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來點應景的「鬼故事」繪本。手上有簡體版京極夏彥妖怪繪本三冊《洗豆妖》、《豆腐小僧》、《捉子鬼》。還未有中譯本時,聽過友人講日文的《洗豆妖》,深深被吸引;現在有了譯本,可以好好的來回翻閱了。「鬼」和「妖怪」在日本有明顯區分,這三本其實都是日本的妖怪,不過本文暫以「鬼」為泛指,總覺得「鬼」一字比較有氣氛。
這三本是由不同繪者操刀的,唯有《豆腐小僧》走可愛畫風,也和妖怪本身的形象有關吧。也除了《豆腐小僧》外,餘二本皆是鬼根本沒出現過,我們沒有看到洗豆妖、捉子鬼的模樣。選擇不把鬼畫出來也是很聰明吧,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更有餘韻。
但是他們都是在捕捉一種恐怖氣氛。和鬼片一樣吧,在鬼將要出現、半出現的時候是恐怖高潮,由劇中主角的表情也可感受到。不過你不覺得繪者把主角(不約而同都是小孩)畫得比鬼還恐怖。町田尚子畫的小男孩,超大比例的眼睛和黑色的曈孔,長著卡通眼的真人更充滿詭異,人比例也不管了,最吸睛的就是那雙寫實的大眼睛(是奈良美智派嗎),令人過目難忘。
我最喜歡《洗豆妖》,全書集中在處理「沒有」,一開始就是「暑期期間,我生活在鄉下。那裡 什麽也沒有。」接著一頁一頁翻,一頁一頁點出了一件自然事物,最後到了「河流」;小主角在知道洗豆妖的存在後,心裡冒出的想法是「妖怪什麽的,才不存在呢」、「因為那裡很危險,才會有那樣的迷信啊」。
首先,作者那樣簡單有力地描述一個「覺得鄉下什麽都沒有」,對眼前一切好像全部視若無睹的小孩,又自以為老人家迷信的小孩,執意去了河邊玩。全書又貫穿洗豆妖洗豆的聲音,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窸窸窣窣。不過,這擬聲詞似乎沒有很像洗豆的聲音。
呈現恐怖氣氛手法還有繪畫視點吧。那種非人角度看出去的視點,好像有什麽東西在高處、或在極貼近處看著看著主角。無論是從高處俯瞰、還是人往上看,這些跳脫一般正常人類視點的切換,那雙「眼睛」在看著這一切,竟然隱隱地讓讀者感受到了。
另外,繪者找了一隻狗來當配角(當然還有貓),聽說動物可以看到、感應到那種東西吧,狗的視線總是和小男孩不一致,似乎是牠看到了什麽,更增加全書的懸疑氣氛。
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卻是有一個小孩消失了。全書是那樣的平靜,書末爺爺開車到河邊找小孩,遠遠的完全沒有驚慌失措的動作表情,一個似乎是從水面上冒出來的視點看著這一切,岸上漏單的拖鞋……沒有明說小孩是死了,還是惡作劇。
閱畢這三本,說不上恐怖到不敢看、或是毛骨悚然、或是嚇到小孩;但是無論是主題或是圖皆是有別於一般繪本的大跳躍,把這樣的主題、這樣的畫放進繪本範疇,而且是系列性的好幾本,實在是太有趣了,特別是「鬼根本沒有現身」、「人的樣子就很像鬼」這兩點,太厲害了。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