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佑

熱愛第一代神奇寶貝,熟悉庫洛牌使用方法。專長當代影像評論、書畫研究,關注農業環境與性別議題。現為獨立策展與藝術創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 Plus、藝術家雜誌、等平台。曾策展於香港牛棚藝術村、臺灣國立美術館數位方舟、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國際藝術村、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等。影像作品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國際攝影藝術獎」Grand Prix大獎。

專題|奇經八脈與調節閥——能盛興的灰燼星火
本文以能盛興工廠為例,除探討上述的調節功能之外,亦思考能盛興於今年1月吹起熄燈號之後所帶來的啟示,藉以遙相呼應台北華山草...
專題|一樣的月光下如何瀟灑走一回?從「家庭備忘」展談起
「家庭備忘」一展並沒有試圖處理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問題,然而中正紀念堂豐富的歷史事件,諸如野百合學運、野草莓運動、自由廣場的...
澎科大吉祥物雪印的藝術家──吳飛達
在澎湖居住創作的吳飛達有長達30多年與公部門公共藝術案子應對的經驗,身為最近引起熱議的澎科大吉祥物雪印的創作者。吳飛達原...
我是為你好?
「我是為你好」的態勢,需要「我」與「你」之外的他者進行參與,範式的轉移,不僅是創作方法上的,也包含著評論與審美,至此,或...
娘什麼?老子都不老子? 性別政治的完成與破壞
余政達的創作方法與創作邏輯的同一性,是理解其作品時非常重要的關鍵。黃建宏曾在〈聲音的拓樸式外交—論余政達的「語音–藝術」...
關鍵一役,重振亞太藝術市場話語權: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面對亞太地區各藝博會的興起,擁有悠久歷史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勢必直面這場台灣藝術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役。今年博覽會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