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國際大展的 登「陸」碼頭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國際大展的 登「陸」碼頭

2014年1月,朱紅色的舊飛機庫面向著黃浦江,敞開了大門。余德耀美術館作為首間進駐「西岸文化走廊」的藝術載體,…
2014年1月,朱紅色的舊飛機庫面向著黃浦江,敞開了大門。余德耀美術館作為首間進駐「西岸文化走廊」的藝術載體,在5月17日這天迎來了開館大展「天人之際」,展出了近70位中外藝術家的作品,也宣告了余德耀將自己對藝術、收藏的熱情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公眾。2015年3月,「天人之際II:上海星空」展覽延續了首展的宗旨,也確立了美術館在學術上的定位,並獲得2015年度最佳美術館的榮耀。
回望開館至今,一年多來的歷程,余德耀坦言:「美術館在剛起步的前幾年是孤獨的,但我們不怕,因為好的美術館是不怕寂寞的。我們的目標是如何將成功的展覽帶給民眾,讓他們感受到藝術的氣息。美術館的成長是要慢慢來的,所以我提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畢竟當代藝術、美術館在國內還是比較稀缺的,所以需要時間。」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國際大展相繼登場
今年9月,曾在紐約MoMA造成萬人排隊的《雨屋》(Rain Room)將正式登陸,緊接著明年3月賈克梅第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回顧展也將在此誕生,接連兩大轟動全球的展覽相接在余德耀美術館登場,也間接證明美術館僅一年的時間即受到全球藝術圈的肯定與支持。
接受採訪時,余德耀表示,法國政府聽聞了余德耀美術館與賈克梅第基金會的展覽合作計畫,並對展覽的內容、品質持高度認同的態度,現在展覽已經升級為中法文化高級別人文交流專案。因此整個展覽的緯度也升高成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回顧展。總共展出約250件作品,包括原始塑形時的石膏、手繪圖稿等。從來沒有一個美術館有這樣展出過,這對各個媒體、美術館等業界人士是一個很大的震撼,也證明了他們對中國上海充滿了期待。對美術館來說,是鼓勵也是壓力,而且壓力很大。為了更好地呈現賈克梅第的展覽,美術館的改造現在已經開始動工,因為動線、硬體設施都要準確。但對美術館本身也是有益處的,因為更多高品質的展覽及項目會在余德耀美術館內進行呈現。接下來2016年會有劉野的個展,在明年下半年預計會有Jeffrey Deitch OVERPOP的展覽,2017年也計畫與美國德州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合作舉辦Kaws大展。國際知名的美術館相繼邀約與余德耀美術館合作,也間接肯定了美術館這一年多來的努力,展覽規畫已經排到2018年。在訪談中,余德耀先生特別提到公共教育是美術館最重要的責任之一,美術館作為一般大眾生活的一部分,還是需要教育從旁去輔助。
余德耀美術館與賈克梅第基金會的展覽合作計畫。由左至右為余德耀美術館創辦人余德耀、余德耀美術館法定代表人劉欣芳、賈克梅第基金會總監凱薩琳.格雷尼爾、余德耀基金會總監Ashok Adicéam
「養」出藝術的枝芽
余德耀美術館立足西岸,而文化走廊這塊從建設到現在也才短短兩年,除了美術館外,陸陸續續有很多文化項目的生成,在未來這裡肯定會是上海的文化走廊。余德耀認為徐匯濱江是需要「養」的,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把它變成人流量集中的區域,當然現階段還需要完善它的地鐵、公車等接駁運輸,將來兩三年後媒體港、夢工廠也將入駐。余德耀美術館作為西岸文化走廊的一員,美術館的成功也是西岸文化走廊的成功,而西岸文化走廊引進的其他項目的成功,也同是美術館的成功,所以愈多美術館、藝博會等活動在這紮營肯定對西岸的繁榮有很大的提升。作為其中的一員,余德耀美術館要做好展覽及教育專案,盡到這責任並有所貢獻。
余德耀美術館與賈克梅第基金會的展覽合作計畫。後排左起為法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部長洛朗.法比尤斯先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女士;前排左起為賈克梅第基金會總監凱薩琳.格雷尼爾女士、余德耀美術館法定代表人劉欣芳女士。
作為私人美術館,在資金籌備上,余德耀坦言不易。這歷程是痛苦的,但也要有所堅持。籌辦美術館是一個文化貢獻,余德耀說:「作為海歸華僑,我是比較純粹地想做一個事情,就像我的父輩有了一定年齡後會想回歸,對自己的祖國有所貢獻。當我講這理念時,很多國內的人都覺得我是『外星人』,但華僑就是有這種傳統。因為我的興趣是收藏,所以想開美術館。要建立起美術館的聲望不易,需要摒棄許多外在的『誘惑』,但卻能收獲尊重與認可。我講過一句話:『我寧願不做美術館也不做違背我良心的事情。』」
「堅持」是余德耀美術館起步的原則,立足西岸一年,因為對藝術影響力的堅持、對學術的堅持,讓余德耀美術館在短時間內即被國際認可,並將國外重要的展覽引進上海,讓中國民眾也能同步享受享譽全球的藝術資產。
走入美術館的大廳,卡特蘭的《生命之樹》屹立在側,樹梢的綠葉就像余德耀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的辛苦是為了將來能聚更多的藝術之氣,在西岸開枝散葉,這是美術館無私開闢出的豐饒土壤,為人類的文化資產向前鋪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余德耀希望藝術能開枝散葉的氣魄與胸襟。
《雨屋》登陸余德耀美術館
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已經成為現代藝術發展的趨勢,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工作室的作品《雨屋》(Rain Room)就是這樣一件把智慧科技在藝術領域發揮到極致的互動裝置作品。在倫敦和紐約的展覽都大獲成功,需要排隊數小時才能一覽這件神秘作品的真容,不過漫長的等待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期待與稱讚。而今年9月1日,這件引人萬分遐想的作品《雨屋》將首次登陸亞洲,來到上海的余德耀美術館。為此,《典藏投資》專程採訪了余德耀美術館的館長余德耀先生,聽他講一講《雨屋》背後的故事。
《雨屋》是怎樣來到余德耀美術館展覽的,這是外界很感興趣的問題。但與認為是美術館煞費苦心才邀請到這一作品的猜想不同,余德耀告訴採訪團隊,的確是藝術家主動聯繫他希望能在余德耀美術館做這次展覽的。成本太高、操作過程太複雜、對作品不瞭解,這些問題都讓余德耀很猶豫是否要舉辦這個展覽,各方面的困難使關於這次展覽的交流中斷了一個月之久。不過,藝術家並沒有放棄在余德耀美術館開辦展的願望,雖然這件當紅的作品收到多方邀請,但藝術家都一一拒絕。就這樣,憑著藝術家的誠懇和作品自身的優秀,余德耀美術館決定接受種種挑戰,把值得品味的藝術品帶到中國,這樣才有了這次各方拭目以待的展覽。
Alberto Giacometti “The Nose”, 1947 (version in 1949).Bronze.80.9×70.5×40.6 cm. Collection 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inv. 1994-0017 © Estate Giacometti (Fondation Giacometti + ADAGP) Paris, 2015
高科技參與藝術作品的展示早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而《雨屋》最大的不同是把冰冷的技術與感性的體會結合在一起。最先進的動態感測裝置和無數3D小相機能精確地感受到物體的存在,並以此控制雨滴的下落。在一場能不被淋濕的傾盆大雨中,在一個融合奇幻與真實的詩意空間中,各種思緒、情感像雨滴一樣環繞著觀者。這樣,觀眾不僅能擁有一次掌控自然的難得體驗,不僅參與並成為了整個展覽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在這件小小房間中所獲得的獨特感悟。就像余德耀所說的:「你進去聽到的都是下雨聲,看到的是燈光、線條,好像忽然間到達了不同的空間。你會很彷徨、很興奮,它會讓你感覺永遠找不到路、會讓你回想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改變你整個對人生的態度、感官認識、和對生死的思考等等。」
Alberto Giacometti “Walking Man I”, 1960.Bronze.180.5×27×97 cm. Collection 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inv. 1994-0186 © Estate Giacometti (Fondation Giacometti + ADAGP) Paris, 2015
為了保證這種難得的體驗品質,余德耀也提到展覽期間會控制每次進入的人數為20人,體驗時間大約為十分鐘。但時間並非衡量作品價值與重量的標準,這短短的十分鐘內會發生什麼倒沒有人能提前知道,之前的展覽中甚至有人在雨屋中成功求婚,對此余德耀也戲稱:「這麼浪漫當然成功,要求婚的趕緊來。」
《雨屋》所引起的熱潮一如既往,但也有不同於以往的小驚喜。在被問及此次展覽與之前的展覽是否有不同之處時,余德耀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並指出這次展出的是升級版《雨屋》。首先在技術方面,經過之前兩次展覽,各種裝置有了細微的調整與改進,藝術家也直言本次展覽將會是他們幾年來最滿意的一次。其次,在作品的空間方面也有所不同。紐約的展覽是在美術館外面特意搭建的屋子,占地面積有100平米。而余德耀表示,此次展出的《雨屋》面積擴大到了150平米,並且《雨屋》將被整體移進余德耀美術館裡面,因而能感受到的空間範圍整整有600平米。總體來說,本次展覽將更加雄偉、更有氣勢。
今年9月,曾在紐約MoMA造成萬人排隊的《雨屋》(Rain Room)將正式登陸。(有蘭登國際提供)
既有創新改進之處,當然也有不變的品質保證。藝術家本身對作品的嚴格要求有目共睹,余德耀透露曾想邀請舞蹈家在雨屋中表演,營造一種更唯美浪漫的氛圍,但都被藝術家拒絕了。另外在技術方面,MoMA也會全力協助。在品質保證基礎上的創新到底會給我們帶來怎麼樣不同的體驗,這還需要觀眾們親身去感受。而在上海展覽過後,《雨屋》也將於明年登陸北京繼續進行展覽。
姜映彤( 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