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從手藝的延續,看京都東寺為何斥資1億5,000萬元造一座廁所

從手藝的延續,看京都東寺為何斥資1億5,000萬元造一座廁所

在巴黎聖母院(聖母主座教堂,Notre-Dame de Paris)發生火災的同一天稍早,位於日本京都市中心的著名古寺東寺(又名教王護國寺),僧侶們正鄭重其事對一間新建好的傳統建築進行落成的儀式。這間廁所所耗費的金額,居然高達1億5,000萬元日幣。
巴黎聖母院(聖母主座教堂,Notre-Dame de Paris)發生火災的同一天稍早,位於日本京都市中心的著名古寺東寺(又名教王護國寺),僧侶們正鄭重其事對一間新建好的傳統建築進行落成的儀式。然而,這間乍看宛如傳統佛堂的建築物,居然是東寺新建的廁所,而且這間廁所所耗費的金額,居然高達1億5,000萬元日幣。即使是人工高昂的日本,這樣的建設費用也令人咋舌。
東寺金堂。(©Kakidai,C BY-SA 4.0)
在討論廁所之前,仍要先提一下蓋了這間廁所的京都東寺。常去日本京都遊玩的人,應該知道東寺的五重塔是京都相當著名的地標,若「發燒友」等級的玩家,可能還常去每個月21日在東寺所舉辦的跳蚤市場。然而,除了這種旅遊景點的知名度外,東寺在日本佛教的地位也相當重要。該寺不僅是當初平安京建都時就同時建立的國家寺院,更是日本高僧空海所主持的密教根本道場。在東寺講堂中留存了一組有21尊造像的密教尊像組合,是迄今唯一留存至今的唐代密宗立體曼荼羅,有些造像甚至是9世紀的原作,極為珍貴。目前部分的造像移往東京國立博物館(Tokyo National Museum)所舉辦的「國寶東寺——空海與佛像曼荼羅」,是東寺首次出借如此多造像的大型特展,介紹空海及其密教文物,可見東寺在佛教史以及佛教美術上的重要性。
空海大師畫像。(©維基百科)
如此重要的寺院,位處靠近車站的市中心,又有五重塔這樣顯眼的地標景點,自然是遊客時常到訪的觀光名勝。但去過東寺的人大概都有經驗,東寺的佛寺建築雖然大氣雍容,但他們的廁所卻很老舊,隱藏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相較於車站百貨公廁還配備免治馬桶跟暖氣,東寺的公廁不免顯得過於簡陋。京都市政府近來運用觀光住宿的稅收,想逐步改善觀光區的廁所品質,以「觀光廁所制度」為名加以補助,東寺的新建廁所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市政府的補助最多300萬日幣,但東寺的新建廁所卻高達1.5億日幣,不得不佩服宗教團體的財力之雄厚。
東寺五重塔。(攝影/Michael Reeve,CC BY-SA 3.0)
然而,這樣高價建造一間新廁所,絕不僅止於改善觀光品質這麼簡單而已。新落成的東寺廁所,不僅外觀是傳統建築,就連工法、建材,都盡量按照傳統的方式處理。據報導云,建築選材均是日本國內所產的檜木,工法上號稱是自平安時代以來所傳下。雖然東寺位處京都市中心,但畢竟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的一部份,即使是新建的建築,在風格上也需要與周遭的寺院建築調和。比如日本建築師高松伸(Shin Takamatsu)接受東本願寺的委託增建信眾接待所時,索性將整個建築體埋在地底,不去破壞本願寺原有的建築面貌。而東寺所採用的方法,則是用傳統材料、按傳統工法,蓋一間傳統的建築物,使公廁與其他的佛堂、佛塔,可以融為一體。
御影堂,空海住宿的房間。(©hiro,CC BY-SA 3.0)
這樣的解決方式也許所費不貲,但對於一所在佛教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古老寺院而言,他們所著眼的,遠不僅止於眼下的這間觀光公廁而已。去年燕子颱風侵襲日本,京都的古蹟受損嚴重。日本雖然是古蹟維護的大國,但面對日益稀少的傳統建築,相關的技術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保存古代的建築固然重要,但保存古代的技術也同樣關鍵。透過新建一棟傳統建築,不僅為了周遭整體環境的和諧,更藉由從無到有的一次實作演練,將傳統工法可以確切地傳承下去,也減低真正面對古蹟時出錯的機率。
台灣的古蹟不僅有「自燃」的問題,即使得以修復,也得面臨許多挑戰。過去的建築材料及施工技術在時代變遷下無法傳承,匠師也老去凋零,使修復的過程中容易因技術、工序或材料的問題造成爭議。尤其台灣許多古蹟在修復時已經毀損過甚,在修復時往往碰到技術上的門檻。因應此一困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曾就此著手推動保存傳習計畫,希望藉由國家支持,選拔相關領域的年輕學子向著名的匠師學藝,藉此保存傳統技術。
東寺講堂。(©維基百科)
不過,今日的台灣社會,能用傳統方式蓋一間新房的機會幾乎絕無僅有,即使以國家的力量傳承了技術,也苦無發揮的機會。台灣民間信仰建廟雖然相當興盛,但幾乎以現代建築技術為之,工藝裝飾的部分也嚴重仰賴中國進口的廉價機器製品,對於傳承台灣的傳統技術幾無任何幫助。台灣的宗教如此發達,卻無法作為傳承台灣傳統文化的基底,實在相當可惜。
金剛界曼荼羅。(©維基百科)
千手觀音。(©Michael Gunther ,CC BY-SA 4.0)
也許東寺的手筆,對台灣而言力有不逮,但像東寺這樣以古法新建相關設施,借助此一機會磨礪傳統工法,用來作為日後修復受損古蹟的先行演練,這樣的方式,很值得台灣借鏡。台灣許多寺院,即使寺院主體是相當優美的傳統建築,但在增建或新建附屬建築時,往往不去考量周遭景觀的協調,逕以現代的方式建造,破壞整體的景觀美感,這多少也是台灣街景混亂的原因之一。以傳統的方式蓋新建築,不應該視為過時,而是文化保護傳承的一環。在保存既有建築的同時,也能夠傳承延續,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成為絕響。
李孟學(Li Meng-Hsueh)( 95篇 )

嘉義市立美術館專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