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永宣宮廷藝術:〈銅爐篇〉鑑賞宣爐三要 集「精、巧、雅」於一身的宣德銅爐

永宣宮廷藝術:〈銅爐篇〉鑑賞宣爐三要 集「精、巧、雅」於一身的宣德銅爐

鼓鑄成器的歷史成因 話說宣爐歷來慣以宣德的帝王年號做為器物的完整名稱,這想必和明代的宣德皇帝難脫關係?是的,翻…
鼓鑄成器的歷史成因
話說宣爐歷來慣以宣德的帝王年號做為器物的完整名稱,這想必和明代的宣德皇帝難脫關係?是的,翻查宣德時期禮部尚書呂震等奉敕編撰的《宣德鼎彝譜》不難發現:宣德三年(1428),宣宗見暹羅(今泰國)國王刺迦滿靄進貢的數萬斤「風磨銅」精美非凡,因而聯想起郊壇、太廟以及內廷的鼎彝陳設,式範鄙陋,殊乖古制,於是諭示禮部與工部參酌機宜,研擬如何有效利用該批難得的風磨銅,積極進行堪用鼎彝的鼓鑄辦法。
而承旨經辦的相關官員不敢絲毫怠惰,隨即根據《宣和博古圖錄》以及內府所藏的柴、汝、官、哥、鈞、定等各窯口的典雅款式依樣設計,然後再經宣宗的親自裁選,共計摹樣出117種「深合古制」的樣式,三個月之後,當工部備妥了包括:金、銀、銅、鐵、鉛等相關用料的請領工作後,終於開冶鼓鑄出3365件各式銅爐。不僅如此,第一批欽限鼓鑄的銅爐完成之後,由於深得宣宗的喜好,於是他一方面著手封賞有功的相關人員,另方面也旋即進行兩次的補鑄,以致銅爐的總體數量應該可達上萬件之譜。
然而,宣爐的問世既是要改絃原來「式範鄙陋,殊乖古制」的缺失,以致哪一種爐式,欲安置於何處,或往哪裡送都有一定的規範。尤有甚著,一件安置於某處的爐式,除了式樣早有設定,有關它的尺寸、重量,乃至皮色、紋樣,或用幾鍊之銅鑄造等條件,都有鉅細靡遺的明確限定。舉例來說:「大金猊爐,乾清宮紫宸殿一座。中金猊爐,乾清宮紫宸殿東西二暖閣各一座。倣周夔龍雷雲鼎,乾清宮睿思殿一座、乾清宮睿思殿東西二暖閣各一座。」其中有關〈大金猊爐〉的鑄造亦如斯記載:「大金猊爐照元朝姜鑄鎏金式,高三尺六寸,重一百二十斤。用八鍊洋銅鑄成,周身蠟茶色,純金流裹,用赤金十六兩。白銀八兩,為絲片,周身商嵌,下乘沉香木八角須彌座……爐底篆隸四字,曰:宣德年製,周身駱色,其文皆用金勾細文銀勾。」據以上記載可知,宣爐是經皇帝的主觀意志主導,並在官方不計成本的品質控管下,依樣鑄製的精美藝術品。換句話說,後世藏家對宣爐的高度追捧,誠然並非空穴來風!
明末清初「玉堂清玩」款〈大鬲爐〉,為王世襄舊藏。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拍品,成交價人民幣943萬元。圖∣本刊資料室
值得一提的是,今人稱宣德彝器為「宣德銅爐」,乃至簡稱「宣德爐」或「宣爐」,幾乎都只著眼於「爐」的單一意象。但宣爐鼓鑄之初,除了「爐」的實用價值,其實還包含了傳承商周鼎彝古雅形象,甚至是摹擬瑞獸、鳥禽等寫實造型的祥瑞寓意等多元考量。例如《宣德彝器圖譜》所繪列的〈定時香金几爐〉、〈倣古周乙毛鼎〉、〈仿古商象形鼎〉、〈啣香金鶴爐〉、〈大甪端金爐〉等爐式,基本上與「爐」的直觀意象相去甚遠,這大概也是當初圖譜的命名,不謂「宣德銅爐圖譜」,而稱《宣德彝器圖譜》的箇中原因吧!
集「精、巧、雅」於一身
宣爐歷來備受藏家的高度肯定,究其原因,想必有其不同凡響的物質因素?一言以蔽之,宣爐的好,至少集「精、巧、雅」三重優點於一身。
首先是「精」,宣爐的用料極其精緻,事實上,宣爐所用之金屬,實為一種合金銅,而合金銅的成分,除了主要來自暹羅國王所進貢的風磨銅(黃銅),還融合了白鉛、紅銅與錫等不同的金屬原料。據《宣德彝器圖譜》所載,當時工部分別以三萬一千六百八十斤的風磨銅、一萬三千六百斤的倭源白水鉛、八百斤的日本紅銅以及六百四十斤的賀蘭國花洋錫,總計四萬六千七百二十斤的合金銅,然後鼓鑄出第一批之3365件的「宣德爐」。
「大明宣德年製」款〈沖天耳三足爐〉,為王世襄舊藏。北京匡時2010年秋拍拍品,成交價人民幣313.6萬元。圖∣本刊資料室
又據明人項子京在〈宣爐博論〉所言:「昔聞一老中貴,言宣廟當鑄冶之時,問工匠曰,煉銅何法遂至精美。工奏云,凡銅經煉五、六,則現珠光寶色,有若良金矣。宣廟遂敕工匠,煉必十二,每斤得其精者纔四兩耳,故其所鑄鼎彝特為美妙云!」銅經十二鍊,每斤只得四兩,換句話說,宣爐既以合金特性加速鼓鑄效率,同時亦不計代價淬鍊精銅,如此雙管齊下,宣爐所特有的精純銅質,才堪稱與眾不同。
其次是「巧」,這裡的巧主要是指宣爐的皮色而言,而且宣爐的皮色美,總給人美到恰到好處的觀感。檢閱《宣德彝器圖譜》可知,宣爐鼓鑄之際,其實就已備妥用以點染皮色的相關用料。如「物料清冊」即有清楚記載:用天方國番磠砂二百八十八斤作鼎彝點硃砂斑色、用渤泥國紫礦二百四十斤作鼎彝點染棗紅色、用鴉嘴胆礬一百九十二斤作鼎彝翡翠綠色腳地、用梅花片石青二十四斤作鼎彝點染石青斑色、用古墨一十六斤作鼎彝黑漆古斑色、用自然銅九十六斤作鼎彝藏金色及發光諸色…等。除此之外,亦不乏以金銀貴金屬用作鑲嵌鎏金的紋樣裝飾,如:赤金六百四十兩作商嵌泥金鎏金滲金鼎彝諸項用、白銀二千百八十兩作商嵌泥銀鎏銀滲銀鼎彝諸項用。
其實有關宣爐皮色妍妙姣好,歷來也屢屢獲得各方玩家的高度關注,好比明末清初玩家冒辟疆在〈宣爐歌注〉中即曾評贊:「宣爐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膚柔膩可掐。」又民初邵茗在《宣爐彙釋》亦同樣強調:「宣爐妍妙,厥在膚色,霞蒸雲蔚,如水欲滴,仿古青綠,燒斑黑漆,評分五等,藏金第一……」而王世襄曾提及他對古玩商家每將標籤貼於銅爐表面的舉措視為煮鶴焚琴,更是教人拍案叫絕。
其三是「雅」,宣爐的古雅,主要表現在其成器工藝與多變造型。據了解,商周青銅彝器多以塊範法成器,而塊範法的最大缺點就是器物的表面每每會留下範線。宣爐採用戰國以降就已相當成熟的失蠟法成型技術,所製作出來的成品不僅沒有範線,而且紋飾更趨清晰精美,故而更能彰顯出宣爐的古雅造型。
明「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鑄款〈銅雲龍紋簋式爐〉,佳士得香港2016年春拍拍品,成交價為424萬港元。圖∣本刊資料室
有關宣爐的造型濫觴,一如前面所述,宣宗在要求工部火速鼓鑄的同時,也著令禮部會同司禮監等參酌北宋《宣和博古圖錄》與《考古圖》等書中的銅器形制,乃至內庫所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等瓷器樣式,選定其中款式典雅者,依樣畫圖進呈,並藉以做為工部鑄造時的參照樣本。茲舉數例如下,〈沖天耳三足中乳爐〉係仿宋瓷沖天耳爐、〈低腳押經爐〉係仿元朝樞府窯低腳押經爐、又〈侈口連珠螭耳鼎爐〉係仿漢銅侈口連珠螭耳鼎等。
事實上,《宣德鼎彝譜》亦載,宣德三年「照依原降式,僅遵欽限鑄造」的3365件宣德銅爐,其中所謂「原降式」正是禮部尚書呂震會同諸臣,從內庫庋藏的瓷器選出29種,以及從考古圖、博古圖錄諸書等選出88種,共計117種再繪製成圖且經進呈核定的參考樣本。只是殊為可惜的是,由明人文彭所傳抄的《宣德鼎彝譜》並不見任何圖樣傳世,而另一本係借得原奏副本所謄抄的《宣德彝器圖譜》,雖有圖樣可供參考,但包括後來補鑄在內的器形圖案,也只有83種而已。無論如何,宣爐的造型於簡潔典雅之餘,猶有多樣繽紛的風貌令人心醉,而這些琳瑯滿目的優美造型,也正是收藏家喜愛宣爐的一大主因。
明「正德年製」款〈銅阿拉伯文爐、瓶、盒三事〉之銅爐,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拍品,三件之成交價為人民幣598萬元。圖∣本刊資料室
宣爐仿品也與時俱進
宣德銅爐因兼具銅質精粹、皮色妍巧、以及造型古雅的諸多特色,因此自它被成功創鑄以來,一直到現代為止,摹製偽仿的復刻「宣爐」似乎從來就沒有間斷過。晚明項子京在〈宣爐博論〉即曾提及:「宣廟官鑄鼎彝,及今所存,真者十一;贗者十九,在當時原屬珍貴,與南金、和璧同價。」而晚至民國時期的趙汝珍也在《古玩指南》如是說:「偽製宣爐者從來即甚多,不自今日始,惟以今日為甚耳。凡市上所列者,不論優劣,幾全為偽製,偽製者之多可以想見矣。」
趙汝珍認為,宣爐的仿製時間其實早在宣德銅爐完成之際就已開始,理由是當時參與宣爐鼓鑄工作的工部官員吳邦佐,值宣爐停鑄不久,他隨即招募相關人員,自行展開銅爐的冶鑄工作。吳邦佐所私鑄的銅爐或可與宣爐媲美,只是底款猶未敢妄置官款,而是改署「琴書侶」或直書其名。也因此,如果明宣宗是官鑄宣爐的開路先鋒,那麼吳邦佐無疑就是民鑄「宣爐」的始作俑者了。吳氏逕開民鑄「宣爐」風氣之先,與他同時的鑄爐者尚有高氏與且閒主人之流,據傳他們鑄爐同樣能臻精美,只是品質終究難與吳邦佐相提並論。
目前一件頂級宣爐的成交價格已然飆漲,也就是說,在利益的驅使下,未來的仿品只會更多,而且仿製技術還會與時俱進地愈來愈「精巧」,因而認真學習去偽存真的鑑別眼力,無疑也成為宣爐玩家不可逃避的重要課題!
約莫1995年左右,正當台北古董圈吹起一股以宣德銅爐(以下簡稱宣爐)為賞玩對象的點香風潮時,多數古玩藏家對宣爐的市場價值與文化意涵,似乎仍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今20餘年晃悠過去,就在大家猛然意識到拍賣市場的宣爐價格快速飛漲之際,毋庸諱言,多數藏家對宣爐的天價行情已然是望塵莫及了!細探宣爐問世的歷史成因,它之所以能成為玩家追捧的庋藏對象,無疑背後仍有其一定的文化背景做為價值評判的論述基礎。
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為王世襄舊藏。北京匡時2010年秋拍拍品,成交價人民幣1512萬元。圖∣本刊資料室
陳啟正(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