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創作是具有時空脈絡的東西,但又具有普遍性。講普遍性,不見得立場要跟我相同,但可以藉由這個普遍性來推動議題進場。我不見得是要收攏你,但中間是否有路徑可以被建立?」——黃立慧
曾於2016年在台中忠信市場、台北當代藝術館「街大歡囍」藝術節中目睹過黃立慧「黑白棋」系列的觀眾,這一次會在工傷協會桃園工作站展出的「黑白棋/桃園RCA版」中看到新舊交織的創作元素和展呈樣態。這一計畫將互動對象分為各執黑白兩色棋的博弈雙方,在不同的情境中回應特定空間的時空變化,以及身在其中,不同人群身分組成跟此空間的交互關係。
「黑白棋/桃園RCA版」展覽現場,首日(3月31日)即有不少民眾參與,在影像背板上留下身形痕跡。(黃立慧提供)
議題進場,敘事轉向
工傷協會桃園工作站去年遷至新址,距離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台灣舊廠址僅幾百公尺,這裡也是他們以職災救助的路徑,介入轟動全台、纏訟多年的RCA污染案20載以來,距離受害社區最近的一次。黃立慧「黑白棋」的最新版本,就展呈於這棟透天住宅的一層,周圍居民中包含了許多當年因來到RCA工作而就近落地生根的前員工。在此次展呈期間搬到樓上暫居的藝術家黃立慧,會在這裡與每一位來訪並願意參與的觀眾互動。
在1970、1980年代,RCA曾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典範企業,引進西方科技與管理體系、成就大批菁英階層、影響台灣產業結構,甚至成為冷戰時期國際格局中台灣所在位置的一個縮影。當時,RCA更營造出窗明几淨、舒適有序的勞動、生活環境,為台灣勞工階層的「美國夢」形塑出具體的投射情境,乃至階級流動的契機。然RCA桃園廠於1992年關廠後不久,就被揭發出長期挖井傾倒有機溶劑等有毒廢料,導致廠區土壤及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並直接造成員工罹癌情事。此案由單一的環境污染議題,衍伸至勞動安全、法律與人權議題,站出來提告求償的前員工從最初一審的近500人、發展到目前三審階段的近1,700人,RCA案也成為工傷協會專員劉念雲口中「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職災案」。
對於黃立慧而言,當初於忠信市場展開的「黑白棋」尚處於實驗階段;到了「街大歡囍版」,就已在遊戲規則、展呈設置上發展至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之後她開始與友人探討讓議題進場的可能性。此次藉由RCA案這一強烈的議題背景得以實現,更是在原本重「痕跡」、相對抽象的「黑白棋」展呈中,加入許多具體而微的細節情境和個體狀態。除了邀請來訪者依是否是RCA前員工的身分,來各執其中一色棋,並依來訪者生活區域與展場的相對位置來留下身形輪廓這些延續過去「黑白棋」系列作品的形式之外,還以網路直播、RCA歷史物件、影像展呈等新元素,豐富觀眾對於此議題多重性的具體感知。
進門一角展示的文件中,可見RCA當年對其產品在阿波羅登月計畫中的運用所作的宣傳。(攝影/嚴瀟瀟)
黃立慧「黑白棋/桃園RCA版」中的幾個手勢
翻轉:新的展演情境
黃立慧與劉念雲是多年好友,各自都對社運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介入,而保持積極的聯繫。工傷協會逐步在RCA案的工作中納入在地社區結構、土地變遷(原廠區的未來)、都市發展的內容。在這種轉向中,黃立慧看到與「黑白棋」系列所關注的不同身分人群與特定空間之間的對話具有明顯的關聯,主動提出合作。這種連結的有效性,也是基於藝術家對自身在介入社運議題的創作中「可以觸及」之物的反思,以及對自己與組織工作者差異性的分辨。
儘管沿襲了過去兩次「黑白棋」的邏輯,但黃立慧為這次的RCA版營造了更多的感性感知空間。過去的白牆完全為兩層次的影像所取代:最為直觀的第一層,是已成廢墟的RCA原廠區黑白照片;在後方若隱若現的,則是鼎盛時期的RCA廠內、外觀以及員工們意氣風發的合影,以彩色照片呈現。同時二者之間闢出一條可以進入的通道,但這第二層影像因其尺幅,而無法被直觀地感知全貌。
舊址廢墟影像上透出後面飄揚的美國國旗、中華民國國旗,意外地與門口處呈現的阿波羅登月計畫影像形成了呼應。阿波羅15號的影像記錄器材是RCA出品這個事實,當年屢屢成為RCA標榜企業貢獻的重要資訊與製造認同的窗口,即便RCA台灣廠不見得就與之有直接關聯。在展場內,一旦有RCA前員工來到這裡走出一步棋後讓黑棋佔上風,就可以用酒精將自己人形內的影像擦拭去,透出後方那鮮豔的記憶圖像。雖然以黑色線條勾勒出的前RCA員工身形,不及普通參觀者的白色膠帶輪廓清晰,但在翻轉棋局的同時,前RCA員工身形將會揭開鮮明的影像;同時後者身形可能呈現的奇特疊加狀態,也呼應其身體內部癌細胞的增生、異變。因抹去影像介質而髒污的抹布,也會懸掛於現場,成為另一種被翻轉出的「痕跡」。RCA故事中的有機溶液清潔劑,與這裡身體性的「擦拭」手勢,構築出一種直觀的情境。
入口另一側的工傷協會文件。(攝影/嚴瀟瀟)
黃立慧與劉念雲深刻思考了如何處理RCA歷史影像、物件的問題,她們不想看到那些歷史性影像淪為簡單的懷舊物,希望能在這一計畫中呈現它們與當下的連結。當一枚黑棋被翻轉時,同時被翻出的還會有埋藏其下、由放下黑棋的那位前RCA員工所挑選的一件RCA物件,在未被提供更多細節的情況下,白棋觀眾如何拼湊出RCA的故事?黃立慧希望藉此創造出一種對時間變化的感受性,並直接作用於觀看的當下。
這次計畫對每一次的來訪者互動進行網路直播,RCA及其所處的無線電產業,本身就與「訊號」緊密聯繫;黃立慧與劉念雲曾有意用RCA當年生產的電視機來作為播放器,創造一個歷史性的情境來傳達普遍性、當下性的感受,但卻由於不具修理技術而放棄。黑白棋博弈中特有的全盤翻轉體驗,與青春回憶、美國夢的翻轉,以非常直接的身體性、視覺性感知,擊打每一位參與者。
打開:新的感知空間
此次「黑白棋」計畫值得一提的另一點,是可以觀察藝術家介入社會議題來創作時,還可以採取的策略、引發的效應,乃至對自身創作的反思。
對於工傷協會而言,RCA案20年過程中除了常規的行政、法律、媒體溝通工作,曾與行人出版社合作出版《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在桃園工作站舊址用蒐集來的RCA老物件、舊制服、食譜等舉辦了「RCA文物展」,此外公視也曾為此議題製作了紀錄片《奇蹟背後》(2002)。劉念雲意識到在他們的工作中,似乎資訊都已經透過種種管道講述出去了,過多的文字資訊也可能與感知產生抵觸,那麼針對這個議題還能打開什麼新的空間?
黃立慧的「黑白棋」為這種思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情境,對於劉念雲來說,這將是很好的刺激。她說:「我以前有一段時間在做劇場;其實也在想,現在很多社會議題都在面對怎樣表演,思考怎樣設定不同的情境可以有效影響不同的人。如何創造情境讓人感同身受,這是一個劇場議題。我們處理了這麼久RCA這個案子,需要一種新的情境、新的展演方法,來讓新的人、新的主體出現。」
兩層影像間闢出狹窄通道。(攝影/嚴瀟瀟)
而藝術家時時在場的事實,也讓黃立慧毫不猶豫地說自己這次還是在做行為藝術。在她看來,「行為藝術的媒材,就是身體、語言、行為、現場等。台灣的行為藝術比較多是從小劇場慢慢出現的,常常侷限在身體性上,其他面向比較少被觸及,或是沒有像身體性這麼完整地被觸及。這是我在使用這種媒材的想像。兩個面向:一個是議題;一個是行為,問題在於我如何去使用媒介來處理它們。兩條線索互相影響,導致了現在的結果。」
在這之後,黃立慧的「黑白棋」系列還將在台南和花蓮的不同替代空間展演。她試圖藉此處理台灣整體圖像中的普遍性與差異性問題,而「桃園RCA版」所具有的強烈議題性,或許將為這場實驗如何走向定出下一步的基調。
展期|2018.03.31-04.29
開放時間|週四至週日 11:00-19:00
地點|工傷協會桃園工作站(桃園市上海路17號1樓)
Tags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追蹤作者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