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會友以清翫,博古雅集間:他們用收藏寫歷史──記清翫雅集20年

會友以清翫,博古雅集間:他們用收藏寫歷史──記清翫雅集20年

一個頂級收藏團體的成立,其背後所象徵的意義,往往是代表該地區收藏風氣的趨於成熟。1960年成立於香港的「敏求精舍」如此,1992年成立於台北的「清翫雅集」更是如此。只是,早於清翫雅集32年光景的敏求精舍,如今活力已不如往昔;而年屆20週年的清翫雅集卻猶如青壯少年般容光煥發,並且馬上就要為自己的20歲生日,舉辦一場熱鬧非凡的展覽派對。

一個頂級收藏團體的成立,其背後所象徵的意義,往往是代表該地區收藏風氣的趨於成熟。1960年成立於香港的「敏求精舍」如此,1992年成立於臺北的「清翫雅集」更是如此。只是,早於清翫雅集32年光景的敏求精舍,如今活力已不如往昔;而年屆20週年的清翫雅集卻猶如青壯少年般容光煥發,並且馬上就要為自己的20歲生日,舉辦一場熱鬧非凡的展覽派對。

「清翫雅集」收藏展舉辦時會員合影。圖/本刊資料室

從飛機上的巧遇說起

人世間的任何事情,倘若因緣俱足,那麼組織起來也就比較能有順水推舟的快速成效。回首清翫雅集成立的當下,似乎也有幾分這樣的味道。據了解,1992年時任中華文物學會名譽理事長的蔡一鳴,恰巧在回臺的飛機上偶遇寒舍的創辦人蔡辰洋,兩人閒話家常之際,話題很自然圍繞著彼時臺灣古董市場發展的當下現況,隨著話題的深入,由於兩人皆深感當時收藏資訊的不夠發達,以致臺灣藏家受騙上當的情事屢見不鮮,也因此談到倘若收藏同好間也有一個純淨的收藏團體,做為彼此資訊交流的平台,那不僅對有志於收藏的同好更有保障,而且也可以積極凝聚收藏同好的向心力。

在兩人都有基本共識後,回臺不久,他們找來當時甫辭去寒舍總經理一職,而且已在建國南路一帶開設「文物藝術研究室」的徐政夫,一起共商成立另一新興收藏團體的可能。待事情有了眉目,隨後他們又找來當時致力於書畫收藏的馥記建設董事長陳啟斌(現已退會)一起加入發想行列,於是一個以「四人小組」為籌備中心的創始雛形也就於焉成軍。

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後,四人小組之一的蔡一鳴,一方面徵引明朝嘉靖年間刊行的古籍套書《清翫》為典,並且也參考香港「敏求精舍」的組成精神,而提出「清翫雅集」的團體名稱。另一方面被推為創會理事長的蔡一鳴,他原希望敦請鴻禧美術館的創辦人張添根(已逝)擔任創會理事長,但因張添根謙辭、只允諾由兒子張益周代表加入,而最終還是由蔡一鳴扛起創會的重責大任。1992年9月9日,清翫雅集終於在來來飯店(現已更名為喜來登飯店)的翠園舉行成立大會。

清翫雅集成立大會之日,來自香港的知名收藏家徐展堂(已逝),乃至臺灣的收藏名家蔡辰男與黃任中(已逝)等皆受邀與會,而會務在創會理事長蔡一鳴與第二屆理事長陳啟斌的相繼努力下,會員包括創始四人小組在內,也迅速增加到17位,他們分別是:工礦常務理事石重磊(現已退會)、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曾任第三屆理事長,2022年離世)、皇龍集團負責人黃任中(已逝)、臺鳳集團總裁黃宗宏(現已退會)、建國工程公司董事長陳啟德、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曾任第八屆理事長)、碩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榮祥、臺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政旺、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曾任第四屆理事長)、旭寶投資董事長宋礦滿(現已退會)、永禧企業公司董事長張益周(曾任第四屆副理事長)、菁英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周義雄、惠明環保董事長賴明輝(現已退會)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蔡一鳴擔任創會理事長之際,雖然清翫內部訂有理事長兩年一任的規定,但並沒有不得連任的限制,可是蔡一鳴認為理事長為無給職的服務性質,理應由每一位會員輪職「作東」,因此在他屆滿一任任期的堅辭下,從而也樹立了理事長兩年到任更替的不成文傳統。

唐陸柬之《五言蘭亭詩卷》局部,1995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一步到位上北京

清翫雅集的會員彼此以會兄、會嫂互稱,而從會員彼此互稱的稱謂可知,他們每月一次的定期聚會,基本上是以家庭互動式的形態進行交流,同時也不定期邀請海內外的專家學者蒞會,並就各類藝術文物與收藏主題做專題演講。不僅如此,他們也會安排參訪美術館或博物館,希冀透過知性之旅,提升會員的藝術鑑賞眼力。此外,為了強化與外界的互動,清翫雅集歷年來也曾相繼敦聘相關權威人士為榮譽會員,如辜振甫、秦孝儀等皆曾為清翫雅集的榮譽會員。目前的榮譽會員則分別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北京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新、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耿寶昌以及海基會前秘書長焦仁和等社會賢達。

北宋《汝窯》,1995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1995年9月,也就是清翫雅集成立三週年之際,由於得到北京故宮的盛情邀請,清翫會員的收藏品也首度公開亮相,近200件藏品包括書畫、陶瓷、玉器與雜項文玩,不僅充分展現清翫雅集的收藏實力,而且也特別在赴京之前先行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同樣的展品(到北京故宮的展品略少於臺北)先後在兩岸展出,但卻一致引起兩地三地藝術收藏界熱烈的迴響。例如在北京故宮展出期間,前中共人大委員喬石還曾特別蒞臨參觀。而更令人動容的是,部分重要藏品還是會員自掏腰包買機票,親自抱著心愛珍藏一路護送到北京故宮參加展出。

1996年9月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接任第三屆任理事長,兩年的理事長任期內,包括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國巨電子董事長陳泰銘、安泰商業銀行常務董事林鴻熙(現已退會)、瑩久企業董事長李明德、永大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許作鈿(曾任第六屆副理事長)、臺北小城建設董事長何國慶等也都相繼參加入清翫,讓清翫的總會員數一口氣增加到27位。另外1998年,也就是馬志玲即將卸任之前,他也集結了最新會員的收藏,以完全不與1995年重覆的藏品達300餘件,又一次在臺北的鴻禧美術館舉辦「中華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II」,展出內容包羅了彼時清翫會員高價購自國際拍賣市場的重器,因此展出效果同樣也備受外界矚目。

北齊《石雕飛天》,1998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明永樂《青花花卉紋淨瓶》,1998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20年展精采可期

1998年9月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接任第四屆理事長,但由於駱錦明的收藏喜好比較偏向油畫項目,因此為了會務發展的平衡,他特別力邀鴻禧的副董事長張益周擔任副理事長。駱錦明擔任會長期間,代表臺灣新興藏家的後起之秀,諸如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內,也分別加入清翫雅集,這不僅象徵清翫雅集再度蛻變又邁入另一個里程碑,同時因為駱錦明在油畫領域的再開一扇窗,也讓清翫雅集在千禧年舉辦的會員收藏展中,首度出現了不同項目的油畫與西方雕塑。

清乾隆《白玉雕獸面紋方形壺》,2000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西周《鳳紋簋》,2000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2000年以後,兩岸的收藏實力互有消長,儘管臺灣藏家的購藏力依舊堅強,但由於文物價格的猛然翻漲,以致藏家收藏的速度也就相對趨緩,再加上2000年以後的臺灣政經環境丕變,企業家大都忙於事業體的營運,以致第五屆的理事長曹興誠、第六屆的理事長許作鈿、第七屆的理事長林百里乃至第八屆的理事長陳永泰等任內都沒有舉辦公開的會員收藏展。一直到2009年之際,由於清翫接獲北京首都博物館的邀請,在第九任理事長洪三雄的帶領下,清翫的會員收藏展才又再次公開與外界見面,同時這也是清翫雅集第二次獲邀遠赴北京展出。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天球瓶》,2009年清翫雅集展出作品。圖/本刊資料室

2010年揚星集團總裁潘文華接任第十屆理事長,由於該屆理事長的兩年任期內必將值遇清翫雅集的20週年,也因此該屆理事長任內似乎就有不得不舉辦會員收藏展的責任。事實上,潘文華走馬上任之初,他即戰戰兢兢籌備相關展覽事宜,根據籌備委員的計畫,清翫不僅展出清翫成員的重要收藏,而且展覽圖錄一口氣就出了四大巨冊。清翫發展20年,會員雖時有增減,但如今的37位現任成員,非但個個實力堅強,而且收藏的類別也幾乎涵蓋所有的品項。無庸置疑,清翫20年是臺灣收藏界的無比驕傲,除了分享這分驕傲,我們也衷心祝福清翫能永續發展下去。Keep Walking,Good Lucky。

2000年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於鴻禧美術館隆重開幕,冠蓋雲集。圖/本刊資料室

文圖引自《典藏.古美術》241期〈會友以清翫,博古雅集間:他們用收藏寫歷史──記清翫雅集20年〉,作者:陳啟正。

陳啟正( 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