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在藝術中沒有所謂醜這回事,除了那些沒個性的作品」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在藝術中沒有所謂醜這回事,除了那些沒個性的作品」

當我置身美術老師的角色時,同學的作品「有沒有自己的特色」是最重要的,是不是非你之外,沒有人可以做到的;就和人類的聲音一樣,每個人的聲音不盡相同,不是因為輕柔就好聽、也不會因為粗獷就難聽,沒有一個人聲音是難聽的,除了那些做作的、矯情的聲音。

學美術六年多,真正走在創作路上也不算長,對「醜」(請注意有引號)我卻體會很多,很多時候別人認為「美」的東西我不喜歡,我喜歡一種「醜醜」、「拙拙」的東西。有一次和一位美術老師聊天,她說寫書法,叫學生去「寫醜」,學生都不信,也做不到。「寫美」、「畫美」已經根深柢固在他們心中。

怎樣的畫是「美」呢?有一個很一般的答案,就是「像」。畫的很像就是美。大家對「畫的美」的信心來自「畫的像」。從小到大身邊的大人都是這樣看東西的話,看圖的標準就會變成只有單一的「像不像」,也就是——「像就是美,不像就是不美」。

最近讀了字典一樣厚的《啟示的年代》(Eric R. Kand,聯經出版),作者引述羅丹的話:

在藝術中沒有所謂醜這回事,除了那些沒個性的作品,也就是說它們不能提供內在或外在的真實。

事實上,一旦撇開「像不像」,觀點就會獲得解放,我有一本繪本《姐姐的空房子》裡有一隻蚊子,你說像嗎?沒有很像。如果放一張真實蚊子照片在旁邊是不太像,只有眼睛和長長的口器有點到蚊子的特徵,我是由《以前巴冷刀 現在廢鐡爛》裡的兩張版畫剪成的。(玉米是蚊子的身體;鳥的各一隻眼睛變成蚊子的雙眼;貓頭鷹的翅膀變成蚊子的翅膀。)

姐姐的空房子》裡有一隻蚊子
玉米是蚊子的身體;鳥的各一隻眼睛變成蚊子的雙眼;貓頭鷹的翅膀變成蚊子的翅膀。

一方面由舊素材再生成新東西,一方面沒有追求「像」,我獲得創作的快感,遠遠大於如實描繪一隻蚊子,獲得「畫得好細!」、「好像!」的讚美。

當我置身美術老師的角色時,同學的作品「有沒有自己的特色」是最重要的,是不是非你之外,沒有人可以做到的;就和人類的聲音一樣,每個人的聲音不盡相同,不是因為輕柔就好聽、也不會因為粗獷就難聽,沒有一個人聲音是難聽的,除了那些做作的、矯情的聲音。

小至一隻蚊子,一座房子,大至一張臉,我都不怕「醜」。藝術上曾經有一些黃金法則,像是臉要對稱才美、中切的構圖不好等等;可是後來也不太有人在管這些了,各式各樣奇特的視點、構圖,不管近大遠小這種傳統透視的主觀比例等,或者是令人不舒服、厭煩、噁心的元素都進入當代藝術裡了,既然藝術都走到那麽多元了,繪本的多元性也應該是很令人期待的。「什麽是美?」、「什麽是繪本?」對每一位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就是給出一次的答案。

小孩子在很年幼時很會畫畫,那個世界還沒有「像不像?」、「對還錯?」的問題;等到進到學校了,美醜觀念進來了,畫畫(可能)就沒有那麽愉快了;身為學美術的人,學了一輪,漂浮了一輪,最後還是往小孩子那個沒有「像不像」、「美不美」的方向去。

馬尼尼為maniniwei( 53篇 )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