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那些先鋒藝術家,畫出了那個時代的風景 II

那些先鋒藝術家,畫出了那個時代的風景 II

時代風景 大師之筆 無論是印象中的四季心象,還是寫生紀錄而得的山川美景,風景繪畫作為藝術家心眼合一的創作題材,…
時代風景 大師之筆
無論是印象中的四季心象,還是寫生紀錄而得的山川美景,風景繪畫作為藝術家心眼合一的創作題材,為其繪畫技法和精神底蘊的綜合體現。本季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匯聚了日本美術大家石川欽一郎難得一見的油畫作品《台灣風景》、楊三郎描繪日本高地的日出雪景代表作、蘇天賜下筆凝鍊的初春溪岸、陳鈞德富麗的山溪之境、以及洪凌筆下的黃山秋韻,邀四海藏家籍由透過大師之筆,飽覽豐美的時代風景。
耀眼的「光之鄉」石川欽一郎筆下的台灣風景
本次上拍的《台灣風景》作於1926年石川欽一郎二次來台期間,為其罕見的油畫創作精品,並曾為台灣總督府舊藏,來源殷實。大多於市場可見的石川之作多為水彩作品,且尺幅甚小,如本件作品般的大尺幅油畫之作,於藝術家存世作品難得一見,彌足珍貴。
石川欽一郎(1871-1945) 《台灣風景》 油彩 畫布 43×51cm 1926年作 估價:HKD 400,000 – 600,000 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台灣風景》作品局部。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作品完美的演繹了藝術家側重光線的繪畫特點,畫面中央強烈的照射之下,村落裡紅瓦的家屋色彩明亮,讓人有猶如置身義大利南部或西班牙鄉村之感。左方的蜿蜒小徑,將觀者的視線指引向前方深處,推展了作品中的空間感;前景的建築、中景的綠草、遠景的村落,整體畫面構圖層次分明,用色溫潤樸雅;天空中形態肆恣的白雲,顯出藝術家細膩輕快的筆風,給視覺帶入一股跳躍感,也為畫面增添一抹生命活力的色彩。《台灣風景》囊括了藝術家最鍾愛的土地元素:明亮的光線,紅磚與老建築,綠色的草地或灌木及蜿蜒的道路, 共同構築出眼前的美景。相較日本的乾燥寒凍,南國島嶼的熱烈陽光,使得情境實物於眼前變得明快而清新,讓石川欽一郎親切的稱呼台灣為「光之鄉」——樸質中潛藏著耀眼的光輝。
以心畫境的時代推手楊三郎《松間晴雪》
楊三郎主張走出畫室,讓自己置身於自然之中,經過對大自然的反復觀察和體會,具體掌握了景物的特質與精髓,才能毫不遲疑的下筆,捕捉自然的轉瞬變化。本次登場的《松間晴雪》即為其1980年代赴日本上高地寫生時期的創作。或許是因為出生於台灣,學成歸國後亦回到地處亞熱帶氣候的家鄉作畫、生活,因此他創作了大量海景、夏日之作,卻少見雪景的描繪,因而顯得此作更加珍稀。
楊三郎(1907-1995) 《松間晴雪》 油彩 木板 21.5×27.5cm 約1980年代作 估價:HKD 800,000 – 1,200,000 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松間晴雪》中描繪的日本高地上的實地風景。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在創作《松間晴雪》之時,雖然已年過七旬,但楊三郎在創作上絲毫不減熱情,且因為生活與精神狀態上的餘裕,筆觸更加奔放寫意。作品中,白雪皚皚之下,依然可見雪松的樹幹與枝葉,遠景間太陽冉冉上升,溫暖的光彩照耀著一片寂靜的松林,除為雪地帶來溫暖的氣息,亦為這景致更添一份悅人的靜謐感。近看,可見藝術家巧妙的以靛藍、靛紫、墨綠等變幻豐富的色彩,表現出松樹枝葉的細節以及太陽升起後雪霽的質感。而經過灰色、白色顏料的層層厚塗,自然建構雪點搭落枝頭的生動景象,帶來冬天特有的氣息。叢林中隱約可見的幾抹樹棕色,象徵季節的交替,而秋日的餘溫,在晨曦的光暈下,與冬日景致交融在一起,凝結出歲月更迭之美。那筆直的松樹,彷彿楊三郎藝術生涯的內心寫照—表達了他對理想的追逐與堅持,和對生命的真實敬意。
自然之靈語 傳統之意趣蘇天賜《靜靜地溪流》
作為中國第一代油畫家,蘇天賜的油畫創作於傳統中呈現出一種詩性的「寫意」風貌。1948年,作為林風眠畫室重要成員的蘇天賜回校任教,成為杭州國立藝專的藝術先鋒,憑藉著對自然的熱忱,從大西南的雲南,貴州等地一路向北,前往甘肅,新疆等地寫生,不同地域帶來的鮮明視覺感受使蘇天賜的風景油畫創作日臻成熟,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藝術面貌。
蘇天賜(1922-2006) 《靜靜的溪流》 油彩 畫布 55×55cm 1990年作 估價:HKD 250,000 – 350,000 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作品《靜靜的溪流》曾展出於臺北敦煌畫廊,是蘇天賜風景油畫創作的重要代表作,尤為珍貴。藝術家以概括凝鍊的畫風描繪了初春溪岸的靜謐景色,構圖簡潔,寓情於景,在追求外在形式的同時,更加注重內心意象的表達。蘇天賜用勾畫枯枝的線條和書法般的筆意將自然之景進行主觀的詩化表達,使景物帶有鮮明的江南氣韻,渲染出寧靜淡雅的東方意趣。
蘇天賜《靜靜地河流》被收錄於藝術家1994年的發表物。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蘇天賜(1922-2006) 《靜靜的溪流》 油彩 畫布 55×55cm 1990年作 估價:HKD 250,000 – 350,000 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在用色上,藝術家刻意迴避了鮮亮色彩所帶來的視覺衝擊,無論是對遠山的概括性描繪還是溪流的細緻刻畫,都致力於表現灰色調的微妙變化,以沉靜而溫婉的色彩傳達出生機盎然的春意。枝頭的點點新綠捕捉到生命的復甦之意,與遠山一同營造出天空的疏曠蒼潤之感,使觀者於恍惚間置身於畫中的迷濛山間,又倏然初醒,在刹那間回到80年代的那一抹春色中。
意寫天地靜觀東方陳鈞德《山溪》
陳鈞德於1937年生於浙江鎮海,是上海現代繪畫發展歷程中承前啟後的重要藝術家,早期曾受教於林風眠,顏文樑,劉海粟等人,致力於將西方現代主義繪畫語言融入中國傳統審美體系,曾先後於國內、香港、新加坡、巴黎、日本等地舉辦個展,受海內外藝術界讚譽。陳鈞德用帶有印象主義與野獸派傾向的色彩與筆觸表現中國式的寫意精神,形式超脫自由,色彩微妙精準,以抒情式風景最具影響力,用跨越東西的藝術語彙營造出充盈天地的自然之境,從而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海派風格。
《山溪》收錄於1994年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之藝術家最早發行的畫冊之中。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本件《山溪》作於1989年,1994年即收錄於廣西美術出版社所出版的畫冊中,是陳鈞德最早見諸於出版物的作品之一,為藏家親自拜訪畫家所購藏,逾三十年來保存完好並首度現身拍場,實為畫家早期創作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和畫風重意,色彩亮麗的後期創作不同,《山溪》用色沉穩厚重,大量褐綠相間的純色塊的塗抹,使斑駁背景呈現出微妙的色彩變化,突顯出樹林山間水氣迷濛的真切氛圍;而橙、黃、藍等色的繽紛點綴,則帶有莫內創作的豐富與細膩,並進一步突顯出山景的空氣感與豐富層次。
俯仰天地 溪山臥遊洪凌《秋溪圖》
此次上拍的1995年《秋溪圖》一作,是洪凌於1992年落腳黃山後,開始發展兼具現代形式與傳統人文內涵之創作路線的一個例證。此作脫胎自古代書畫中慣見的「溪山臥遊」圖式,雖然尺幅不大,卻盡顯精微中見廣大之開闊格局,足見其對傳統理解之深。畫面正中,洪凌描繪了為群樹所環繞、座落在平野之上的幾幢黑瓦白牆的屋舍,連同屋舍前有小舟停泊的一灣溪水,乃至於由灰色漸層塗染的遠山,都已經若有似無地染上一抹秋意。雖說構圖有著明顯傳統山水形式,但其所著意者卻是以油彩顏料,透過皴法一般的短勁筆觸,不經意地自左而右安排了有如弧線般的樹木,來構成整件作品的抽象動感。再加上和緩而平穩的色調統攝了整個畫面,讓人情物景交融其中,展現出人與自然造化的契合。
洪凌(b.1955) 《秋溪圖》 油彩 畫布 63×98cm 1995至2001年作 估價:HKD 220,000 – 320,000 圖片提供:嘉德香港
相關報導
那些先鋒藝術家,畫出了那個時代的風景 I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 14篇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5月。2012年秋在香港舉辦首次拍賣會,迄今已舉行八次拍賣會,公司擁有國際化背景的優秀團隊,作風穩健、專業紮實、態度誠懇,拍賣業務範圍包括中國書畫、瓷器珍玩工藝品、中國20世紀及當代藝術、名表珠寶翡翠等主要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