來明確指認。它們中間有些在畫題與畫面之間建立起較為直接的關聯,像是《畫室》(Atelier,2018)、《琴鍵》(Clavier,2018)、《崖壁的起伏》(Relief falaise,2020)、《瀑布》(Chute,2021)、《雨與霧》(Pluie et brouillard,2023)等;有些以二者之間的張力來打開更多想像與感知的空間,例如《聲音的回返》(Retour du son,2023)如翻卷的巨浪,《中場的音樂》(Entracte,2023)彷彿被落雨模糊的玻璃窗;更多的,則朝向開放的視覺與感知經驗敞開。默因納德在某些時候會幾乎同步地在一組元素間創作,以他的紙本水彩為例,有藍與黑為主的作品(如2020年的《群聚》、《飛向藍天》、《海浪與柱》,或2019年的《窗》、《藍絨》),也有一組以紅、白、黑為主的變奏(如2019年的《孔洞》、《紅色建構》),他同樣並不刻意以系列來推進創作,更多是以連貫的尋覓,在創作生命的縫隙間穿針引線。

布魯諾.默因納德,《藍色旋律》 ,2023 (白卡藝廊提供)

對默因納德而言,繪畫是一樁「享受材料」的樂事。面對畫布,他會用或厚重或薄塗的油彩、用混合顏料、用鉛筆以塑造大小、長度等等;面對紙本,他會採用撕、裁、挖、黏等處理方法,實驗和把玩不同形態的尺寸和拼貼。對於紙、筆、墨、顏料這樣的媒材,他也並無預設的偏好,廣納東、西方的不同畫材,拼貼素材也可見不同形態的介質和印刷品。這樣的創作自由同樣可在其他類型的創作中發現異曲同工之處,如「永恆」展覽現場展示有一方茶几,燈光透過毛玻璃,在地毯上投下粼粼水波般的光影;又如一件被用作檯燈基座的,看似木質、實為銅雕的桌上小雕塑,材料所營造出的物理性、進而感官性的質感,與平面繪畫共享了詩般意趣。融合多重元素的混合體,又在截然不同的形式與風格之下形成呼應與連貫,恰可映照出默因納德創作內在的一致性。

布魯諾.默因納德,《永恆》,油彩、畫布  175×175cm ,2023(白卡藝廊提供)

此次雙個展由白卡藝廊負責人侯芯巧構想和策劃,她與默因納德共同為此次臺北雙個展挑選、分配作品和規劃空間佈局,令其各自呈現不同的審美氛圍。在白卡藝廊展出的「永恆」包含繪畫、設計家具與建築手稿,令人可一次感受到默因納德的創作內在。在他看來,「永恆」意味著對時間侵蝕的抵禦,意味著某些不隨潮流而變的東西,呼應展覽整體上的自成一格。像是城市的落雨、山脈一隅的光線,所有那些從古至今不斷被觀看、被描繪之物,在不同創作者的作品中既變幻萬千、又亙古雋永,默因納德藉繪畫與設計加入了這條長河。

布魯諾.默因納德與白卡藝廊負責人侯芯巧合影。(攝影/Meanwhile Studio)

而在更像白盒子空間的象山藝文中心,一些具有明顯音樂性的作品共同演奏一席無聲的「交響樂」。默因納德在法國鋼琴家尚-艾弗藍.巴佛傑(Jean-Efflam Bavouzet)的琴聲中揮筆而就的畫作也在其間,《約瑟夫.海頓》(Jef Haydn (diptych),2023)以躍動的筆觸、深邃莫測的背景記錄下了這種激發靈感的碰撞。在這個展覽中,作品之間、作品內部各元素、各媒材間的碰撞節奏,營造出某種在音樂廳中聆聽即興演出、次次皆有不同的感受。

一位藝術家的雙個展,凸顯兩個截然不同、卻宛如一體兩面的空間,同時也在它們之間架起了橋梁,往來其間的觀者可各自在感知的旅程中勾勒對藝術家的總體印象。默因納德自稱「指揮家」,或是一位每天都在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組織與平衡不同的創造性與審美經驗。他也推崇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受那光與美的文學辯證所啟發,拓展著思考與夢的維度。


“Grand Finale”
The symbiosis and harmonious union of Bruno Moinard Paintings and Bruno Moinard Éditions

展期|2024年4月10日至5月12日
地點|Carte Blanche Galerie 白卡藝廊(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69巷2-6號)
參觀方式|預約制(請聯繫 02- 27476738 或 info@carteblanchegalerie.com

Bruno Moinard「永恆」(Éternité)

展期|2024年3月15日至5月12日
地點|Carte Blanche Galerie 白卡藝廊(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69 巷 2-6號)

Bruno Moinard「交響樂」(Symphonie)

展期|2024年3月15日至4月1日
地點|路易莎象山藝文中心(Louisa Art Center)(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95 號)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