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藝術市場的劇烈轉變中,賢藝匯(Art Intelligence Global,AIG)聯合創辦人寺瀨由紀(Yuki Terase)點出了一個核心現象:「藝術市場的民主化進程正在加速。」 她提及,無論是畫廊或拍賣會,潛在買家不再需要漫長的收藏履歷才能接觸藝術品,定價與交易方式也變得更為透明與開放。「這在許多方面都是好事,」寺瀨由紀分析道,「但這也導致一些新進場者將收藏視為『購物』(shopping),或純粹的另一種資產類別。」當市場降溫,那些抱持投機心態的藏家,會發現他們曾付出的高價難以輕易回收,從而產生負面論述。儘管如此,她認為:「整體藝術市場依然健康活躍,人們仍在購藏,只是步調更為放緩、也更深思熟慮。」

在市場的調整期,藏家該如何自處?寺瀨由紀認為,由藝術史經典所認可、並有穩固市場紀錄的「藍籌股」藝術品,為藏家提供了更安全、更長遠的選擇。她指出:「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波動性往往較大,而藍籌股作品則更能抵禦那些尋求短期高風險回報的投機者。」同時,她也認為,當前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與高利率環境,正在「重新校準賣家的期望值」。這使得此刻仍保持活躍的買家,無疑掌握了更多的主導權與議價空間。「相較於疫情期間,他們能以更好的條件,購得高品質的藝術品。」在市場相對沉寂的時期,買家在交易談判中往往擁有更多籌碼。她強調,那些果敢且對自身決策抱持信念的藏家,在這樣的時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儘管藍籌股是穩健的價值儲存工具,寺瀨由紀仍反覆提醒:「藏家應持續購買他們所鍾愛的東西,而不應僅從資產類別的角度來考量藝術。」她認為,年輕藝術家與畫廊的存續,依賴於那些真正從學術與思想層面與作品互動的藏家們的長期支持,而這種收藏方式本身「極富回報,並能建立起意義非凡的收藏體系」。

在日益全球化且複雜的市場中,她也點出專業顧問的角色越發重要。自2021年創立AIG以來,她看到客戶對專業協助的需求顯著上升,尤其在亞洲。她說:「從作品本身、價格、出處、物流到交易方式,有太多需要考量的細節,期望藏家獨自處理一切是不切實際的。」她認為,藏家變得更為謹慎,並在決策前做更仔細的評估,這對市場而言是「一個正向且自然的演化」,尤其對於西方藝術收藏史相對較短的亞洲更是如此。
最後,談及台灣,寺瀨由紀認為,在她數十年的經驗中,台灣始終是區域內極其重要的市場,藏家的收藏熱情穩固而持續,並傳承了數代。她觀察到台灣藏家的品味逐漸轉向二十世紀的西方藍籌藝術,但其「審慎且具學術性」的收藏方式始終如一,令人欽佩。她認為,近期台北當代藝博會的停辦雖然可惜,但這是全球藝博會普遍面臨的困境,並不反映台灣藏家群體的持續強韌實力。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