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在網路上體驗逛展覽的樂趣嗎?運用網路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其實早已行之有年,但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的不斷升溫,公共區域的封鎖,導致線上欣賞藝術品變成一種勢在必行。然而,這種轉型不單單只是將作品放在網路上供人瀏覽這麼簡單,而是要使落實整個觀展體驗,意圖在網路中呈現與實際逛展覽或展會相符的效果。美術館與線上平台開始嘗試這樣的可能性,例如從2011年開始的Google Art Project計畫,至今已與2,500間博物館和藝廊合作,除了原先線上觀看高清解析度的畫作以及運用手機app模擬實體展廳的展示方式,現在更推出了語音導覽系統;也例如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年度展覽計畫,推出「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推出免費線上瀏覽的方式讓大眾自由參訪,達到線上欣賞展覽的體驗。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結合線上線下展覽。(© NGV)
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線上展廳體驗
藝術品交易市場也加入了這場嚴峻的挑戰。像是拍賣行在春季拍賣會時投入開發線上拍賣藝術作品與互動式線上導覽的體驗,除了二級市場,最受矚目的藝術界盛事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也宣布了取消實體博覽會的形式,而將展會呈現轉移到網路,推行巴塞爾線上展廳(Art Basel OVR),這也是巴塞爾藝術展50年以来首次運用網路舉行展會,第一階段的線上展廳共有235家參展商參展,展出了兩千多件作品,這些作品的價格從750美元到3百萬美元不等,總價值約為2.7億美元,主辦單位稱他們未向参展畫廊收取任何畫廊參展此屆網路藝博會的費用,這更像是一場藝術交易市場共同的實驗與嘗試。懷著對線上展廳的展覽會的期待,在首個網路版本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前半小時內,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就以75萬美元的價格賣出了瑪麗.韋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的作品。
眼看著本該是藝術市場交易熱絡的6月到來,雖然許多地區已開始宣布「解封」,然而疫情情勢還是隨時可能有變化。6月時,巴塞爾宣布實體展會將延至9月舉辦,再次推出了線上展廳的第二個版本,集合了世界各地達281間頂尖藝廊的陣容,比第一階段的版本的畫廊數來得更多。高古軒畫廊也宣布推出迄今最大型的線上銷售展覽,於6月中於高古軒線上展廳和巴塞爾線上展廳兩個獨立網路平台呈現,讓藏家能直接欣賞包含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包含了現代和當代重要與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也於自家建置的線上展廳和巴塞爾線上展廳同步呈現線上「線上巴塞爾:15個房間」展覽,聚焦卓納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們,當中許多作品更是直接出自藝術家工作室,並首次面對公眾展出。目前,巴塞爾線上展廳的第二個版本也已經落幕。
然而,在這裡我們會開始產生一個疑問,線上觀展的體驗真的能取代實體空間嗎,甚至更進一步,線上銷售藝術品是可行的嗎,會不會只是因應疫期之下不得以的曇花一現呢?
6月14日至24日,高古軒線上展廳持續開放,將在高古軒官網gagosian.com的「Fairs & Collecting」頁面為大家呈現20多件藝術作品,並且每48小時更換一次,共更新五次。(© Gagosian)
卓納畫廊「線上巴塞爾:15個房間」。(卓納畫廊提供)
線上買賣作品的可能與限制
藝術產品通常具有無形性、 異質性、易滅性與不可退換性等價值,這四種價值通常指向單一藝術品對消費者而言是「獨特的」,導致藝術產品的價值無法被等量衡量,畫廊之重要性在於扮演著「藝術保護人」的角色;還得承擔「風險投資人」的角色,他們可以說是支撐藝術品網路運轉的核心;一流的畫廊可以說是不會明標出藝術品的價碼的,由於藝術作品不可量產、供給和需求規模都很小,所以使得它無法成為一個高頻交易的市場,一切都得靠著畫廊作為中介者的「談判技巧」來進行。然而,不公開透明的價格卻變成線上買賣的阻礙,在推行網路銷售藝術作品的同時,價格的公開也是必然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每件藝術品都明確地標示了價格。
許多樂見其成的人認為:「由於定價透明度的提高,現在是比以往更好的在線購買時間。愈來愈多的博覽會和畫廊使價格(或價格範圍)對所有人可見。」也許去除了一些干擾,單純關注在價格上能自由調配資金購買藝術作品,對一些收藏家來說是很大的誘因,但這其實也挑戰了過去藝術產業行的傳統,無法成為高頻交易市場的藝術品買賣,是否真能確實做到完全將價格公開透明呢?可能也得留待日後謹慎觀察。
再者是藝廊的行銷策略與對網路技術的使用嫻熟度,缺少了參觀實體空間時能夠引導與推薦的人員,畫廊主、策展人與藝術家們該如何引導大眾去接觸想呈現的藝術作品,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巴塞爾的線上展廳中的在線觀看室計畫裡,包括上海天線空間、北京SPURS Gallery(曾為為博而勵畫廊)、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新加坡泰勒版畫研究院(STPI)和耿畫廊共同使用雲端視訊會議系統ZOOM進行了虛擬參觀,這種新穎的「帶領欣賞」方式,考驗著不論是畫廊端或是收藏家們對網路使用的熟練度。不過,也因為不受傳統展位限制的限制,虛擬領域也為畫廊提供了展示各種創意策展概念的平台,或者是更有可能性的展示方式,也或者是利用科技端提供更有效的聯絡與訊息。
第三,不可諱言的,網路下單購買藝術作品也是一種冒險,這當然是網路購物所有的東西都可能遇到的最根本問題--沒有看到實體物的購買本身就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尤其藝術品本身帶有精神獨特的精神價值,致使產品的定價無法被標準化,更凸顯了物品存在認知差異的問題,即使運用高清解析度在網路上面欣賞一件作品,還是可能隨著實體物品的材質、紋路、肌理、顏色等等各種因素而產生「感覺就是不對」的失落。
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2020年宣布暫時取消取消實體博覽會,將展會呈現轉移到網路,推行巴塞爾線上展廳(Art Basel OVR)。圖片為Yinka Shonibare CBE,《Planets in my Head, Young Geologist》(2019)。(藝術家與Goodman Gallery提供)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提及:「我們非常高興巴塞爾藝術展首個網上展廳很快會對大家開放。雖然它無法取代2020年巴塞爾藝術展本來在香港舉行的展會,但是我們由衷地希望這能夠為因展會取消而受影響的藝廊提供一次強而有力的支持。」在不得已之下而加速發展的線上藝術品銷售產業,在短期之中或許還不足以取代實際看展逛展的體驗,但也確實為藝術交易市場帶來一種有機的改變,畫廊與收藏家們也開啟了多元的嘗試,甚至更有可能讓人們跨域地域與時間的限制,產生更緊密的連結,隨著巴塞爾線上展廳兩階段的落幕,不論它在未來是否能確實能讓藝術市場產生長遠的質變,都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