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北雙年展落幕,下屆將於2023年舉辦

台北雙年展落幕,下屆將於2023年舉辦

Taipei Biennial Comes to an End, Next Edition Scheduled for 2023

由於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受疫情影響推延至2022年,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順延於2023年舉辦。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之第12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於上週末閉幕,展覽自2020年11月開展以來吸引將近15萬名訪客入場參與,在全球各大藝文館深受疫情影響下,更顯難能可貴。因應疫情,本屆特別加強數位內容與社群經營,線上互動數亦較往屆大幅成長,主題網站瀏覽量亦較上屆提升20%。

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將北美館描摹為「星象廳」,以不同特性的星球象徵人們對地球現況認知的分歧,藉此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展覽連結不同領域、關注科技爭議的專業人士及藝術家,企圖引領觀者在各種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中做出評判及抉擇之外,更能多向審視不同價值體系如何相連動與抗衡,進一步尋找可行的協商道路,與地球重新建立關係。由臺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策劃的公眾計畫則將展覽核心概念落實為行動方案,藉由「協商劇場」、寫作工作坊、徒步工作營等跨學科活動,將藝術拓延至實驗場域以回應在地情境與知識,不斷激發參與者在日常生活中力行微型革命的動能。

台北雙年展「協商劇場:離岸風電進行式」。(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為策動國內年輕世代的參與,北美館與教育部合作「文化輕旅行」計畫 。此外,本屆積極倡議藝文界響應,舉辦「儲回大地的藝術」研討會暨工作坊,邀集台北當代藝術館、視盟福利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等藝術機構、藝術家個人及團隊參與,透過對自身碳足跡進行估算、分析問題,且研擬改善策略和可能方案,共同採取實質行動以期逐步修復地方生態系統。

「通往世界的獸徑:潛行工作營」路徑1:「萬物夜談-川流治理術」,引路人龔卓軍於鄒族獵人安孝明建造的鄒族傳統家屋中帶領討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以2018與2020連續兩屆台北雙年展,針對當代迫切且公眾關心的生態議題展開深度討論,從處理人與非人的對立與折衝關係,並強化美術館作為生態系的關鍵機制,以至於更進一步實踐藝術機構的進取作為,以協商技術的實際演練、跨領域的知識生產與參與,召喚大眾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能路徑,積極運作藝術雙年展的社會能動性。由於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受疫情影響推延至2022年,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順延於2023年舉辦。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