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舉重若輕的異次元構成術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舉重若輕的異次元構成術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展覽現場,地面放置作品為《購物》(2017)、懸掛作品為《遊戲、舞與結構(移動)#5》(…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展覽現場,地面放置作品為《購物》(2017)、懸掛作品為《遊戲、舞與結構(移動)#5》(2018),牆面展示「如何不完全消失」攝影系列(2017)。(誠品畫廊提供)
每每踏入金氏徹平(Teppei Kaneuji)的展覽現場,總有琳瑯滿目之感,目之所及處皆有來自大眾文化、日常生活的視覺元素,以及對比鮮明的色彩並呈;與之相呼應的是種種購物場域中的視覺經驗,這恰是金氏徹平的創作與大眾消費系統層層連結之中的一環。甫於上週末在誠品畫廊開幕的個展「浪漫的羈絆」,展示出金氏徹平相當的創作幅度,幾已成為其標誌性視覺意象的「白色釋放」系列僅在其中佔據一小部分,重點反倒在於其首度在台亮相、或是這次在台灣現地創作的幾個系列。雖形態各異,卻依舊有章可循。
金氏徹平《白色釋放(建築物)#50》,樹脂/日用品,190x100x100cm,2018。(誠品畫廊提供)
金氏徹平最初的創作姿態中,有一種對那「獨自堆疊積木、再將之破壞」之孩童的投射;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個人化的作業形式逐漸與外部世界建立起愈來愈複雜的連結。近年來金氏徹平每到一處創作、展出,都以踏查式的購物、蒐集行為作為切入在地的捷徑,但他所尋找的並非通常被認為具有「標誌性」、「符號性」的當地獨特製品,反倒是唾手可得、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特質的共通物,譬如幾乎可在全世界任何玩具店找到的恐龍模型、玩具汽車。有別於許多以拾得物(found object)為創作基本素材的藝術家,構築起金氏徹平作品的那些日常用品,更多地是以昭顯其所蘊含的消費行為、社會系統這樣的姿態,出現在他的創作中。若觀者得以在下一次消費行為中,就此生出某些不同以往的想像,這恰是金氏徹平的用意所在。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展覽現場於台北誠品畫廊。(誠品畫廊提供)
這次展覽中有兩組作品直接在其最終呈現中體現了這種連結:《遊戲、舞與結構(移動)》串連起大眾漫畫中常見、卻不起眼的「配角」元素,懸掛的方式也呼應了台灣許多狹仄的常民小店利用垂直空間將貨品掛起的日常圖景;《購物》則用購物紙袋裝納各種經切割的石材,媒材間形成的巨大張力為一件裝置作品注入了敘事性,刺探現代消費系統之荒謬的同時,金氏徹平也其中投以末世般的預言:「你們所購買的,是自己的墓碑。」這兩件作品也恰是整個展覽中最可體現金氏徹平經常在創作中置入的藝術史互文性,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動態雕塑,以及日本物派藝術家、也是金氏徹平的老師小清水漸(Susumu Koshimizu)以巨大的無色信封容納石塊的著名裝置,皆是直接的參照。無論其作品如何遊走於不同維度與形態間,金氏徹平都將自己的創作置於藝術史的美學框架中去構想,孜孜不懈尋找跨越藝術體系中繪畫、雕塑、攝影等不同媒材間種種既有界線的途徑,更重要的是,畫下有別於這些既有界線的新界線,改變看世界的觀點。從這層意義上說,中文展題中的「羈絆」(barricade)勾畫出創作者其所處框架之間的詩性連結。
金氏徹平《青春粉絲俱樂部 #88》,塑膠人偶,26.5x16x37(h) cm,2018。(誠品畫廊提供)
金氏徹平《遊戲、舞與結構(填充玩具/銀)#2》,絹印/織品、棉,46x50x45cm,2016-2017。(誠品畫廊提供)
金氏徹平始終以材料拼貼、堆疊構成的手法來觸碰這些連結。無論是平面物質化、三維化的動漫形象,還是源自常民生活的物事萬千,都在這些勞作手法中完成各自的身分翻轉,原本的內涵意義被削弱甚至抹去,讓位於足以構築為某種全新整體形態的「建材」這樣的標準,哪一個適合當樑、哪一個適合當柱,而輕巧同時又保有堅韌者最投其所好。對於金氏徹平而言,堆砌,是為物件賦予新功能和新意義、在物與物之間建立起新的關聯性的最簡單方法,這幾乎貫穿於他所有作品之中。
金氏徹平/川島小鳥《如何不完全消失 #6 Ed. 1/5》,Lambda輸出,60x90cm,2017。(誠品畫廊提供)
金氏徹平《飛濺與薄片(人骨架/2017)#1》,塑膠、鋼、木製物件、人骨架模型,92x32x30cm,2017。(誠品畫廊提供)
「飛濺與薄片」系列中作為中心意象的人體、動物體骨架由各種似是而非之物構築而成,也有一律以淺色物件擺放組合的、宛若城市的骨骼碎片,它們都似一則則與我們自身難以分離、卻無法親見的虛構想像。動漫「軟雕塑」拼貼組合、二維形象拼貼的「遊戲、舞與結構」系列、利用可大量收購的公仔局部(如毛髮)拼裝的「青春粉絲俱樂部」系列、他最為知名的「白色釋放」系列,都是建構在堆砌拼裝基礎上,再透過不同方式讓個體元素「消逝」於一個全新整體中。此外更有在單一二維畫面內部完成這種拼裝的,如金氏徹平與攝影家川島小鳥(Kotori Kawashima)合作的攝影系列「如何不完全消失」,是藉由將模特置於種種無厘頭道具、物件、裝飾結構中,探討如何透過完成一半人格中的「非人」轉化、從而形塑偶像的可能;「區塊」系列繪畫利用如工地用反光貼紙等非美術材料,與僅作為對前者起固定作用的美術材料(油彩),完成一組角色翻轉式的拼貼實驗。
金氏徹平《區塊(光區)#3》,油彩、反光貼紙/木板,140x200x3.3cm,2018。(誠品畫廊提供)
金氏徹平《醇金 #3》,金箔、樹脂、塑膠人偶/青銅,162x62x34cm,2018。(誠品畫廊提供)
金氏徹平的「異次元」宛若某種平行世界,沒有距離我們(以為)的真實世界太遠,多年下來也發展出超乎的想像空間。儘管某些系列(對筆者而言,如「醇金」、「水煮白日夢」系列)隱約流露出徘徊於某種舒適圈之中的創作者困境,但金氏徹平宛若遊戲中孩童般難以遏制的實驗衝動,還是推著他繼續走這條舉重若輕的觀照之路,甚至近兩年來開始進行更為大膽的「界線實驗」,以戲劇、表演藝術作為同一創作概念上的新的挑戰框架。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
展期|2018.09.08-10.07
地點|誠品畫廊(台北市松高路11號5樓)

金氏徹平:浪漫的羈絆

展期:展期|2018.09.08-10.07
地點:地點|誠品畫廊
地址:台北市松高路11號5樓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