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雙年展公布2025年參展藝術家名單,以「純粹意圖」重見城市詩性
2025 年新加坡雙年展(Singapore Biennale)近日公布參展藝術家與團體名單,展覽主題為「純粹意圖」(Pure Intention),將於10月31日開幕,持續至2026年3月2日。本屆適逢新加坡建國60週年,策展方向以「藝術有能力重構日常」為核心,試圖回應資本、歷史與身份交錯下的城市張力,並邀請觀眾重新審視塑造社會與個體的群體、空間與歷史層疊,將藝術視為承載城市記憶與未來想像的平台。
雙年展將展出30逾件全新委託創作,參展藝術家來自阿根廷、澳洲、德國、印度、韓國、土耳其、美國,以及新加坡與南亞地區,名單橫跨國際。部分重點作品包括:澳洲藝術家 Emily Floyd 之作《Living Library》;越裔藝術家阮俊(Tuan Andrew Nguyen)巨型裝置作品 《寺廟》(Temple);以及泰國藝術家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與新加坡藝術家陳國良共同創作的戶外動態作品等。
策展團隊由鄧肯・巴斯(Duncan Bass)、許芳慈、Ong Puay Khim 與葉淑惠(Selene Yap)組成,在聯合聲明中他們談到:「2025 年新加坡雙年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契機,反思這座城市如何被建築、系統以及穿行其中的人們所塑造。透過邀請多元聲音以『純粹意圖』回應快速城市化、歷史矛盾與未來構想,本屆雙年展試圖解構新加坡在全球敘事中的多層現實。藉由激活日常節奏中的公共空間,我們期待促進跨文化與跨社群的深度對話,並激發人們對共同都市未來的聯結感與好奇心。」
本屆雙年展空間將延伸至地鐵站、購物中心、歷史建築、綠化帶與都市廊道等公共場域,不僅限於美術館。讓藝術作品滲入城市表層,使觀眾在熟悉場景中重新看見都市的裂縫、記憶與潛在可能。同時,也將舉辦論壇、工作坊與影像放映,深化藝術與城市敘事的互構。在「純粹意圖」主題下,2025年新加坡雙年展嘗試讓觀眾在日常中「重新看見」,並寄望成為未來文化敘事的一部分。

富豪藏家Kaplan擬將其萊頓收藏「IPO化」:藝術收藏迎來證券化時代?
美國億萬富豪、知名藝術品收藏家Thomas S. Kaplan正籌劃將其名下的「萊頓收藏」(Leiden Collection)進行份額化操作,並以IPO(首次公開募股)形式在公開市場發行,將整個收藏打造成一項可交易資產。
「萊頓收藏」以林布朗的家乡命名,为世界上最大的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私人收藏。而Kaplan如今也以萊頓收藏內的一幅重點作品、林布朗1635年的《書房中的密涅瓦》(Minerva in Her Study),為筹划中IPO計畫暫定名為「密涅瓦計畫」(Project Minerva),也以此致敬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密涅瓦(即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
萊頓收藏由Kaplan夫婦創立於2003年,目前藏有約220件畫作,其中包括17幅林布朗作品,以及可能為維梅爾最後遺作的畫作,還有荷蘭黃金時期的其他大家如Gerrit Dou、Jan Lievens、Jan Steen、Frans van Mieris的經典作品。此外,Kaplan曾將這些作品透過館際借展方式,巡迴至巴黎盧浮宮、聖彼得堡冬宮、上海龍美術館、阿布達比盧浮宮等機構展出。
Kaplan認為,將藝術品分割成可交易股份,不僅可為他找出傳承之路(因其子女並不熱衷於物質藝術品),也可能為藝術品建立新的流動性。他表示,這並非純粹的藝術投資,而是出於「讓更多人共同擁有林布朗」的願景:「我希望普通人也有機會擁有林布朗的一小部分。」他也透露,這一構想部分受到 NFT 分割所有權概念的啟發。
計畫若成行,股份可能會在證券交易所等公開平台交易,而Kaplan家族則保留控制權,以維持萊頓收藏身為專屬經典大師畫作的流通與借展組織的身分。
延伸閱讀 ︳「共享」經典之作—Artex推出藝術作品IPO
延伸閱讀 ︳藝術品證券化的可能模式與出路—專訪金融界藝術收藏家劉奕成
延伸閱讀 ︳藝術品證券化的幾種嘗試與困境—藝術資產管理學者張正霖從Artex的IPO計畫談藝術金融產業

韓裔藝術家梁慧圭出任KW柏林當代藝術中心及柏林雙年展董事會主席
柏林消息 — 據官方新聞稿與藝術界多方報導,韓裔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已於 2025 年 9 月 16 日正式被任命為Kunst-Werke Berlin(KW 柏林)的執行董事會主席。該機構同時為 柏林雙年展(Berlin Biennale)的母體組織,梁慧圭將在新職位上兼具推動 KW 與監督雙年展運作的責任。
此次任命延續了 KW 長久以來由藝術家擔任主席的傳統。她的前任是德國藝術家 Katharina Grosse,在任四年間為機構發展貢獻良多,並在交棒聲明中表示:「過去四年極其強度且充滿教育意義,我現在能將主席職務移交給梁慧圭,以她的文化遠見與全球藝術實踐,必能為機構帶來靈感與支持。」
梁慧圭在聲明中則強調,她對能夠支持 KW 與柏林當代藝術生態感到欣喜,並將與現任管理團隊Emma Enderby 與 Axel Wieder 攜手合作。她表示:「KW 不僅是一個展覽空間,更是藝術生態系統中的驅動力量。我很高興能夠在這個角色中貢獻力量。」
梁慧圭(1971 年生於首爾)目前於柏林與首爾兩地生活與創作,並回到母校法蘭克福 Staedelschule任教。她的藝術實踐涵蓋大尺度空間裝置、表演雕塑、紙本拼貼與場域策展,展現跨領域與跨文化的創作能量。近年,她分別在 荷蘭鹿特丹Kunsthal(2025)、倫敦 Hayward Gallery(2024)與聖保羅 Pinacoteca(2023)舉辦大型個展,並曾獲得 2018 年 Wolfgang Hahn 獎 與 2022 年 Benesse 獎。其作品為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古根漢美術館、巴黎龐畢度中心、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東京森美術館等國際重要機構典藏。
此一任命正值柏林文化預算縮減、藝術機構面臨資源壓力與公共辯論之際。在這樣的背景下,梁慧圭如何以藝術視角回應社會議題並維持機構自主性,將是她新任期的重大挑戰。總體而言,梁慧圭出任KW柏林與柏林雙年展董事會主席,不僅象徵著國際藝術界對她跨國創作與策展經驗的肯定,也讓人期待她能為柏林與全球當代藝術注入新的能量與方向。

美國法院裁定NEA遵循白宮關於「性別意識形態」的政策違憲
9月19日,美國羅德島聯邦地方法院裁決,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NEA)根據川普總統行政命令將補助審查與性別認同、性別意識形態相關項目的做法,違憲且侵犯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保障。
此案源於今年一月,川普重返白宮首日即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僅承認「男性與女性」兩種性別,並禁止聯邦資金用於推廣所謂「性別意識形態」的內容。該命令發佈後,NEA於補助申請中加入條款,要求申請者不得促進「性別意識形態」,否則可能被剔除補助資格。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代表包括羅德島拉丁裔藝術中心(Rhode Island Latino Arts)、國家酷兒劇場(National Queer Theater)在內的幾個藝術與劇場組織,於三月向法院提出訴訟,主張NEA的做法構成觀點審查與言論控制,並超出該機構法定授權範圍。
訴訟發起後,NEA軟化了其「性別意識形態」政策的條款,規定「捐贈基金主席將根據『具體情況』審查撥款申請,『審查其藝術卓越性和價值,包括擬議項目是否促進性別意識形態』」。即便如此,法官仍對「宣揚性別意識形態」的項目賦予負面權重,認定其實質上仍是基於思想傾向的歧視性審查,構成違憲之舉。法官指出,NEA無論在政策修正前後,都未釐清何謂「促進性別意識形態」,該標準亦缺乏合理依據與說明,被認定為「武斷且反覆無常」。

煙火照亮聖山?蔡國強喜馬拉雅山煙火事件點燃環境與文化批判
2025年9月19日,蔡國強與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中國安踏體育旗下子公司)在西藏日喀則江孜縣查瓊岡日地區,海拔5,500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脈,實施名為「升龍」的爆破藝術計畫。該表演沿山脊燃放火藥,形成一條蜿蜒巨龍,象徵「龍文化」與「生生不息」的精神。主辦方宣稱,活動旨在彰顯自然探索與高山文化。現場分批多次施放爆破,點燃瞬間傳出巨大的轟鳴聲。蔡國強在介紹時形容:「3,000米長的彩龍自天際俯衝而下,蜿蜒至水邊,沿着雪山融水的小溪奔向遠方。」他並特別感謝當地政府「全力支持我們完成這場大鬧天宮般的計畫」。然而,這一舉動因地點位於「世界第三極」的脆弱生態區域,立即引發輿論風暴。

批評聲浪集中於兩點:其一為是高海拔生態環境的極度敏感,使煙火爆破造成的噪音、震動與殘留物難以逆轉;二則是始祖鳥長期宣稱的「敬畏自然、環保先鋒」形象,與此次行動形成尖銳反差。
在中國長期從事青藏高原植物學與物種保護研究的學者顧有容指出,西藏高原的生態本就極為脆弱,植被一旦遭到破壞,恢復難度極高。其中覆蓋地表的草氈層若被摧毀,將直接導致食草動物失去食物來源,進而影響食肉動物與整體生態鏈。
雖然品牌與蔡國強宣稱將會展開專業的善後清理與環境評估,但數日後公佈的影像卻呈現,山坡上依然散落著「有毒碎片」與「有害殘留物」。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清理工作最終落到了當地藏族居民身上。藏族作家唯色(Tsering Woeser)對此公開表達憤怒,直言蔡國強與品牌所謂「盡全力補救」的承諾,實則是將後果轉嫁給在脆弱環境中生存的社區居民。這一現實不僅證實了清理工作的艱鉅性,更暴露出品牌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嚴重缺失。

蔡國強的《升龍》構想,延續自其 1989 年的火藥草圖《升龍:為外星人作的計畫第二號》(Ascending Dragon: 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No. 2),作品以巨龍攀升象徵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然而,將「龍」作為「中華」符號強加於喜馬拉雅聖山,與藏傳文化中將群山視為神聖之境的信仰,形成強烈的文化冒犯與衝突。
此外,該事件也迅速延伸至金融層面。9月22日,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市值蒸發150億元人民幣,其控股公司安踏體育股價同步下跌逾4%,市值縮水約125億港元。據當地2023 年實施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該地區被劃為限制開發區,任何大型活動須以生態影響為首要考量。地方部門最初以「使用可降解材料」為由免除環境影響評估(EIA),如今則因輿論壓力被迫重新審查,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外部利益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灰色地帶。
儘管始祖鳥與蔡國強工作室於9月21日相繼發表致歉聲明,承諾接受調查並邀請第三方評估。然而,聲明的誠意遭到普遍質疑,特別是英文版本聲稱「正在與中國團隊調整工作方式」,被批評為「推卸責任」。中外表述的不一致,更進一步削弱了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