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陳芯宜《雲在兩千米》改編吳明益《苦雨之地》,拿下威尼斯沉浸式單元最高榮譽!

陳芯宜《雲在兩千米》改編吳明益《苦雨之地》,拿下威尼斯沉浸式單元最高榮譽!

Adapted from Wu Ming-Yi’s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Singing Chen’s “The Clouds Are Two Thousand Meters Up” Wins Venice Immersive Grand Prize

陳芯宜感性表示「雖然辛苦,但看到觀眾摘下頭顯後的表情與回饋,是我們最大的慰藉,」她形容這次製作如同同時在做展覽、劇場、電影放映與新媒體設置,挑戰極大,在全世界首映前,他們都不確定能否成功,甚至直到出發前一天才完成威尼斯版本。而在上台領獎時,她心中唯一的念頭,就是想要大聲唸出團隊名字「因為他們就在我背後撐著我。」

臺灣VR創作再一次在世界影壇嶄露頭角。由臺灣導演陳芯宜執導、改編自吳明益小說的最新VR作品《雲在兩千米》,在第82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中榮獲最佳沉浸體驗大獎,為該單元的最高榮譽。也是她繼《無法離開的人》後二度榮獲此獎項。

導演陳芯宜領獎時激動表示:「我要感謝小說家吳明益,創作出這麼美麗的故事。《雲在兩千米》是一個關於悲傷、記憶、愛,以及臺灣獨特文化的故事,我將自己在電影、劇場與沉浸式創作中的經驗融入這部作品。我們希望能讓觀眾完全走進故事之中,以全新的沉浸式體驗感受這段關於失落與連結的情感歷程。」

由臺灣導演陳芯宜執導、改編自吳明益小說的最新VR作品《雲在兩千米》,在第82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中榮獲最佳沉浸體驗大獎。© 達志影像

從《留給未來的殘影》到《雲在兩千米》,陳芯宜的VR三進程

威尼斯影展於2016年首創VR單元,次年增設「VR電影競賽單元」,臺灣藝術家黃心健曾以《沙中房間》奪下2017年的「最佳VR體驗獎」,為臺灣在國際VR舞台的能見度開出第一槍。2022年,臺灣更獲邀成為「威尼斯市場展」主題國,陳芯宜的《無法離開的人》以白色恐怖為題,勇奪「最佳體驗大獎」,寫下另一項里程碑。隔年,她更受邀擔任該單元評審團主席,成為首位出任此職務的台灣創作者。

談起陳芯宜踏入VR領域的契機,源於高雄電影節「VR FILM LAB」的邀請。她最初以《留給未來的殘影》(2021)展開VR實驗,與舞者周書毅合作,嘗試拍攝與身體、舞蹈及表演相關的VR作品。其後,她受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與行者影像共同製作《無法離開的人》,以綠島白色恐怖為背景,運用3D 8K高畫質VR360技術拍攝,將多位政治受難者的生命經歷,運用沉浸式的VR科技,重現政治受難者的生命經歷,讓觀賞者深入其中,喚起對白恐歷史的共感。

延伸閱讀|說服觀者「沉浸」的技術,專訪陳芯宜:VR的語言─攸關「身體」

《無法離開的人》邀集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陳家逵等演員出演,觀眾戴上VR頭顯,即置身於綠島人權園區的「新生訓導處」,聆聽受難者坤伯述說當年的故事。作品融合多位受難者的真實經歷,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喚起跨世代的共感。該片不僅獲得威尼斯影展肯定,亦於2023年在北師美術館展出,透過藝術場域再現歷史記憶,使其成為同時具有電影、VR與當代藝術意涵的重要作品。

延伸閱讀|頭顯之下的白恐記憶宮殿──專訪《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導演

《雲在兩千米》透過單人自由移動的VR體驗,描述一名律師因妻子意外過世,循著她遺留未完成小說的文字,走進潛意識與臺灣山林之間的幻境,在記憶、神話與現實交錯的世界裡展開療癒之旅。© 達志影像

此次再度獲獎的《雲在兩千米》由公共電視及行者影像出品及製作,高雄市電影館、三餘創投聯合出品,並由德國Reynard Films聯合製作,獲得德國FFF Fund與SLM Fund支持。作品改編自吳明益小說《苦雨之地》中的同名短篇,由陳芯宜與編劇樓一安共同撰寫劇本,卡司包含莫子儀、姚以緹、馬志翔,工作人員有攝影指導廖敬堯、音樂設計王榆鈞、澎葉生、聲音指導周震等,都是陳芯宜長期合作的對象。作品透過單人自由移動的VR體驗,描述一名律師因妻子意外過世,循著她遺留未完成小說的文字,走進潛意識與臺灣山林之間的幻境,在記憶、神話與現實交錯的世界裡展開重新連結、尋找與療癒之旅。

《雲在兩千米》口碑迅速發酵威尼斯

陳芯宜分享,《雲在兩千米》是走動式VR,影展僅提供場地與基礎設施,其餘所有佈置、器材與運作皆需團隊自理,光是從臺灣運去的器材就多達18箱。團隊自8月22日抵達威尼斯,前置佈展、試營運到正式放映,一連奮戰12天。由於口碑迅速發酵,不僅策展人與影展選片人接連前來觀賞,觀眾更是大排長龍,團隊不得不加場加演,甚至休息時間也要接待,這都是為了希望「將內容推到至全世界各地」,而這也是這次來影展的目的。

她也感性表示「雖然辛苦,但看到觀眾摘下頭顯後的表情與回饋,是我們最大的慰藉,」她形容這次製作如同同時在做展覽、劇場、電影放映與新媒體設置,挑戰極大,在全世界首映前,他們都不確定能否成功,甚至直到出發前一天才完成威尼斯版本。而在上台領獎時,她心中唯一的念頭,就是想要大聲唸出團隊名字「因為他們就在我背後撐著我。」

《雲在兩千米》主視覺海報。公視、行者影像提供

從《留給未來的殘影》、《無法離開的人》,到《雲在兩千米》,陳芯宜以電影語言結合VR科技,不僅將臺灣歷史與文學帶上國際舞台,也讓她的作品走入美術館展演脈絡,繼續拓展影像與空間的實驗,展現其作為導演與藝術家的雙重身分。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表示,《雲在兩千米》把台灣文學厚度與文化內涵轉化成沉浸科技的新語彙,足以跨越國界觸動世界觀眾。作品亦將於高雄電影節「XR DREAMLAND」單元進行臺灣首映,讓國內觀眾也能親身感受其獨特魅力。

【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橫跨VR與電影的導演,創作靈感來自作夢?——feat. 陳芯宜

陳思宇(Sih-Yu Chen)( 132篇 )

藝術書寫者。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與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以及文化環境。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E-mail: sihyu0322@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